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年 28卷 8期
刊出日期:2011-04-25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陈劲;黄衡;
回溯创新:一类新的创新模式
进入新经济时代,发达国家的经济持续地保持低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则表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势。跨国企业单纯依靠欧美等发达国家所提供的市场已无法满足其增长的需要,为了扩大其全球市场份额,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正在对发展中国家采用回溯创新(reverse innovation),以获得企业持续发展所需的市场。首先对回溯创新的内涵作了一个全面的梳理与分析,然后通过案例详细阐述了回溯创新的过程,最后就我国企业如何面对回溯创新的挑战提出了建议。
2011 Vol. 28 (8): 1-4 [摘要] ( 839 ) [HTML 0KB] [PDF 879KB] ( 1450 )
5 游晓凌;周光勇;陈阳;
基于技术路线图的技术创新过程研究
市场需求是技术创新的推动力之一。借鉴技术路线图方法对市场驱动的技术创新过程进行研究。详细描述了由市场需求作为起点,逐步得到产品目标、技术壁垒以及研发项目的工作流程,并阐明了属性列举法、TRIZ等创新方法在工作过程中的应用策略;给出了产品技术创新需求各阶段工作的模型表示和图形化方法;最后,以液阻式软启动产品创新过程为例对研究成果进行了验证。
2011 Vol. 28 (8): 5-8 [摘要] ( 730 ) [HTML 0KB] [PDF 701KB] ( 1461 )
9 王永伟;马洁;
企业惯例、行业惯例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基于演化理论的分析
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另一方面,技术创新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从演化理论角度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和行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利用"惯例"来解释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行业技术创新选择的原则,得出如下结论:当企业惯例指导下的企业技术创新和行业惯例指导下的技术创新相似时,企业技术创新才能成为行业技术创新的选择,企业才能在行业内具有先发技术优势,获得竞争优势。结合TCL企业成长历史数据和彩电行业数据,对其技术创新行为进行分析,解析技术创新在彩电行业演进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2011 Vol. 28 (8): 9-13 [摘要] ( 736 ) [HTML 0KB] [PDF 834KB] ( 1425 )
14 余玲;胡望斌;
我国进口受限国家关键技术创新投资模型研究
我国的技术发展活动处于复杂和特殊的国际环境中,国外技术强国基于各种原因对我国设置了严格的技术出口限制政策。目前,国内在考虑技术强国技术出口限制因素研究国家关键技术创新模式的理论方法构建上存在空白。把技术强国对我国技术出口的限制因素作为国家关键技术选择与创新发展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我国技术受限环境下国家关键技术的创新模式宏观路径以及微观选择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
2011 Vol. 28 (8): 14-19 [摘要] ( 740 ) [HTML 0KB] [PDF 820KB] ( 1400 )
20 华荷锋;杨晨;
知识产权融资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知识产权融资存在法律制度不完善、资产评估水平低、质物处置难、银行无形资产运作能力弱等问题,在借鉴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知识产权融资服务体系,包括融资供给系统、融资保证系统、融资辅导系统,然后从完善知识产权融资法律法规、提高商业银行知识产权融资服务水平、发展政策性金融、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建设知识产权融资辅导平台等方面,提出了融资服务体系的建设策略。
2011 Vol. 28 (8): 20-23 [摘要] ( 684 ) [HTML 0KB] [PDF 634KB] ( 1324 )
24 王建梅;王筱萍;
风险投资促进我国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
目前风险投资在许多国家的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风险投资虽然近年来发展很快,但在促进技术创新方面到底发挥了多大作用?利用我国1994—2008年风险投资额、R&D经费支出和国内发明专利量等数据,通过SPSS回归分析发现了我国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明显,但得出了公司研究开发支出(R&D)对技术创新的作用较明显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进一步健全我国风险投资环境和建立我国风险投资机制的建议。
2011 Vol. 28 (8): 24-27 [摘要] ( 838 ) [HTML 0KB] [PDF 426KB] ( 1587 )
区域科学发展
27 王欣;贾元华;马晓飞;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中的寻租博弈分析
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过程中的寻租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应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构建了项目申请者、项目审批部门、国家监督机构之间的三方博弈模型;求出了纳什均衡解,通过对均衡解中各参数变量的进一步分析,给出了寻租活动的治理对策,得出了经费较少的项目容易发生寻租,应重点监督等具有实际意义的结论。
2011 Vol. 28 (8): 27-30 [摘要] ( 765 ) [HTML 0KB] [PDF 653KB] ( 1327 )
31 邹俊煜;
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失灵的原因分析及其启示——兼议经济理论应用中约束条件的不可忽略性
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为实现区域经济差异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然而,该理论尚未在我国转变为应有的经济现象,究其缘由是受到诸多特定条件的约束。通过整理国内学者对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设想,分析总结该理论在实践过程中"失灵"的原由,并以矿山这一资源约束条件为例加以论证,给出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点和相应的对策建议。
2011 Vol. 28 (8): 31-33 [摘要] ( 814 ) [HTML 0KB] [PDF 620KB] ( 1340 )
34 曹辉;卞艺杰;唐明伟;晏自翔;
苏州创新驿站运行模式研究
创新驿站是科技中介在全球网络化趋势下的一种发展形式,它的使命是支持中小企业跨地区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合作,为中小企业获取技术提供一系列专业化的支持性服务。创新驿站在我国正处于建立初期,针对在建的苏州创新驿站,指出现有运行模式存在的不足。运用双边市场理论,给出了新的"行区结合,以核促建"的运行模式,最后提出了运行初期市场建立的策略。
2011 Vol. 28 (8): 34-37 [摘要] ( 757 ) [HTML 0KB] [PDF 650KB] ( 1627 )
38 杨春艳;
武汉高新技术企业应对美国“337”调查的策略研究
在分析我国企业遭遇美国"337"调查现状的基础上,剖析武汉高新技术企业外贸出口的形势及潜在的危机,进而展开相关的对策研究,提出了包括:使武汉高新技术产品拥有自有知识产权;建立动态专利数据库;核实贴牌、来样加工出口产品的专利权;健全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应诉协调机制建设以及人才储备等应对美国"337"调查的知识产权策略。
2011 Vol. 28 (8): 38-41 [摘要] ( 680 ) [HTML 0KB] [PDF 785KB] ( 1283 )
42 陈玲;谢碧辉;
新兴产业选择倾向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从新兴产业的内涵和特征入手,对新兴产业的形成、发展动因和路径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发展新兴产业的必要性,明确了选择新兴产业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之上,根据新兴产业的特征,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福建省的主要产业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系统地提出了福建省未来新兴产业的选择导向、发展重点及顺序。
2011 Vol. 28 (8): 42-46 [摘要] ( 723 ) [HTML 0KB] [PDF 769KB] ( 1307 )
47 饶凯;孟宪飞;Andrea Piccaluga;陈绮;
丹麦公共研发机构专利技术转移研究
专利技术转移是公共研发机构进行技术转移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作为技术转移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欧盟国家之一,丹麦公共研发机构的专利技术转移活动十分活跃。首先介绍了丹麦关于技术转移的法律法规、公共研发机构的概况以及丹麦国家技术转移协会,并分析了丹麦技术转移中心的全职人员数量和知识背景情况;然后研究了专利申请和专利技术转移的具体情况,包括了专利申请数量、专利授权数量、有效的专利数量、专利许可协议数量、有效的专利许可数量和专利许可收入这6个方面;最后,指出了其对我国大学和科研机构专利技术转移活动的启示。
2011 Vol. 28 (8): 47-51 [摘要] ( 713 ) [HTML 0KB] [PDF 720KB] ( 509 )
产业技术进步
52 孙玉青;赵艳萍;
集群内创业网络对创业资源的影响研究
根据Timmons创业过程模型,成功的创业活动需要将创业机会、创业团队和创业资源三者作适当搭配,在取得必要的资源和组成创业团队之后,才开始创业过程。新创企业的不确定性或弱势使其难以得到外部的支持,会面临突出的资源约束问题。集群内创业网络的构建,有助于新创企业在网络中获取创业资源,提高创业绩效。研究界定了集群内创业网络及其维度、创业资源及其类型,具体分析了集群内创业网络不同维度对创业资源获取的影响,建立了集群内创业网络对获取创业资源的影响模型。
2011 Vol. 28 (8): 52-54 [摘要] ( 686 ) [HTML 0KB] [PDF 493KB] ( 425 )
55 胡志丹;王奎武;柏鑫;谭洁;
社会技术对农业技术创新与扩散的影响分析
社会技术对自然技术的发展起到导向与保障作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转化率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社会技术的约束。基于这种认识,将社会技术分为制度技术、组织技术、教育技术、文化技术4个组成部分,分别分析了它们对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
2011 Vol. 28 (8): 55-59 [摘要] ( 697 ) [HTML 0KB] [PDF 870KB] ( 432 )
60 刘新艳;黄斐;陈圻;
高新区培育新兴产业的路径分析
新兴产业对产业转型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其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园区化特征。从高新区内要素的组织效应、企业的学习效应、产业的分工效应3个方面探讨了高新区对新兴产业的培育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新区对新兴产业培育的路径,具体是从要素孵化到企业的创业和创新,再到产业链和产业网络的形成。
2011 Vol. 28 (8): 60-63 [摘要] ( 775 ) [HTML 0KB] [PDF 540KB] ( 441 )
63 王建明;胡佳丽;陈红喜;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价值网构建研究——以南京化工园为例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进行循环经济价值系统的研究对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理论、推动其全面实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界定循环经济价值网的内涵、从微观企业和宏观产业链两个层面分析其结构模式,初步梳理了循环经济的价值流通机理,并以南京化工园为实例,进行了化工园区循环经济价值网的具体构建,为解决目前"循环不经济"的困境、推动循环经济持续有效的运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决策支持。
2011 Vol. 28 (8): 63-67 [摘要] ( 916 ) [HTML 0KB] [PDF 902KB] ( 446 )
68 柯颖;邬丽萍;
汽车产业模块化创新模式与发展战略研究——以广西汽车产业为例
随着模块化技术的引入,全球汽车产业正在步入模块化设计、模块化生产和模块化采购的全新时代,由此带来了汽车供应链关系和零部件配套模式的相应变化,并促进了全球汽车模块化生产网络的形成。以此为背景,从整车设计、零部件供应链以及产业组织3个方面研究了汽车产业模块化创新模式,并基于广西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提出了广西汽车产业模块化的创新战略。
2011 Vol. 28 (8): 68-72 [摘要] ( 763 ) [HTML 0KB] [PDF 893KB] ( 415 )
73 刘景明;文风;
基于专利分析的我国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路线研究
运用TRIZ理论,根据相关专利数据,首先比较了中、美、日、德4国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技术所处的阶段。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我国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发展方向。同时,依据我国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发展目标,绘制出我国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路线图。
2011 Vol. 28 (8): 73-77 [摘要] ( 771 ) [HTML 0KB] [PDF 834KB] ( 405 )
企业创新管理
78 王丽平;李乃秋;许正中;
中小企业持续内创业的动态管理机制研究——基于双元能力的圆形组织结构视角
为促使我国中小企业通过内创业实现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内创业维度理论及相关研究成果,发现我国中小企业主要以"市场需求变化-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作为内创业路径;针对中小企业的自身条件、传统组织结构对内创业的限制,分析了组织变革的必要性;依据双元能力理论并借鉴前人的组织结构研究成果,构建了持续创业型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并阐述其特点及运行机理,进一步研究了持续性内创业的动态管理机制。
2011 Vol. 28 (8): 78-82 [摘要] ( 711 ) [HTML 0KB] [PDF 919KB] ( 552 )
83 刘静卜;李朝明;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
分析了在企业协同知识创新中利益冲突的产生及其形式,并使用利益冲突曲线对其进行形象描述;通过分析与总结AIM联盟在协同知识创新利益协调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借鉴相关领域对协调机制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完善、合理、可操作的利益协调机制。
2011 Vol. 28 (8): 83-87 [摘要] ( 839 ) [HTML 0KB] [PDF 854KB] ( 440 )
88 郭韬;王宏宇;史竹青;
企业成长三维模型研究
基于当代企业竞争呈现出由规模竞争转向内在素质竞争的趋势,传统的从时间和规模角度来描述企业成长的二维模型已经不足以全面反映企业的成长态势。在传统企业成长二维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用素质、规模和时间3个要素来界定企业的成长,通过各个维度间的关系分析,构建了企业成长三维模型,以便更好地反映企业成长态势。
2011 Vol. 28 (8): 88-91 [摘要] ( 728 ) [HTML 0KB] [PDF 494KB] ( 441 )
91 林德昌;杨健康;王红卫;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规模效应分析
规模效应是孵化器的一个新特征,它使孵化器的建设与运营模式、投资主体、管理主体、管理形式、管理内容发生了转变。基于对孵化器规模效应的分析研究较少,以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为例,探讨了它的服务规模效应及业务创新。
2011 Vol. 28 (8): 91-94 [摘要] ( 752 ) [HTML 0KB] [PDF 671KB] ( 428 )
科技法制与政策
95 苏立宁;李放;
“全球绿色新政”与我国“绿色经济”政策改革
新兴的"全球绿色新政"不仅提供了国际环境经济政策的框架,也为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在研究发达国家"绿色新政"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我国"绿色经济"政策架构,总结了近些年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政策理念、充实政策主体、改进政策工具等完善我国"绿色经济"政策体系的具体建议。
2011 Vol. 28 (8): 95-99 [摘要] ( 770 ) [HTML 0KB] [PDF 882KB] ( 544 )
100 锁颍馨;朱桂龙;
政府R&D资助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基于Meta分析的综述
政府R&D资助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是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点,基于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定性及定量综述。研究发现,在一般意义上,政府资助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以互补效应为主,国内样本的研究倾向于得到更高的互补效应,但其在数据收集、定量研究方法等方面较国外研究存在很大的滞后性,这意味着我国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改善研究方法具有现实必要性。
2011 Vol. 28 (8): 100-105 [摘要] ( 877 ) [HTML 0KB] [PDF 656KB] ( 486 )
105 王焕祥;袁阁臣;
知识视角下的创新阶段理论及其创新政策组合探析
着眼于创新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知识为向度,划分出基础创新的3个阶段,即知识创新、知识应用创新和商业化创新阶段,并具体分析了其相应存在的不确定性,探讨了消除这些不确定性的创新政策工具及其优化组合。
2011 Vol. 28 (8): 105-109 [摘要] ( 814 ) [HTML 0KB] [PDF 826KB] ( 433 )
110 王瑾;
国际技术引进与环境规制的互动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采用2001—2007年全国28个地区的平衡面板数据,将国际技术引进分为国际贸易方式技术引进和FDI方式技术引进,在估算上述两变量技术存量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国际贸易方式技术引进和FDI方式技术引进与环境规制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国际贸易方式技术引进与环境规制之间存在双向显著正效应;而FDI方式技术引进对环境规制作用不显著,但环境规制对FDI方式技术引进存在显著正效应;上期的环境规制水平对当期环境规制存在显著正效应。
2011 Vol. 28 (8): 110-114 [摘要] ( 863 ) [HTML 0KB] [PDF 796KB] ( 465 )
评价与预见
115 刘学理;王兴元;
高科技品牌生态系统的技术创新风险评价
高科技品牌生态系统是以高科技品牌为龙头形成的一种特殊品牌生态系统。与一般的品牌生态系统相比,技术创新对高科技品牌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更大的作用。高科技创新的复杂性和系统成员目标的差异性,使得高科技品牌生态系统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只有对其风险程度作出合理的评价,才能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化解风险。在对高科技品牌生态系统技术创新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全面、简单、易操作原则,提炼出评价高科技品牌生态系统技术创新风险的指标,并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较好处理模糊性因素的特点,建立了高科技品牌生态系统的技术创新风险评估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了验证。
2011 Vol. 28 (8): 115-118 [摘要] ( 752 ) [HTML 0KB] [PDF 604KB] ( 444 )
119 向刚;熊觅;李兴宽;陈晓丽;
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绩效评价研究
针对现有企业创新绩效评价的不足,从持续创新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绩效的定义、内涵及基本特性,建立了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的绩效评价准则和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确定了评价方法和指标权重,最终构建了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绩效评价模型并成功运用。
2011 Vol. 28 (8): 119-123 [摘要] ( 778 ) [HTML 0KB] [PDF 785KB] ( 463 )
124 刘丙泉;潘鹏杰;李雷鸣;
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评价与差距测度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已经相当严重,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差距是造成区域经济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应用改进的TOPSIS方法,选取科技活动人员等13项指标,测度了2003—2007年我国29个省市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分析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差距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差距巨大,省际差异、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差异最为突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呈金字塔结构,且有两极分化的发展趋势。
2011 Vol. 28 (8): 124-128 [摘要] ( 785 ) [HTML 0KB] [PDF 774KB] ( 411 )
129 唐泳;赵光洲;
科技资源市场化配置中的风险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科技资源作为支撑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需要通过市场配置以充分发挥价值。分析了科技资源市场化配置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如资源配置模式选择不当、目标市场定位风险、供求双方交易的不确定性、竞争对手的模仿风险和科技人员的伦理风险。认为通过发挥政府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宏观调控职能、保护资源所有者的权益、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立科技资源的共享机制、利用政府采购调节等措施,有利于降低科技资源市场化配置过程中的风险,推进我国科技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2011 Vol. 28 (8): 129-132 [摘要] ( 964 ) [HTML 0KB] [PDF 706KB] ( 380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33 秦善勇;卞艺杰;郭吉涛;
技术资本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实证研究——以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为中介变量
旨在分析技术资本如何作用于技术创新,改变了以往学者以定性研究为主,只关注技术资本对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而忽视了中介变量的作用。运用北京、上海、江苏、山东四省市185份样本调查数据,利用结构方程分析软件检验了技术资本、信息管理、知识管理和技术创新4个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技术资本通过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两条路径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在技术资本与技术创新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还进一步表明,技术资本更多地通过知识管理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
2011 Vol. 28 (8): 133-137 [摘要] ( 659 ) [HTML 0KB] [PDF 744KB] ( 425 )
138 葛遵峰;田志伟;
高技术企业持续成长的知识管理战略探析
高技术企业知识管理战略应注重构筑组织探索能力。运用既有的"知识场"概念,分析高技术企业知识管理构建。有效的企业知识场在物理空间上应具有明显的"无边界"特征,创新活动不仅要在组织内部打破部门边界,而且必须超出组织边界不断与外部知识体系互动;更为重要的是,从深层看知识场是一种弥散在企业内部的无形氛围,因此必须有一套保证知识场有效运作的文化动力系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知识场的组织探索能力和知识创造功效。
2011 Vol. 28 (8): 138-142 [摘要] ( 803 ) [HTML 0KB] [PDF 759KB] ( 430 )
人才与教育
142 葛玉辉;陈倩;
高层管理团队认知能力二维组合模型研究
高层管理团队(TMT)的认知能力是由认知辨识能力和认知调适能力构成,其中前者受TMT的认知异质性和团队凝聚力的影响,后者则受到TMT成员间的沟通和相互信任的影响。根据TMT的认知辨识能力和认知调适能力的高低,提出认知能力的二维组合模型。增强TMT的认知辨识能力和认知调适能力,使认知能力在贫缺、失调和失随3种状态下向协调状态转变。
2011 Vol. 28 (8): 142-146 [摘要] ( 728 ) [HTML 0KB] [PDF 695KB] ( 456 )
147 康艳玲;黄国良;陈克兢;
高管特征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基于高技术产业的实证分析
以沪深两市2003—2006年高技术产业年报中披露研发费用的公司为样本,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高管特征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年龄与研发投入显著负相关;高管学历与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总经理任期与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高管规模、高管性别与研发投入关系不显著。
2011 Vol. 28 (8): 147-151 [摘要] ( 748 ) [HTML 0KB] [PDF 673KB] ( 483 )
151 谢杰;
我国人口扰动对高等教育规模的影响研究
人口出生率下降和海外留学人数增长是导致参加高考人数减少的原因。除此之外,始于51年前的人口扰动也可能引起未来参加高考人数的下降。通过构建一个非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人口扰动对高等教育规模的影响。根据分析的结果,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应当达到55%,也就是每年扩招的增长速度大约是3%;那么,到2020年,我国可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逐渐与国际接轨,并且可以缓解生源不足的问题。高等教育普及化有助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并适应我国快速城市化的需要。
2011 Vol. 28 (8): 151-155 [摘要] ( 847 ) [HTML 0KB] [PDF 811KB] ( 429 )
综述
156 陈捷娜;吴秋明;
集成管理研究综述
目前,集成管理已经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工商业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对1994—2009年间国内与集成管理相关的研究进行了分析,考察了10种国内管理领域的主要学术刊物,将221篇有关集成管理的文献作为研究样本,对文章类型、研究视角等进行了统计分析,概述了主要观点,最后总结了集成管理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的建议。
2011 Vol. 28 (8): 156-160 [摘要] ( 786 ) [HTML 0KB] [PDF 874KB] ( 506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