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年 29卷 1期
刊出日期:2012-01-10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知识科学与只是工程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李兵;王铮;初钊鹏;
我国建立研发枢纽的条件及发展战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跨国的R&D活动日益朝着国际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稳定、经济飞速发展,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好地方。选取了京沪粤三地作为研究我国建立研发枢纽地的目的地,通过对京沪粤三地研发投入产出的有效性、R&D效率、研发枢纽条件的比较分析,研究了三地建立研发枢纽的条件,并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建立研发枢纽的发展战略。
2012 Vol. 29 (1): 1-6 [摘要] ( 604 ) [HTML 0KB] [PDF 1017KB] ( 325 )
7 吴杨;李晓强;夏迪;
沟通管理在科研团队知识创新过程中的反馈机制研究
知识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何设计合理科学的管理机制来优化创新过程,从而提高团队创新绩效,已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很多学者提出沟通管理对知识创新过程及其绩效有较大的影响,但是沟通管理如何优化知识创新过程进而影响其创新绩效,在此之后创新绩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以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考察了沟通管理在科研团队知识创新过程中正、负反馈的动态特性;对沟通管理在科研团队知识创新绩效中的反馈机制进行了数学描述,并解释了知识创新绩效形成S型曲线的原因;最终提出了科研团队知识创新过程中沟通管理的具体实施策略。
2012 Vol. 29 (1): 7-10 [摘要] ( 592 ) [HTML 0KB] [PDF 609KB] ( 346 )
11 陈雄辉;付盛松;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科技创新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复杂网络理论已应用到许多领域,科技创新联盟也是为了现在更多企业、高校等诸多资源的科技创新合作而搭建的合作平台。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加强科技创新联盟运行机制的研究,有利于优化科技创新联盟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发展和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
2012 Vol. 29 (1): 11-14 [摘要] ( 613 ) [HTML 0KB] [PDF 639KB] ( 285 )
15 刘康;
基于技术存在形式的技术垄断研究
界定了技术垄断的概念并区分了市场垄断和技术产权。以技术存在形式视角分析了技术垄断的形成和结构,以及技术垄断的外在表现,并研究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影响技术市场垄断程度的因素。提出了技术的市场垄断程度的评价体系和计算方法,并将市场中技术垄断组织作为一个系统,分析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市场垄断程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技术垄断的周期,并从中得出了技术垄断竞争力的构成,推出产业技术联盟的技术垄断竞争力内涵。
2012 Vol. 29 (1): 15-20 [摘要] ( 526 ) [HTML 0KB] [PDF 885KB] ( 214 )
21 陈钰芬;周昇;黄梦娴;
政府科技资助对引导企业R&D投入的杠杆效应分析——基于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政府对R&D活动的投资将产生双重效应——杠杆效应和挤出效应。为研究近年来浙江财政科技资助对企业R&D投入的激励效应,以及政府资助率为多高时杠杆效应最佳?运用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3年地区截面数据和2006-2008年地区面板数据,通过计量分析方法和模型,就政府R&D资助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R&D支出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政府科技最佳资助率为9%~10%,政府R&D资助每增加1万元,最多可导致企业R&D投入增加1.72万元,分析还发现政府科技资助越稳定效果越好。
2012 Vol. 29 (1): 21-26 [摘要] ( 659 ) [HTML 0KB] [PDF 706KB] ( 264 )
26 蒋银华;
战略视角决策框架研究:基于竞争战略和蓝海战略的整合分析
战略视角决策是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的隐含前提。战略视角包括以竞争战略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战略视角和以蓝海战略为代表的重构主义战略视角。从挖掘理论本质出发,对比分析了两种战略视角的内涵和特点,采用理论演绎方法,揭示了两种战略视角整合情况下的产业内企业数量与行业平均利润间的长期关系、短期关系以及调整过程,基于演绎分析归纳了影响战略视角决策的3个关键因素,并提出了战略视角决策框架,为企业做出正确的战略视角决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2012 Vol. 29 (1): 26-31 [摘要] ( 587 ) [HTML 0KB] [PDF 892KB] ( 354 )
区域科学发展
32 霍明;郭伟;邵宏宇;
信息技术投资对我国制造企业技术效率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面板数据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的实证研究
基于我国26个省和直辖市的3440家制造企业的相关数据,运用面板数据随机前沿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制造企业信息技术投资对技术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在考虑信息技术影响的前提下,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制造企业的技术效率出现了差异化增长的情况。最后,从信息技术投资应用的角度分析了出现这种区域差异化增长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2012 Vol. 29 (1): 32-38 [摘要] ( 635 ) [HTML 0KB] [PDF 837KB] ( 223 )
39 吴珂;王霞;
张江高新区复合功能融合发展新模式研究
在充分研究国际高新区整体发展趋势及典型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从张江高新区及上海城区发展的现实出发,以张江高新区的创新功能、产业功能、城区功能为切入点,分析其所处的阶段特征,提出通过对创新功能与产业功能、城区功能与产业功能、城区功能与创新功能之间的两两融合,形成连锁反应机制,最终形成三大功能连锁共融一体化模式,将张江高新区建成新型智能化中央商务区的理念,并进一步从升级投资环境、深化金融服务、完善商务配套及营造人文环境等方面提出建议。
2012 Vol. 29 (1): 39-45 [摘要] ( 486 ) [HTML 0KB] [PDF 1259KB] ( 324 )
46 田家林;韩锋;
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群内生态位比较——基于产业生态视角
借鉴产业生态中的生态位相关理论,利用区位商分析法、SSM分析方法等从静态、动态以及生态位的重叠程度3个方面分析比较了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生态位。静态方面上海具有比较大的优势,江苏和浙江生态位有相似性;动态方面长三角地区的生态位竞争力都比较强,而上海又高于江苏和浙江,江苏好于浙江;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总体上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江苏和浙江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比较高,而江苏、浙江与上海的生态位重叠程度低。
2012 Vol. 29 (1): 46-53 [摘要] ( 590 ) [HTML 0KB] [PDF 987KB] ( 252 )
54 赵立雨;张萌物;
关中-天水经济区军民科技资源有效融合研究
陕西省拥有丰富的军工和民口企业科技资源,但军民科技资源融合程度不高,未实现最大限度的规模经济效应。有效融合关中-天水经济区军民科技资源对于实现科技资源共享、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推动西部大开发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部分国家军民科技资源融合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关天经济区发展中科技资源配置的现状及主要问题,提出了政府在发挥"掌舵"职能下的关天经济区军民科技资源融合对策建议,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借鉴。
2012 Vol. 29 (1): 54-58 [摘要] ( 596 ) [HTML 0KB] [PDF 1022KB] ( 233 )
产业技术进步
59 董晓辉;曾立;黄朝峰;
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近年来,湖南省全面落实国家军民融合战略,明确将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作为带动、加速、深化湖南特色新型工业的重要举措,军工经济已进入有史以来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崭新时期。详细分析了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战略意义,深入阐述了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发展已具备的现实基础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以"双十工程"为核心,以3+5城市群为支撑,以龙头骨干企业为基础,以技术进步与创新为动力,提高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而充分发挥对富民强省和"四化两型"的带动力、辐射力和影响力。
2012 Vol. 29 (1): 59-63 [摘要] ( 647 ) [HTML 0KB] [PDF 1301KB] ( 303 )
64 欧光军;郑江孝;李永周;
基于产品创新集成的高技术集群知识网络能力整合构建研究——一个分析框架的提出与构思
对创新的促进被认为是企业集群这种独特产业组织形式的重要优势,但现有文献较少关注集群内部不同主体间的创新集成问题。在阐述集群产品创新集成理论逻辑的基础上,提出把协同学引入企业集群网络创新能力的研究,从而构建基于创新集成的集群网络能力整合生成的系统分析框架,并着重对集群创新网络能力研究的发展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进行探讨。
2012 Vol. 29 (1): 64-68 [摘要] ( 671 ) [HTML 0KB] [PDF 755KB] ( 245 )
69 佟瑞;
基于综合集成方法论的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
提出产业技术路线图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应当用综合集成方法去解释技术路线图绘制过程的共识涌现现象。阐明了产业技术路线图绘制过程就是一个复杂系统建模过程,把产业技术路线图研讨会看成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因此应当运用钱学森提出的处理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方法——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最后建立了产业技术路线图共识系统涌现模型。
2012 Vol. 29 (1): 69-73 [摘要] ( 582 ) [HTML 0KB] [PDF 925KB] ( 268 )
74 高雪莲;
基于技术体制视角的高科技产业集群演变——以台湾中小企业为例
在对产业集群的分类和演变模式进行总结的基础之上,从技术体制视角,对台湾中小企业的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证实:在全球化高科技产业竞争中,台湾产业集群竞争优势获得的关键要素是——内部和外部知识链的协同演进。按照传统模式运营的企业,需要通过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互联和加入全球生产网络的方式,并融入更广阔的全球化渠道以重组知识链。
2012 Vol. 29 (1): 74-78 [摘要] ( 628 ) [HTML 0KB] [PDF 813KB] ( 204 )
企业创新管理
79 洪伟;元桥一之;曾国屏;
高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以清华科技园的中小企业为例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清华科技园中小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的比例较高。从专利的情况看,企业拥有和申请的多是层次较高的发明专利,而且为此付出了一定的专利保护费用,专利应用于产品的比率也比较高。调查和深度访谈同时表明,清华科技园的中小企业高度认同知识产权对创新成果的法律保护效应;但同时也依靠对技术秘密进行内部保护、加快研发进度和提高设计的复杂程度来避免被模仿,从而减小侵权者的盈利空间。
2012 Vol. 29 (1): 79-82 [摘要] ( 584 ) [HTML 0KB] [PDF 519KB] ( 251 )
82 武建龙;王宏起;崔嵩;
企业动态核心能力重构机制研究
面对动态、复杂、不确定环境,动态核心能力重构成为了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保持与提升的关键。围绕企业动态核心能力的形成与演化规律,提出企业动态核心能力重构的关键维度,构建企业动态核心能力周期性重构方式,并设计相应的重构支撑策略,旨在为企业动态核心能力有效重构提供理论方法支持。
2012 Vol. 29 (1): 82-85 [摘要] ( 554 ) [HTML 0KB] [PDF 611KB] ( 217 )
86 庄越;李燕冰;秦远建;
创新环境激励与企业成长:基于中部创新型企业的实证
从国内外科技型企业成长与激励的理论综述入手,通过对我国中部地区128家创新型企业的问卷调查,对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外部创新环境激励模型进行了假设验证,揭示了科技项目引导、产业技术政策、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奖励与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区域创新体系建设5个方面的创新环境因素对企业成长的激励效应。研究发现,政府科技项目的合理导向、企业技术战略联盟以及功能完善的技术市场是促进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的最重要外部因素。
2012 Vol. 29 (1): 86-90 [摘要] ( 556 ) [HTML 0KB] [PDF 830KB] ( 207 )
91 吴伟;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协同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由各个环节不同技术创新主体协同作用的过程,分析了技术创新主体系统的内涵,对技术创新主体间的协同作用进行了系统动力学分析,通过分析提出对技术创新主体进行柔性激励,创造有利于创新主体协同的环境,以提高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度,从而共同实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2012 Vol. 29 (1): 91-96 [摘要] ( 546 ) [HTML 0KB] [PDF 939KB] ( 222 )
科技法制与政策
97 刘国福;
中国引进海外人才法律问题探究
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引进海外人才的法律为参照,我国引进海外人才法律不仅在法制建设总体思路和引进外国人才行政管理宏观方面,而且在外国人在我国就业、外国专家在我国工作、外国人在我国永久居留、在华留学生4个微观方面,都存在着很多内容方面的严重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阻碍着人才强国战略的推进,还影响海外人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
2012 Vol. 29 (1): 97-101 [摘要] ( 531 ) [HTML 0KB] [PDF 837KB] ( 298 )
102 许端阳;徐峰;
国外重大科技专项的资助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科学、完善的资助机制是确保重大科技专项顺利实施的关键。在对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20世纪40年代以来实施的重大科技计划、工程以及开发的重大战略产品的资助机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从资金的投入、分配以及过程管理3个角度对其资助机制的特点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重大科技专项资助机制的建议。
2012 Vol. 29 (1): 102-105 [摘要] ( 529 ) [HTML 0KB] [PDF 732KB] ( 196 )
106 张剑波;
英国“低碳国家转型”国策的法制化特征及启示
"低碳经济"需要法制保障的观点已经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危机,英国自2003年相继出台一系列国家文件,在全球率先创制了"低碳经济"概念,并将发展"低碳经济"逐步上升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同时,通过立法和修法形式,出台系列法律措施保障"低碳经济"战略在英国的实施,其目的是使英国在未来世界经济发展中抢占先机、引领世界经济的方向。英国的上述战略给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有益借鉴,即从战略高度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且以健全的法制保障为特征确保"低碳经济"的顺利实施,从而在未来世界经济中获得一席之地。
2012 Vol. 29 (1): 106-111 [摘要] ( 517 ) [HTML 0KB] [PDF 936KB] ( 328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12 储节旺;郭春侠;
知识管理学科存在性研究
首先辨析了学科、学科规范及相关概念的内涵,明确了学科形成的判断标准。采取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研究主体和载体进行了分析,并定性研究了知识管理学科体系、方法与研究范式等。研究证明,知识管理学科已经存在。
2012 Vol. 29 (1): 112-117 [摘要] ( 557 ) [HTML 0KB] [PDF 906KB] ( 233 )
118 江积海;刘敏;
动态能力与知识管理比较研究及其作用机理
企业需要培育动态能力以应对动态的经营环境,实现持续竞争优势。部分学者以知识为切入点来解释动态能力,形成了动态能力"知识观"。首先对动态能力"知识观"进行述评;然后,系统阐述了动态能力与知识管理理论在理论来源、研究边界方面的不同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论文引入了组织学习的概念,构建了知识管理、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的相互作用机理模型,剖析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及其对持续组织绩效的影响关系。
2012 Vol. 29 (1): 118-121 [摘要] ( 573 ) [HTML 0KB] [PDF 665KB] ( 246 )
122 黎苑楚;徐春燕;黄倩;
论我国知识经济的集约型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知识经济出现最大化节约成本、提高知识成果质量和加快知识成果应用速度的集约型发展趋势。根据知识经济运行原理,在提出知识经济集约型发展实现途径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从我国知识生产的投入、知识生产的产出和知识应用3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知识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012 Vol. 29 (1): 122-127 [摘要] ( 577 ) [HTML 0KB] [PDF 1064KB] ( 213 )
评价与预见
128 贾立江;范德成;
低碳技术创新项目评价研究
科学的低碳技术创新项目评价是低碳技术创新和低碳经济科学化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国家宏观战略的指导下展开了一系列低碳技术创新项目的资金支持和推介,但是在对低碳技术创新项目评价方面缺少一定的指导性方法,在低碳技术创新项目评价方面的理论研究也很少见。借鉴项目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结合平衡计分卡基本原理,根据低碳技术创新项目研发过程及产出效益特征,构建五维度低碳技术创新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和AHP-GEM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包含了低碳技术创新项目评价的理论模型、体系结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设计等内容。最后运用实证分析验证了所构建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实用性。
2012 Vol. 29 (1): 128-132 [摘要] ( 686 ) [HTML 0KB] [PDF 751KB] ( 468 )
133 陈程;刘和东;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创新链视角的两阶段分析
通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基于创新链的视角测度了1999-2008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绩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受诸多影响因素的制约,在技术开发阶段,产权机构和企业规模有显著的影响;而成果转化阶段,企业规模和企业支持有显著的影响。基于此结论,提出了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政策建议。
2012 Vol. 29 (1): 133-137 [摘要] ( 633 ) [HTML 0KB] [PDF 772KB] ( 294 )
138 靳晓东;
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专利资产证券化中的专利选择
专利资产证券化对于解决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推动专利产业化起着重要作用。在进行专利资产证券化对专利选择时,使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对专利资产证券化中备选专利进行评价,从而为被证券化专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2012 Vol. 29 (1): 138-141 [摘要] ( 527 ) [HTML 0KB] [PDF 584KB] ( 213 )
142 代碧波;孙东生;
基于DEA方法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效率评价——以东北地区14家国家级企业孵化器为例
在对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效率的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系统投入与产出的角度构建了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方法,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3个方面,对东北地区2008年14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无效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分析,指出提高孵化器的孵化能力和经济效益是改进效率的重要途径。
2012 Vol. 29 (1): 142-146 [摘要] ( 580 ) [HTML 0KB] [PDF 797KB] ( 229 )
知识科学与只是工程
129 杨曦东;
外包合作中基于战略导向的知识获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知识观点和注意观点,研究了企业家导向、顾客导向对市场知识获取和技术知识获取的影响,认为外包合作中技术知识获取和市场知识获取能够显著提高创新绩效,不同战略导向的企业对技术知识获取和市场知识获取有不同影响。顾客导向越高的企业越会学习市场知识和技术知识,而过高的顾客导向会限制技术知识学习。企业家导向越高的企业越会学习市场知识和技术知识,而过高的企业家导向会限制市场知识学习。
2012 Vol. 29 (1): 129-132 [摘要] ( 408 ) [HTML 0KB] [PDF 686KB] ( 131 )
人才与教育
147 郭林;丁建定;
俄罗斯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政策的改革与启示
对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政策的改革路径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相关经验与教训,得出了有利于我国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的重要启示。研究表明,通过借鉴和吸取俄罗斯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政策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我国应注重科技人才培养和激励的立法与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优化多元化的筹资结构和科技人才结构,加强科技软环境建设,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以提升我国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工作的水平。
2012 Vol. 29 (1): 147-151 [摘要] ( 518 ) [HTML 0KB] [PDF 918KB] ( 275 )
152 张娴初;王迎春;
科技创新人才薪酬体系与激励效应关系研究
科技创新人才是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激励是高新技术企业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以往对于薪酬体系与激励效应关系的研究中,学者们多是从单一层面进行的。但薪酬体系是一个多层面、多维度的建构。从薪酬战略、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计薪方式、付薪策略5个维度,构建了科技创新人才与激励效应的关系模型。利用多个省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的调研数据,实证研究了薪酬体系结构维度对激励效应的影响作用,并提出了提升科技创新人才薪酬体系激励效应的相关策略。
2012 Vol. 29 (1): 152-155 [摘要] ( 695 ) [HTML 0KB] [PDF 629KB] ( 257 )
综述
156 吴利华;刘宾;
企业生存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与机理分析
生存或长期生存能力早已被公认为是企业的基本目标。企业能否生存是外部环境因素和企业能力互为作用的结果;但由于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生存理论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以企业能力为出发点的研究认为,内部能力是生存的基础;战略管理的研究者认为,战略选择对企业内外的协调作用是影响生存的关键;随着技术创新地位的凸显,技术变迁对企业内外要素的影响成为研究企业生存的焦点。企业生存的影响因素众多且相互关联,在对国内外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从外部环境、内部能力和企业战略相互作用的视角分析了企业的生存机理。
2012 Vol. 29 (1): 156-160 [摘要] ( 617 ) [HTML 0KB] [PDF 656KB] ( 277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