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年 29卷 13期
刊出日期:2012-07-10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科学理性与科学方式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简兆权;陈键宏;杨金花
研发服务价值共创研究
以价值网络理论为基础,以研发服务所处价值网络为研究视角,以研发服务价值共创为研究对象,基于价值星座和服务价值网络观点,探讨了企业如何构建自身的研发服务价值网络。通过网络内部的连接点与网络间的连接点,实现研发服务价值共创,以期为研发服务业提高价值创造效率和效果提供理论指导。
2012 Vol. 29 (13): 1-5 [摘要] ( 698 ) [HTML 0KB] [PDF 1442KB] ( 376 )
6 李兵;李正风
基于ANT视角的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制实施过程研究
借助行动者网络理论(ANT)对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制实施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课题制的实施是受一定制度和环境条件限制的,课题的执行者处于课题制行动者网络的核心地位。构建行动者网络能够解决在课题制实施过程中,由于课题制行为主体为了自身利益最优而有损课题整体实施效果的矛盾。
2012 Vol. 29 (13): 6-10 [摘要] ( 649 ) [HTML 0KB] [PDF 1211KB] ( 263 )
11 杜元伟;段万春;傅红
重大科技项目合作界面系统优化概念模型研究
为对重大科技项目合作管理问题从宏观层面构建一个系统研究框架,从目标差异、文化差异、知识差异、风险态度差异4个方面分析重大科技项目中合作界面的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按照系统整体论的基本观点分析阐述了重大科技项目合作界面系统中主/客体要素的层次性,并结合对有限备选方案进行系统整体评价的决策模式,提出了合作界面系统优化概念模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参照系机制、状态水平机制、专家合理推理机制、主体确定转换机制。
2012 Vol. 29 (13): 11-14 [摘要] ( 629 ) [HTML 0KB] [PDF 1220KB] ( 193 )
15 赵静;薛强
典型生产力促进机构发展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在介绍国外及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典型生产力促进机构发展概况、模式与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生产力促进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并从志、质、智、制和秩5个方面提出了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发展建议。
2012 Vol. 29 (13): 15-18 [摘要] ( 565 ) [HTML 0KB] [PDF 1142KB] ( 342 )
19 肖鹏;刘莉;杜鹏程
校企联合研发模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为加深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解,基于过程分解的视角,提出了校企联合研发模式的5种类型,认为观念老化、信息沟通不畅、知识产权不明晰和技术水平不一致等因素都严重阻碍着校企联合研发模式的推动效率,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利用该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
2012 Vol. 29 (13): 19-23 [摘要] ( 638 ) [HTML 0KB] [PDF 1198KB] ( 350 )
24 谷德斌;尹航;杨贵彬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驱动模式研究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能够有效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分析科技成果与技术创新的内在联系、高校科技成果的类型、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可以看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高校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共同驱动。基于此,提出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驱动模式,以期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略的实施提供建议。
2012 Vol. 29 (13): 24-27 [摘要] ( 616 ) [HTML 0KB] [PDF 1205KB] ( 289 )
区域科学发展
28 邵建平;李芳红
欠发达地区核心人才流失与地域认同度关系实证研究
地域认同度是某一地理位置或空间区域的形象、文化等各个方面给人们带来的综合心理感知及归属感,是人们对某一区域的理念认知、赞成和信任的程度。影响人才流失的一些显在因素如工作环境、待遇、事业平台等是可量化的条件因素,相对来讲比较容易改变和提供。但是,这些显在因素综合转化为地域认同度这样一种心理感受之后,人才流失的防范对策就复杂化了。以欠发达地区核心人才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考察地域认同度对核心人才流失的影响。得出结论:地域认同度与核心人才流失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地域认同度低是欠发达地区核心人才流失最重要的源因素。因此,原来的提高待遇、改变工作环境等留住核心人才的政策与思路应调整为如何改善核心人才的心理地域认同度。
2012 Vol. 29 (13): 28-31 [摘要] ( 633 ) [HTML 0KB] [PDF 1171KB] ( 343 )
32 李俊华;王耀德;程月明
区域创新网络中协同创新的运行机理研究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单个的创新主体已经很难超越所根植的网络独自完成创新的全过程,协同创新在区域创新网络中发挥着引擎作用。基于文献梳理和对区域创新网络特征、主体功能的分析,研究了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创新机制及其运行机理,为主体各方探索和实践依靠区域内部创新资源和支持力量进行协同创新提供借鉴意义。
2012 Vol. 29 (13): 32-36 [摘要] ( 621 ) [HTML 0KB] [PDF 1382KB] ( 225 )
37 刘文献;宁建荣;陈文强;贾玉平
浙江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十二五”发展思路研究
科技服务业将是浙江“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的重点行业之一,加强对科技服务业的研究对整个科技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和重点中介机构调研,全面分析了浙江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并给出了促进浙江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建议。
2012 Vol. 29 (13): 37-40 [摘要] ( 647 ) [HTML 0KB] [PDF 1149KB] ( 243 )
41 夏春萍;何嘉欣
湖北省科研投入对社会总产值的贡献度分析
科研经费投入对社会产出的贡献度是衡量一个区域科研成果转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利用湖北省地区生产总值以及科研经费投入的宏观数据,分析科研经费投入的趋势。并利用扩大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测度湖北省科研经费投入对社会产出的贡献率。通过修改模型的变量来提高模型的可信度,并用定量的方法分析了科研经费影响产出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时间。最后在对模型拟合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改进措施。
2012 Vol. 29 (13): 41-45 [摘要] ( 609 ) [HTML 0KB] [PDF 1274KB] ( 235 )
产业技术进步
46 高洪成;王琳
高中低技术产业范围界定标准探析
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需要新型高技术产业和中低技术产业的协调发展,然而中低技术产业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关于中低技术产业范围的界定更没有统一的标准。指出现有分类指标体系的不足,提出3个指标(研发强度、研发人员素质和产品创新度)界定高中低技术产业范围,归类结果与我国高技术产业目录基本一致,为产业分类和中低技术产业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2012 Vol. 29 (13): 46-48 [摘要] ( 710 ) [HTML 0KB] [PDF 1126KB] ( 233 )
49 李汉文;张伟
资源型产业链的治理模式及其升级路径
以资源型产业链的基本特征为基础,分析在竞争环境变化的条件下,资源型产业链的治理模式及企业升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全球资源和环境约束的不断强化,以及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资源型产业链治理模式从生产者驱动的层级制向生产者和购买者共同驱动的准层级制转变,并且面对多元产业链的治理模式。在此背景下,产业链应当充分利用由治理模式差异性和价值链地域差异性所形成的互补模式带来的对产业链升级的正效应,促进功能升级的顺利实现。
2012 Vol. 29 (13): 49-55 [摘要] ( 529 ) [HTML 0KB] [PDF 1505KB] ( 216 )
56 贾伟强;谢奉军
资源型产业集群循环经济模式建模与反馈仿真分析
资源型产业集群循环经济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利用系统动力学仿真建模法对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集群发展困境进行仿真试验,构造其不断发展的增长上限基模,揭示循环经济模式构造对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意义。建立了资源型产业集群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的系统仿真分析模型,进行管理对策的定量仿真试验,分析对策实施效果,为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2012 Vol. 29 (13): 56-59 [摘要] ( 600 ) [HTML 0KB] [PDF 1637KB] ( 215 )
60 韩德超;
我国工业结构升级发展模式研究
从产业结构协调的角度,探讨了工业结构升级的机理和路径,并提出了工业结构升级的发展模式及相应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间的联系效应决定了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能够推动工业结构升级。在工业化中期,主要以第一、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推动工业结构升级,而在工业化后期,则应以第二、三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促进工业结构升级。我国工业结构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模式推动工业结构不断升级。
2012 Vol. 29 (13): 60-65 [摘要] ( 501 ) [HTML 0KB] [PDF 1296KB] ( 184 )
66 龚晨;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在信息化时代,地理信息技术产业以其广阔的产业领域,获得了迅猛发展,并受到社会与政府的密切关注。通过对地理信息产业的市场分布以及政策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目前制约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市场规范性、产权所有、信息安全和标准建设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012 Vol. 29 (13): 66-69 [摘要] ( 576 ) [HTML 0KB] [PDF 1182KB] ( 284 )
企业创新管理
70 李锡元;刘艺婷;熊柏柳
拟上市中小型科技企业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和风险防范——来自华烁科技的实践
股权激励有利于解决现代企业两权分离导致的代理人道德风险问题,减少代理人短期行为。以股权激励为基础的激励机制目前主要存在于上市公司中,这方面的法律规定也相对比较完善。但随着越来越多的非上市企业特别是拟上市企业使用股权激励来吸引和留住人才,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影响了拟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效果和上市资格。分析了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并以华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激励实践为案例,对拟上市中小型科技企业股权激励模式选择和风险防范要点进行了探讨。
2012 Vol. 29 (13): 70-72 [摘要] ( 638 ) [HTML 0KB] [PDF 1140KB] ( 454 )
73 马宗国;
中小企业研究联合体信任机制稳定性研究
作为一种有效的合作研发创新组织形式,尽管中小企业研究联合体具有很强的活力和创新潜力,但在实践中会由于多种原因致使其生命力不强、寿命较短或效率不高,不能发挥理论意义上强大的创新实力。中小企业研究联合体要想发挥竞争优势,必须构建稳定的信任机制。中小企业RJVs信任机制稳定性既取决于内部信任机制,又受外部信任机制的影响;内部信任机制是关键,外部信任机制是有力补充;二者相互作用,才能实现中小企业RJVs信任机制的稳定运行。
2012 Vol. 29 (13): 73-78 [摘要] ( 536 ) [HTML 0KB] [PDF 1254KB] ( 177 )
79 董梅生;
国有和民营企业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比较研究
从微观角度收集了2002-2009年6 718家上市公司的数据,首先采用DEA方法进行分析,发现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后,中央、地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上不存在差异,但在纯技术效率上存在差异,且中央>民营>地方;然后以技术效率为因变量,以公司内部治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各因素为自变量,建立Tobit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影响这3种类型企业效率的因素均有高管和普通职工收入差距、高管货币薪酬、高管在职消费、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规模,而独立董事比例和职工监事比例对它们的效率均无影响。
2012 Vol. 29 (13): 79-85 [摘要] ( 658 ) [HTML 0KB] [PDF 1383KB] ( 231 )
86 池仁勇;寿秀华;张化尧
信息源与企业创新行为的关系研究
信息对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因此信息的获取及其质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首先概括了企业创新所需的各类信息,并对各类信息来源进行了评价,然后研究了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信息来源的选择,以及不同信息源对创新决策的影响。
2012 Vol. 29 (13): 86-89 [摘要] ( 577 ) [HTML 0KB] [PDF 1139KB] ( 268 )
90 马媛;侯贵生
FDI企业与我国企业建立R & D合作联盟可能性研究——基于知识溢出企业知识共享的博弈分析
短期来看,我国企业和FDI企业建立R&D合作存在“囚徒困境”现象,并且合作与否与知识共享的协同价值以及成本大小有关,而与企业对知识溢出接受能力大小无关;长期来看,企业规模是影响R&D合作的重要变量,企业规模越大,合作的可能性也越大,从而验证了我国企业和FDI企业建立R&D合作联盟的可能性。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012 Vol. 29 (13): 90-92 [摘要] ( 600 ) [HTML 0KB] [PDF 1137KB] ( 292 )
93 赵瑞;陈金龙
企业社会资本指数的设计及测量
企业社会资本的测量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难题。通过界定企业社会资本概念,明确企业社会资本主体,以企业生产方式和管理层次为主线,从企业资源获取能力的效果出发,对企业社会资本的测量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构建的企业社会资本指数来源于财务报表及公开数据,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仅丰富了企业社会资本测量的内容,而且为该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方向。
2012 Vol. 29 (13): 93-97 [摘要] ( 533 ) [HTML 0KB] [PDF 1312KB] ( 214 )
科技法制与政策
98 赵林海;
基于创新系统理论的科技创新政策制定研究
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基础是创新系统理论,为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政策的绩效,创新政策的制定应该遵循创新系统理论。以创新系统理论为指导,分析了科技创新政策制定时常见的几个问题。研究得出:选出特定区域或产业部门作为优先目标的政策模式和照搬最佳政策实践的政策模式都是不可取的,应该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创新政策;政策制定者应该扮演好适应者的角色,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以区域为基础和关注外部联系同样必要。
2012 Vol. 29 (13): 98-100 [摘要] ( 520 ) [HTML 0KB] [PDF 1125KB] ( 272 )
101 李宏伟;
“碳锁定”与低碳技术制度的路径演化
在全球变暖、环境恶化的背景下,低碳技术的应用和扩散却相对缓慢,其原因在于“碳锁定”效应。“碳锁定”概念虽然抓住了碳基技术制度演化的路径依赖特征,却过分强调依靠外生力量打破“锁定”。初步构建了一个描述性的技术制度路径演化模型,指出“锁定”只是路径演化过程中暂时的均衡状态,还会出现路径的消解、突破和偏离。其中,路径偏离是技术制度的内生变化,是打破“锁定”的主要力量。
2012 Vol. 29 (13): 101-106 [摘要] ( 579 ) [HTML 0KB] [PDF 1307KB] ( 239 )
评价与预见
107 眭纪刚;马金平
正能城市:概念与评价指标研究
提出并论证了“正能城市”的概念,从能的量值、能的形式和能效提升三方面对其内涵作了深入阐述。举例说明正能城市的形态,指出其与传统资源型城市和低碳城市的区别。同时建立了正能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总量指标、结构指标、效率指标和政策指标等方面评价城市的正能程度。最后给出了建设正能城市的若干建议。
2012 Vol. 29 (13): 107-112 [摘要] ( 463 ) [HTML 0KB] [PDF 1185KB] ( 334 )
113 田红娜;毕克新;夏冰;李海涛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运行过程评价分析
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从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的总体结构出发,提炼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的因果关系链和因果反馈回路,绘制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关键要素间的因果关系图和系统动力学图,建立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运行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从绿色工艺创新投入、实施、产出和环境4个维度构造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运行过程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反映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运行过程的状况。
2012 Vol. 29 (13): 113-118 [摘要] ( 517 ) [HTML 0KB] [PDF 2233KB] ( 192 )
119 王亚伟;韩珂
基于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估——以河南省为例
针对目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模糊数学理论,构造了一种改进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建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河南省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但可以在整体上对河南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而且能够从不同侧面反映河南省科技创新的优势和劣势,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是一种评估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2012 Vol. 29 (13): 119-124 [摘要] ( 589 ) [HTML 0KB] [PDF 1308KB] ( 535 )
125 王林雪;郑莉莉;张霞
研发组织间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科技人力资源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竞相关注的热点。研发组织间为了获得竞争优势,故而对其所拥有的科技人力资源进行共享。通过归纳、总结已有研究和调查分析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现状,构建了研发组织间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012 Vol. 29 (13): 125-129 [摘要] ( 547 ) [HTML 0KB] [PDF 1146KB] ( 199 )
130 刘胜春;王永伟
企业内部创新环境评价体系研究
创新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提升竞争力。因此,研究企业如何通过创新来获得竞争力就成为企业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及逻辑论证,在得出内部环境是造成企业创新绩效差异化的结论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内部创新环境的评价体系。
2012 Vol. 29 (13): 130-133 [摘要] ( 443 ) [HTML 0KB] [PDF 1521KB] ( 183 )
人才与教育
134 郑代良;钟书华
高层次人才政策的演进历程及其中国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层次人才政策的演进和创新可分为4个阶段,即拨乱反正和摸索期、体系初建和发展期、战略转型和完善期、自主创新和成熟期。通过分析,剖析了我国高层次人才政策具有的鲜明特色,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党管人才为根本原则、以人才强国为国家战略、“一体两翼”式的决策思维、“多重肯定”式的激励模式、“党政并存”式的组织机构和“指导、协作与分工”式的实践机制。
2012 Vol. 29 (13): 134-139 [摘要] ( 759 ) [HTML 0KB] [PDF 1387KB] ( 384 )
140 费艳颖;王越;刘琳琳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新人才共享分析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灵魂,但创新人才资源的稀缺特性影响了科技创新的成功率和效率。人才共享是解决创新人才匮乏难题的有效途径,但容易引发创新成果归属、权益分配和无形资产流失等诸多问题,制约着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创新人才共享。通过分析传统人才共享模式的利弊,探求了适合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创新人才共享模式。并提出科学划分创新成果的归属、合理分配创新成果权益、强化共享人员保密义务等具体的完善建议,为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新人才共享、实现产业技术革新目标铺平了道路。
2012 Vol. 29 (13): 140-143 [摘要] ( 571 ) [HTML 0KB] [PDF 1139KB] ( 225 )
科学理性与科学方式
144 邱尔妮;邱尔卫;王臣业;栾海峰
基于量子论的知识创新模式研究
在知识创新过程中,动态知识的变化过程跟量子论中的粒子运动过程在概念、现象和功能上具有可类比性;同时,知识的形态呈现出波粒二象性。以量子力学为基础,构建了量子论视角下的知识创新基础理论体系,提出了3种解释现有知识创新现象的量子模型,并给出了创新发生时间、持续时间、成功概率等关键指标的计算公式及部分推导过程。
2012 Vol. 29 (13): 144-148 [摘要] ( 414 ) [HTML 0KB] [PDF 1462KB] ( 116 )
149 白胜;
Christensen破坏性创新理论的逻辑演进
破坏性创新理论受到了旨在发挥后发优势的企业和国家的广泛关注。通过介绍管理理论建构程序的涵义及将其作为演进主线的可行性,并以此为标杆分析Christensen的破坏性创新理论在不同理论建构阶段的演进过程,借此厘清过去的阶段性成果、现有新成果及未来研究方向。
2012 Vol. 29 (13): 149-153 [摘要] ( 376 ) [HTML 0KB] [PDF 1260KB] ( 155 )
154 黄汉军;
西方科学思想中“神”的规定性反思
上世纪五四运动以降,自西而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令无数仁人志士致力于文化的东西合璧,但西方科学思想中挥之不去的神性为其带来了无法剔除的规定性,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规定性又导致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秩序的主导,加深了东西方文化之间以及人类文化与自然世界之间的对立。从西方科学思想中的神性——其规定性的哲学成因着手,分析其矛盾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现状,并就其与东方思想——中国传统智慧的碰撞所带来的反思,以及善于纳新与自新的中国传统价值核心体系的自我推陈出新进行探讨。
2012 Vol. 29 (13): 154-157 [摘要] ( 350 ) [HTML 0KB] [PDF 1147KB] ( 131 )
综述
158 段倩倩;侯光明
国内外创新方法研究综述
创新方法是人们在创造发明、科学研究或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所采用的有效方法和程序的总称。创新方法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思维创新和技术创新领域。对国内外创新方法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分析和述评,探讨了创新方法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
2012 Vol. 29 (13): 158-160 [摘要] ( 586 ) [HTML 0KB] [PDF 1131KB] ( 658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