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年 29卷 14期
刊出日期:2012-07-25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翟庆华;叶明海;苏靖
创业活跃程度与经济增长的双螺旋模型及实证研究
构建了创业活跃程度与经济增长的双螺旋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创业活跃程度对经济增长具有滞后2年的翘尾效应;经济增长也会促进创业活动的产生。短期内,创业活跃程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更明显,长期则反之。
2012 Vol. 29 (14): 1-4 [摘要] ( 538 ) [HTML 0KB] [PDF 1242KB] ( 298 )
5 高俊光;单伟;荣凯
基于技术创新的规制主体在标准竞争中的作用
当今,标准已经成为创新的动因和归宿,对国家和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技术标准的建立受到技术—经济—规制体系多重参与者的作用,规制体系又通过各项政策法规以及多种引导行为对技术和经济体系产生影响。从理论上综述了规制对技术标准形成的作用,研究了政府、自愿标准化组织和行业协会3类标准规制主体对技术标准形成的影响,探讨了政府参与标准化的成功条件和3类规制主体间的相互作用。
2012 Vol. 29 (14): 5-10 [摘要] ( 625 ) [HTML 0KB] [PDF 1215KB] ( 313 )
11 池仁勇;金慧英;张化尧
新产品开发的自主创新管理模式探讨
新产品开发的自主创新管理模式与企业自身条件、战略目标、资源禀赋等密不可分。将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得到影响企业新产品开发的三大影响因素,分别对应于3种自主创新管理模式:以战略平台为核心、以组织资本为核心、以技术能力为核心。以新产品开发为衡量标准,对这3种管理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寻找最适合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新产品开发的管理模式,为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管理提供借鉴。
2012 Vol. 29 (14): 11-14 [摘要] ( 613 ) [HTML 0KB] [PDF 1111KB] ( 247 )
15 陈阳;
基于三阶段的产品创新项目风险识别方法研究
产品创新项目风险管理一直是企业产品创新管理方面的重点研究内容,在分析产品创新项目风险识别思想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产品市场生命周期、产品创新管理体系及产品创新管理部门的产品创新项目风险识别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三阶段的产品创新项目风险识别方法,最后结合实例进行了应用研究。
2012 Vol. 29 (14): 15-18 [摘要] ( 607 ) [HTML 0KB] [PDF 1261KB] ( 236 )
19 盛永祥;陈敏艳;马少辉
技术转移通道模型构建及政府管理对技术转移的影响
技术转移通道是影响技术信息转移的重要因素。借鉴流体物理特性建立技术转移通道模型,得出通道中信息载体流流速(即通道顺畅问题)主要受转移双方的技术悬殊、载体间的阻力、通道长度以及通道半径的影响。同时,阐述了技术转移通道的演变过程及政府影响技术转移通道的4种途径,指出政府在技术转移通道建设中扮演着间接或直接协调者、引导者和保护者的角色。
2012 Vol. 29 (14): 19-23 [摘要] ( 642 ) [HTML 0KB] [PDF 1407KB] ( 233 )
24 洪进;宛晓梅
虚拟R&D组织的契约性质及其治理机制研究
虚拟R&D组织是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研发组织的新形式。分析了虚拟R&D组织特殊的契约特征以及与此相关的关键问题,并试图从契约经济学视角出发,利用权力结构理论解决不完全契约的治理问题。通过对虚拟R&D组织产权构成和组织剩余的分析阐述,最终得出结论:物质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知识资本所有者应该共同进入产权结构,并根据组织中的权力配置,对经济剩余、社会剩余以及知识剩余享有相应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2012 Vol. 29 (14): 24-27 [摘要] ( 562 ) [HTML 0KB] [PDF 1116KB] ( 278 )
28 龙勇;郑景丽;张留金
资源依赖性对竞争性联盟关系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
探讨了竞争性战略联盟中,资源依赖性对联盟企业间关系风险的影响。通过对重庆、深圳、西安等地近500名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竞争性战略联盟中资源依赖性与关系风险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资源的结构依赖性对联盟的机会主义风险和伙伴利益冲突风险显著正相关,而资源的过程依赖性对联盟的伙伴利益冲突风险影响显著,对联盟的机会主义风险影响不显著。因此,企业在进行竞争性战略联盟活动时,只有采取措施降低对联盟伙伴资源的结构性依赖和过程性依赖,才能降低联盟间的关系风险,保证联盟的成功。
2012 Vol. 29 (14): 28-32 [摘要] ( 560 ) [HTML 0KB] [PDF 0KB] ( 153 )
区域科学发展
33 张司飞;
我国中部地区发展产业集群品牌的可行性与对策
发展产业集群品牌是中部地区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必然选择。通过对中部地区发展产业集群品牌的基础条件进行全面的分析,认为中部地区发展产业集群品牌具有可行性的关键是要扬长补短,以强势企业和强势品牌为龙头,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品牌。
2012 Vol. 29 (14): 33-37 [摘要] ( 620 ) [HTML 0KB] [PDF 1102KB] ( 292 )
38 肖天明;
推广期“非试点”区域科技保险市场发展平台构建
首先分析了推广期“非试点”区域构建科技保险市场可持续发展平台的必要性,指出阻碍“非试点”区域科技保险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是参保企业数量不足并归纳分析其中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借鉴“试点”区域的成功经验,为“非试点”区域系统构建由观念平台、宣传平台、法制政策平台、人才平台、险种平台和社会配套服务平台构成的科技保险市场可持续发展平台。
2012 Vol. 29 (14): 38-41 [摘要] ( 586 ) [HTML 0KB] [PDF 1115KB] ( 210 )
42 傅正华;李明亮;刘军;张若然
北京国际技术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北京国际技术贸易在全国的地位举足轻重,技术出口额占全国的2/3。近些年来,虽然北京国际技术贸易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企业在技术出口方面主导作用不强、技术出口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和技术出口保密控制不严等。针对这些问题,应从6个方面加以改进,以增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
2012 Vol. 29 (14): 42-45 [摘要] ( 577 ) [HTML 0KB] [PDF 1154KB] ( 255 )
产业技术进步
46 许崇春;
基于技术路线图、专利地图和TRIZ集成的产业集群创新技术路径研究
国内外的实践已经证明,技术路线图、专利地图和TRIZ是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和自主创新的有效工具。分析了国内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研究成果,在研究技术路线图、专利地图和TRIZ集成的背景、理念融合和关键支撑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技术路线图、专利地图和TRIZ等创新方法融合集成,并应用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新路径。
2012 Vol. 29 (14): 46-49 [摘要] ( 713 ) [HTML 0KB] [PDF 1248KB] ( 299 )
50 解学梅;马国鑫;戴智华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创新集群演化驱动力模型研究
加速高新区从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变的步伐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基于此,通过文献回顾,提炼出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化的3个主要驱动因素:集群资源、集群网络和集群环境;〖JP〗并运用元胞自动机理论对创新集群演化进程进行仿真分析;最后,对如何推动创新集群的成长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2012 Vol. 29 (14): 50-54 [摘要] ( 589 ) [HTML 0KB] [PDF 1383KB] ( 255 )
55 苏素;肖阿妮
政府主导型产业共性技术R&D合作组织研究
共性技术研发需要政府以合理的R&D合作组织加以引导,通过社会福利对比分析,为政府主导的研发组织模式提供理论依据。详细分析了技术联合体(RJV)的4种组织形式:项目组织、研发基地、产业技术联盟、国家共性技术研究机构,探讨了它们的组织特性和运行机制。研究发现,针对不同共性技术应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以电动汽车产业为例,实证分析了电动汽车产业联盟的组织特点、组织运行机制和政府作用。
2012 Vol. 29 (14): 55-59 [摘要] ( 614 ) [HTML 0KB] [PDF 1118KB] ( 348 )
60 胡耀辉;
产业转移示范区科技园的产业技术创新链研究
产业技术创新链是产业转移示范区科技园的基础,产业技术创新链不完善是制约产业转移示范区科技园发展的关键问题。针对产业转移示范区科技园缺乏完善的产业技术创新链的现状,提出了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的对策及具体措施,以推动产业转移示范区科技园的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
2012 Vol. 29 (14): 60-63 [摘要] ( 557 ) [HTML 0KB] [PDF 1056KB] ( 198 )
64 张洁瑶;高长春
基于社会化网络市场的创意产业价值创造路径重构研究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化网络的理论认知构成了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全要素生产率(TFP)分析其与国民经济总产值(Y)和社会效用(U)的动态关系,提出了创意产业内涵发展的4个阶段,认为创意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已从经济增长驱动阶段步入创新驱动阶段。以此为基础,创意产业作为经济发展创新系统形成的源动力,其定义和价值创造路径应重新建构。这将有助于转变原有创意产业价值创造过程中供给驱动的传统理念,形成以价值共创为核心的需求驱动型创新生产方式。
2012 Vol. 29 (14): 64-68 [摘要] ( 538 ) [HTML 0KB] [PDF 1250KB] ( 223 )
企业创新管理
69 赵黎明;曾鑫
科技企业孵化器、风险投资、在孵企业三方合作网络演化过程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采用系统动力学对三方合作网络的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意图探讨关键变量对合作绩效与网络优化的影响。研究得出,首先,风险投资机构、在孵企业通过合作参与者的满意度、信任关系直接影响合作绩效,孵化器对在孵企业的投入强度是吸引风投合作的重要因素;其次,网络协调水平依赖于网络中节点的组织能力,它可以促进社会资本的流动、提高网络的集聚程度;第三,节点淘汰率是孵化器可以主动控制的重要调节变量,对保证孵化器的孵化质量、控制网络规模和管理成本具有显著意义。
2012 Vol. 29 (14): 69-74 [摘要] ( 657 ) [HTML 0KB] [PDF 1952KB] ( 222 )
75 赵驰;周勤
科技型中小企业R&D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与企业成长路径的关系
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特点,将人力资本与技术资本涵盖于知识资本的范畴,在动态演化的理论框架中,构建了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演化路径的指标体系,并首次运用混合截面数据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资本与企业演化路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满足一定条件下,人力资本与企业成长路径变迁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研发人员比例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同时,R&D投入对企业倾向于跳跃式突变成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非R&D投入与其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在控制了行业特征之后,传统制造业R&D投入效果较高科技行业更为显著。这一结果从另一侧面说明了行业特征对企业演化路径和策略选择的重要性。另外,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成长路径选择中不存在区域比较优势。
2012 Vol. 29 (14): 75-82 [摘要] ( 632 ) [HTML 0KB] [PDF 1267KB] ( 281 )
83 陈勇星;屠文娟;杨晶照
基于技术能力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及其演进研究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有效定位,要求与企业技术能力建立相应的匹配关系。伴随着技术能力的逐渐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发展的一般规律就是:按照渐进的方式沿着从模仿创新到合作创新再到自主创新的轨迹演进。
2012 Vol. 29 (14): 83-88 [摘要] ( 657 ) [HTML 0KB] [PDF 1136KB] ( 226 )
89 王瑛;欧阳显斌;赵谦
区域社会资本对新企业外部技术获取行为作用的实证研究
外部技术获取是新企业提高创新绩效、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然而,由于新进入缺陷的存在,新企业往往面临知识外部获取渠道的限制,在外部研发合作中投资的意愿较低。区域社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缓解这一困境。研究通过采用嵌套Logit方法,以西江经济带13家产业园区内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区域社会资本缓解了新企业的外部技术获取行为困境,且这种困境仅在社会资本水平较低区域存在。
2012 Vol. 29 (14): 89-93 [摘要] ( 583 ) [HTML 0KB] [PDF 1163KB] ( 274 )
科技法制与政策
94 李华;许有志;佘元冠
高技术产业化政策对我国企业竞争能力的影响分析
近年来,我国政府制定了大量高技术产业化政策,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大大提高了企业研发水平和竞争能力。基于有序probit模型并结合某五年规划期间的实证数据,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化政策下的企业竞争能力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从技术角度来看,高技术产业化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技术水平,尤其是中型企业的提高非常明显。从产品角度来看,高技术产业化政策的实施难以有效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水平和成本竞争力。为此建议:继续推动和完善高技术产业化政策,强化对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的管理,把企业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加强监督,并对项目实施后的效果进行总结评价,最终提升高技术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2012 Vol. 29 (14): 94-97 [摘要] ( 592 ) [HTML 0KB] [PDF 1125KB] ( 279 )
98 张宏彦;
基于科技创新导向的金融支持政策研究
科技创新能力强弱是决定我国经济能否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政策则是这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我国金融政策应围绕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这两个科技创新主体,完善风险担保体系,扶植风险投资产业。同时,给予高新技术产业一定的投融资政策倾斜,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012 Vol. 29 (14): 98-101 [摘要] ( 619 ) [HTML 0KB] [PDF 1138KB] ( 398 )
102 刘林舟;武博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原则及政策取向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产业联盟),是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创新体系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从产业联盟的内涵和特征入手,在阐明产业联盟的构建原则、发达国家促进产业联盟发展的举措,以及我国产业联盟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产业联盟构建的政策取向。
2012 Vol. 29 (14): 102-106 [摘要] ( 618 ) [HTML 0KB] [PDF 0KB] ( 110 )
评价与预见
107 赵琳;范德成
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
从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研究开发能力、产出能力三方面构建了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首先以与最优和最劣评价对象距离之和最小为准则,建立了一个关于权重的非线性规划问题,运用微粒群算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其次,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中的7个行业在各指标上的值进行加权求和,从而得到各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结果;最后,提出了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对策。
2012 Vol. 29 (14): 107-112 [摘要] ( 579 ) [HTML 0KB] [PDF 1223KB] ( 351 )
113 王瑛;欧阳显斌;赵谦
基于信度系数的投影寻踪模型在科技奖励评价中的应用
运用教育与心理测量理论中的信度系数,测度专家动态权重,并采用投影寻踪模型,从原始数据入手计算最佳投影向量,将高维数据转化为一维数据,构建了基于信度系数与投影寻踪模型的科技奖励评价方法。
2012 Vol. 29 (14): 113-116 [摘要] ( 610 ) [HTML 0KB] [PDF 1247KB] ( 247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17 杨洪涛;吴想
产学协同创新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分析了影响产学协同创新知识转移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8个相关假设。对北京、上海等7个城市的大学和企业的研究人员进行调查,获得研究所需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进行检验,定量分析各影响因素对知识转移成效的作用。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促进产学协同创新知识转移的对策。
2012 Vol. 29 (14): 117-121 [摘要] ( 527 ) [HTML 0KB] [PDF 1265KB] ( 239 )
122 曹斌;
企业知识管理的导入模式和要素整合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选择采用知识管理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围绕战略规划、流程、信息技术、人和组织4个层面阐述了企业进行知识管理导入的六阶段模式,结合4个层面分析了企业知识管理的要素整合方法,提出在导入与整合过程中应进行项目管理和变革管理,并对未来研究整合要素的协同性提出了展望。
2012 Vol. 29 (14): 122-125 [摘要] ( 550 ) [HTML 0KB] [PDF 1376KB] ( 224 )
人才与教育
126 李云梅;朱永成
国有企业核心科技创新型人才甄别模型研究
以国有企业甄别创新型科技人才为出发点,应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科技创新型人才甄别模型。该模型为企业评估科技人员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使企业容易识别尖端创新型科研人才,更有利于科技创新攻关。
2012 Vol. 29 (14): 126-128 [摘要] ( 606 ) [HTML 0KB] [PDF 1047KB] ( 244 )
129 曹云飞;蔡翔
基于科研团队生命周期的“个体-团队”动态功能匹配研究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从“个体-团队”匹配的视角,对科研团队生命周期内的功能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科研团队生命周期的“个体-团队”动态功能匹配模型,并构建了主要的要素匹配模型,以达到动态调整“个体-团队”绩效关系,使个人与团队取得双赢的绩效目标。
2012 Vol. 29 (14): 129-132 [摘要] ( 619 ) [HTML 0KB] [PDF 1260KB] ( 315 )
133 孟令熙;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才择业影响因素研究
择业是人才流动的关键步骤,是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才的特征,提出了包括研发因素和非研发因素两个方面的12项因素假设;并以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工具SPSS〖JP〗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才择业影响因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单位社会声誉、收入、生活环境、研发文化和培训这5项因素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才择业呈正相关。
2012 Vol. 29 (14): 133-137 [摘要] ( 574 ) [HTML 0KB] [PDF 1113KB] ( 175 )
138 赵书松;
高级知识员工薪酬解决方案
高级知识员工具有的不同于一般员工的鲜明特征,决定了组织应该对其采取与一般员工不同的薪酬策略。重点分析了高级知识员工的薪酬目的、薪酬依据和解决方案。认为高级知识员工的薪酬目的主要是人才吸引、知识创造和知识共享3个方面。在讨论5种常用的薪酬支付方式后,剖析了高级知识员工的薪酬依据,认为高级知识员工的知识与能力、组织地位、绩效、市场供给、社会资本等特征是决定其薪酬策略的主要因素。最后,从薪酬目的、薪酬依据和薪酬维度相结合的视角,设计了高级知识员工薪酬解决方案,并进行了具体讨论。
2012 Vol. 29 (14): 138-144 [摘要] ( 475 ) [HTML 0KB] [PDF 1356KB] ( 214 )
145 房宏君;
基于SSCI的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献分析
运用来源文献分析和共被引文献分析方法,对SSCI数据库中提供的2001-2010年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探讨了近10年来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的来源文献基本情况和最有影响力的经典文献及核心期刊。
2012 Vol. 29 (14): 145-149 [摘要] ( 516 ) [HTML 0KB] [PDF 1244KB] ( 246 )
150 曹青林;
基于TOC理论的高校科研管理流程优化研究
高校科研管理活动离不开对流程的优化。流程优化方法很多,关健是要找出一种适合于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有效方法。结合我国高校科研管理的实践情况,在分析约束理论和流程优化之间关联性的基础上,将约束理论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高校科研管理中,以弥补当前我国高校科研管理流程的主要缺陷,提高我国高校的科研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高校各项科研目标的实现,保障我国高校的健康、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
2012 Vol. 29 (14): 150-153 [摘要] ( 600 ) [HTML 0KB] [PDF 1499KB] ( 349 )
综述
154 陈力田;赵晓庆;魏致善
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其演变:一个系统化的文献综述
企业创新能力是企业绩效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近年来,学界和业界对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逐渐重视,但企业创新和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也出现了模糊的现象,阻碍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措施制定和实施。主要问题:一是现有研究基于不同理论,彼此缺乏连接;二是关于创新能力构成存在争论。什么是企业创新?什么是企业创新能力?在不同情境下,企业创新能力的构成有何不同?通过对近30年来SSCI检索的有关企业创新能力内涵和构成的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和梳理,建立了观点之间的连接,提供了多维的企业创新能力框架,明晰了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构成、演变及其情境性,并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争论,可为未来研究和企业实践提供参考。
2012 Vol. 29 (14): 154-160 [摘要] ( 633 ) [HTML 0KB] [PDF 1198KB] ( 900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