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年 29卷 19期
刊出日期:2012-10-10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杨慧民;
科技文化软实力及其提升路径研究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促使科技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竞争越来越演变为科技竞争,文化软实力的较量也转变为科技文化软实力的较量。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尚面临诸多问题,提升科技文化软实力的基本路径是:制定切实有效的科技发展制度,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升我国科技实力的整体水平;立足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与科技文化的融合,建立以科学文化为主导的新型文化体系;以科技文化传播为突破口,加大科普力度,着力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
2012 Vol. 29 (19): 1-3 [摘要] ( 732 ) [HTML 0KB] [PDF 696KB] ( 331 )
4 毛牧然;陈凡
论技术本身价值负荷的演化模式
在技术本身是否有价值负荷的问题上,存在技术工具论和技术价值论的争议,进而产生了技术价值统一理论,它将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工具价值属性和社会价值属性统一起来。不过,技术价值统一理论也只是停留在宏观静态层面,研究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论述了由两种状态——量变状态和质变状态所构成的技术本身价值负荷的演化模式,以此为基础,继承并发展了以往的技术本身价值负荷理论,将技术本身价值负荷的研究深入到微观动态的层面,使人们对技术本身价值负荷的问题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为技术本身价值负荷量变状态和质变状态中的技术管理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2012 Vol. 29 (19): 4-7 [摘要] ( 655 ) [HTML 0KB] [PDF 718KB] ( 276 )
8 阎国华;
技术创新进程中的人因安全问题及其管理对策研究
独具能动性的人既是保障安全的核心要素,也是安全问题的重要诱因。近年来,伴随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人在技术中的参与强度不断降低,而人因安全事故的比例却在不断攀升。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在技术创新中没有认清人在技术系统安全中的辨证性价值,以致于不仅将人推向尴尬境遇,也引发了技术风险、技术依赖等新的安全问题。因此,在新的技术创新活动中,必须从人和技术的本质特征入手,通过构建新的整体安全观、技术安全观以及培育本质安全人等,逐步消除人因安全问题的诱因。
2012 Vol. 29 (19): 8-11 [摘要] ( 659 ) [HTML 0KB] [PDF 805KB] ( 322 )
12 白鹏飞;段倩倩;洪瑾
主要发达国家政府科技管理模式研究
我国现行的政府科技管理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之处,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形成制度化、完整的体系和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政府科技管理体制、科技战略、科技人才队伍管理、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述评,以期为完善我国政府科技管理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2012 Vol. 29 (19): 12-16 [摘要] ( 771 ) [HTML 0KB] [PDF 1537KB] ( 271 )
17 涂舒;
直觉式创新:内涵、行为机制及适应性效率分析
直觉式创新是建立在超常型默示知识基础上的超范式、原始性创新模式。该创新模式颠覆了传统如TRIZ理论所揭示的固定创新路径,形成了一种非线性、多维度、交互式的破坏性创新实现机制,配合直觉罗盘的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本产权的制度设计,能够为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提供新的思路。
2012 Vol. 29 (19): 17-22 [摘要] ( 555 ) [HTML 0KB] [PDF 1943KB] ( 281 )
23 张永凯;
新兴研发经济体崛起的动力机制及理论阐释
在界定新兴研发经济体概念的基础上,指出新兴研发经济体的崛起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然后,分别从全球R&D投资重点转移、本土R&D投入和海外R&D投资增加、承接研发外包、海外并购、政策激励和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新兴研发经济体崛起的动力机制。最后,运用跨国投资理论及全球价值链理论对其进行了阐释和说明。
2012 Vol. 29 (19): 23-29 [摘要] ( 622 ) [HTML 0KB] [PDF 1613KB] ( 242 )
30 沈宁舟;宋英华
我国低碳发展的碳足迹法实证研究
在引入碳足迹概念并介绍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了碳足迹计算模型。运用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除港、澳、台、西藏)2005-2009年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出碳足迹与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了推进我国低碳发展的途径。
2012 Vol. 29 (19): 30-32 [摘要] ( 591 ) [HTML 0KB] [PDF 630KB] ( 239 )
区域科学发展
33 王雪原;王宏起;孙晓宇
基于TRIZ的区域创新平台优化管理研究
区域创新平台的规范化管理成为当前我国各区域平台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缺乏科学、先进的理论方法支撑限制了区域创新平台的进一步发展。TRIZ作为解决一般技术问题的理论方法体系,其矛盾问题分析与解决思路、原理与方法,同样适用于区域创新平台管理。结合TRIZ对区域创新平台功能、理想解、可用资源、冲突域、矛盾问题解决方法、平台功能优化效果等开展了系统研究,旨在为区域创新平台功能优化与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方法支持与决策参考。
2012 Vol. 29 (19): 33-37 [摘要] ( 604 ) [HTML 0KB] [PDF 1018KB] ( 228 )
38 邢少璟;王斌会
区域科技研发实力综合分析与评价
科技研发实力对一个地区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广东省21个地区进行综合评价,发现深圳、广州的整体科技研发实力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创新投入产出和技术转移扩散方面不均衡。其中,深圳在科技、人力、财力投入和创新产出能力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广州更加注重技术的购买和引进消化吸收;佛山、东莞的整体科研实力分列第三、第四位,其在各方面的实力较为均衡,是推动广东省整体科技进步的中坚力量。
2012 Vol. 29 (19): 38-41 [摘要] ( 541 ) [HTML 0KB] [PDF 876KB] ( 227 )
42 孙庆;
基于区位因子评价的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平台布局优化研究
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支撑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力量,在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平台布局不合理现象,构建了影响平台布局的区位因子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对黑龙江省13个地区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确立了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平台发展的“主增长极”和“次增长极”,旨在为黑龙江省科技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支持,并为其它省市提供借鉴和参考。
2012 Vol. 29 (19): 42-46 [摘要] ( 558 ) [HTML 0KB] [PDF 747KB] ( 245 )
47 李芹芹;刘志迎
中国各省市技术创新指数研究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创新能力直接影响企业、区域以及国家的竞争力。在国内外现有创新指数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并详细阐述了技术创新指数的测算方法,测算了我国各省市的技术创新指数并进行排序,为各省市改善创新条件、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创新绩效和优化创新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2012 Vol. 29 (19): 47-50 [摘要] ( 626 ) [HTML 0KB] [PDF 657KB] ( 526 )
产业技术进步
51 张建斌;
资源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在对国内关于资源型产业集群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无资源和环境阻力下的资源型产业集群“J”型增长模型,以及资源和环境约束下的资源型产业集群“S”型增长模型。从生态学的角度具体阐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技术阻滞和公共产品对于资源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约束,并从延伸产业链条、控制集群规模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角度论述资源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
2012 Vol. 29 (19): 51-54 [摘要] ( 647 ) [HTML 0KB] [PDF 772KB] ( 268 )
55 姚芸芸;蔺楠;余淑萍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公共风险资本与私人风险资本介入研究
基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指出风险资本承担高风险、谋求高回报的形态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对接作用,通过辨析公共风险资本和私人风险资本的不同利益诉求及使命,分析当前我国公共风险资本和私人风险资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介入现状,提出促进风险资本介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2 Vol. 29 (19): 55-58 [摘要] ( 712 ) [HTML 0KB] [PDF 767KB] ( 250 )
59 付永萍;王立新;曹如中
创意产业集聚区演化路径及发展模式研究
集聚化成为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分属于不同产业关联环节的创意产业主体的共同作用,构成了产业链完整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与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内外部条件,集聚区的演化经历了自发集聚模式、市场引导模式、政府规划模式和官产学研结合模式,不同创意主体进行集体互动和空间集聚,可以促进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2012 Vol. 29 (19): 59-62 [摘要] ( 599 ) [HTML 0KB] [PDF 779KB] ( 254 )
63 刘辉;刘瑾
标准化对浙江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影响机理研究
产业集群是浙江经济发展的优势与特色,推动浙江产业集群升级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集群的技术创新,而标准化对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介绍了浙江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从标准化视角分析了浙江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标准化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探讨了标准化对浙江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
2012 Vol. 29 (19): 63-66 [摘要] ( 623 ) [HTML 0KB] [PDF 690KB] ( 253 )
67 朱梦娴;李亚婷
云创新平台中数字信息资源提供商的合作创新博弈
针对云创新平台中数字信息资源提供商的合作创新问题,构造了数字信息资源服务商和生产商间的两阶段博弈模型,得到在云创新平台中两个生产商进行静态博弈时达到4种决策均衡的表达式,进一步分析服务商在动态博弈中的决策选择及生产商的合作意愿。研究表明,数字信息资源服务商和生产商的决策与成本、收益及规模等因素有关,这对数字信息资源提供商的策略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
2012 Vol. 29 (19): 67-71 [摘要] ( 606 ) [HTML 0KB] [PDF 1079KB] ( 305 )
企业创新管理
72 肖天明;
精柔型企业文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的互动研究
分析了精柔型企业文化的概念、特质和内容,指出精柔型企业文化是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的强大推动力,而技术创新过程是建设精柔型企业文化的一个契机,它为科学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优建企业文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途径。
2012 Vol. 29 (19): 72-75 [摘要] ( 630 ) [HTML 0KB] [PDF 1137KB] ( 396 )
76 张永安;王燕妮;兰卫国
汽车核心企业创新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内在关系研究
汽车核心企业的产品创新过程属于复杂产品创新过程,其影响因素较为复杂。首先,分析了汽车核心企业创新过程的影响因素,将其归结为6个方面。然后,把这6个方面拆分为10个影响因素,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找出其影响绩效的层级关系和内在影响机制,得出企业的价值观是影响创新过程最为根本的因素。最后,对美国和日本的汽车核心企业创新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模型进行了初步验证,旨在为以汽车企业为核心的网络整合创新提供理论和应用依据。
2012 Vol. 29 (19): 76-81 [摘要] ( 646 ) [HTML 0KB] [PDF 1901KB] ( 274 )
82 陈志超;向刚;倪彪;李宁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创新型企业产品持续创新风险动态分析
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创新型企业产品持续创新风险分析模型,并以沈机集团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对该企业的产品持续创新风险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对产品持续创新过程影响最大,产品质量风险是企业应该重视的风险因素。同时,还讨论了市场竞争环境变化对企业持续性产品创新的影响,指出企业应该对由市场竞争变化所导致的市场和技术风险予以重视并建立响应机制。
2012 Vol. 29 (19): 82-86 [摘要] ( 593 ) [HTML 0KB] [PDF 1768KB] ( 298 )
87 陈红喜;刘东;袁瑜
基于低碳价值链视角的企业绿色竞争力识别研究
低碳发展趋势要求企业进一步提升绿色竞争力。从价值链的视角,在分析低碳价值链的基础上,对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形成和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并据此设计识别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和采用结构方程分析法,对企业绿色竞争力的来源要素进行验证,并据此确定要素权重,最终构建企业绿色竞争力识别体系,以期为企业绿色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参考。
2012 Vol. 29 (19): 87-90 [摘要] ( 554 ) [HTML 0KB] [PDF 1439KB] ( 267 )
91 王尉东;
企业创新效率差异探析
采用DEA方法评价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创新效率,分析公司创新效率差异,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公司因投入不足制约创新效率,且地区差异显著。据此对提高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创新效率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2012 Vol. 29 (19): 91-95 [摘要] ( 715 ) [HTML 0KB] [PDF 772KB] ( 220 )
科技法制与政策
96 邓金霞;
科技人才开发政策法规总体评估:以上海市为例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技人才的开发直接关系到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关系到智慧城市、创新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在梳理1982年以来上海科技人才政策法规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科技人才对相关政策法规认识的问卷调查以及相关访谈,对上海科技人才政策法规进行了总体评估,并提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进行法制化、完善机制以及赋予用人主体自主权等政策建议。
2012 Vol. 29 (19): 96-102 [摘要] ( 565 ) [HTML 0KB] [PDF 1879KB] ( 262 )
103 吴江涛;
科技型小微金融制度创新研究
科技型小微企业以良好的成长潜力、创新的科研产品和商业模式,成为政府和商业银行关注的焦点,然而小微金融难以切入其中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共同问题。商业银行作为科技型小微金融业务的承载者和推行者,是否开展小微金融业务,取决于对市场环境、同业竞争和内部资源的整体度量。政府针对金融市场的整体规划和监管政策,在决定商业银行资源禀性和比较优势的同时,应该鼓励商业银行积极探索科技型小微金融领域的创新。只有政府、商业银行、监管层的共同努力,完善科技型小微金融制度创新体系,才会形成持续激励机制,从根本上推动商业银行科技型小微金融服务的发展。
2012 Vol. 29 (19): 103-106 [摘要] ( 686 ) [HTML 0KB] [PDF 1047KB] ( 307 )
107 吴正刚;
知识产权网络关系治理研究
从产业组织垂直分离出发,首先探讨了知识产权网络产生的背景,界定了知识产权网络的定义,其次,讨论了知识产权网络的典型形式,最后,探讨了知识产权网络治理的基本内容,并从关系治理角度进行了详细分析。
2012 Vol. 29 (19): 107-110 [摘要] ( 568 ) [HTML 0KB] [PDF 910KB] ( 196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11 周萍;曹燕
中国科研机构知识生产力与影响力的国际比较研究
运用论文产出、引用影响和国际合作等指标,比较中国研究机构的国际竞争力,探索论文产量、影响与国际合作的关系。中国机构的论文产量增长最快,但总体影响力仍然很低;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机构远不及欧洲研究机构;中国机构更倾向于选择学科排名前25%的期刊发表论文。总体而言,世界论文产量与质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国际合作对论文质量的影响因国家而异。国际合作可以有效提升中国机构论文质量,而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的机构论文质量对于国际合作的依赖性则较低。
2012 Vol. 29 (19): 111-114 [摘要] ( 569 ) [HTML 0KB] [PDF 1243KB] ( 245 )
115 陈丽;杨洪涛
不同知识缺口对组织创新的影响机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在对知识缺口的分类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知识缺口对组织创新的影响作用,并就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缺口开展组织创新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对策。
2012 Vol. 29 (19): 115-118 [摘要] ( 560 ) [HTML 0KB] [PDF 795KB] ( 211 )
119 陈效林;
国际联盟中的知识获取和本土知识保护:合作技能和联盟契约的影响研究
利用国际联盟学习的中国企业面临着获取先进知识和本土知识外泄的两难处境。如何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保护本土知识?针对该问题,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当企业具有较高的合作技能或较完备的联盟契约性时,能够达成这一目标;合作技能能增进双方的特殊信任和增强冲突解决技能;完备的联盟契约能增进联盟成员间的一般信任和冲突解决程序,从而有利于学习和本土知识保护。同时,合作技能与联盟契约还具有互动价值。
2012 Vol. 29 (19): 119-124 [摘要] ( 642 ) [HTML 0KB] [PDF 950KB] ( 245 )
125 余呈先;郭东强
企业转型过程中外部知识转移的演化博弈分析
企业要跟上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需适时转型,在转型过程中进行外部知识转移是必然趋势。通过文献回顾,发现对企业转型过程中外部知识转移的研究很少。利用演化博弈分析外部知识转移时转型企业与知识源企业间的行为及演化方向,研究得出:知识转移源企业与知识受体-转型企业间的强/弱知识转移意愿影响知识转移的效用;知识转移行为收敛的概率与知识转移给转型企业及知识源企业所带来的显、隐性收益成正比,与知识转移成本成反比。并建议关注知识源企业信号,提升转型企业形象,增加隐性知识;丰富知识库,完善知识地图,增加显性知识;降低企业知识转移成本,增加知识转移稳定性。
2012 Vol. 29 (19): 125-129 [摘要] ( 627 ) [HTML 0KB] [PDF 963KB] ( 212 )
评价与预见
130 李良成;杨国栋
广东省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
从人才资源、人才投入、人才绩效和人才环境4个方面选取31个指标,构建了广东省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2000-2008年相关年鉴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每一指标赋权,抽取资源及投入、环境和效能3个主要因子,构建了广东省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广东省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2012 Vol. 29 (19): 130-135 [摘要] ( 663 ) [HTML 0KB] [PDF 935KB] ( 316 )
136 孟凡臣;吕景舜;梁力军
基于跨文化视角的企业吸收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化已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企业吸收能力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何评价和提高企业吸收能力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我国国际化企业的跨文化环境,从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出发,分析在跨文化环境中对企业认知、转化、整合与应用外部知识过程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构建了我国跨文化企业吸收能力评价体系。
2012 Vol. 29 (19): 136-140 [摘要] ( 575 ) [HTML 0KB] [PDF 1583KB] ( 231 )
141 逯宇铎;于娇;刘媛媛
三类R&D团队中个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研究与开发工作按过程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大类。基于三类R&D活动来研究研发团队中个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三类研发活动各自的特征,对不同的R&D活动选用不同的评价尺度。同时,运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自的指标权重,做到静态赋权和动态赋权相结合。建立一套既有针对性,又有系统性,能全面反映R&D团队中个人绩效特征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构建研发团队中个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一种设计思路。
2012 Vol. 29 (19): 141-144 [摘要] ( 600 ) [HTML 0KB] [PDF 889KB] ( 276 )
人才与教育
145 高子平;
在美华人科技人才回流意愿变化与我国海外人才引进政策转型
美国是海外华人科技人才最主要的集聚地,在美华人科技人才的回流意愿是我国海外科技人才引进工作的风向标。其中,自身职业发展状况、所在国的人才吸引力、国际经济形势、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状况是影响在美华人科技人才回流意愿的四大变量,也是我国海外人才引进政策调整的主要依据。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借助于问卷调查等实证分析,分别探讨了上述四变量对在美华人科技人才回流意愿的影响程度,探寻了我国海外科技人才引进政策转型的基本思路与路径。
2012 Vol. 29 (19): 145-150 [摘要] ( 647 ) [HTML 0KB] [PDF 1168KB] ( 294 )
151 房宏君;
2006-2010年国内人力资源研究热点及其演进计量分析
依据科学计量基本原理,运用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对2006—2010年国内人力资源研究热点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其主要由人力资源及其开发对象、职能性人力资源管理和微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研究内容构成。同时,对这些研究热点的演进历程进行了量化对比分析,以探讨国内人力资源研究热点的发展趋势。
2012 Vol. 29 (19): 151-155 [摘要] ( 578 ) [HTML 0KB] [PDF 2247KB] ( 248 )
综述
156 吕燕;
科技创新政策评估研究综述
科技创新政策评估本质上属于公共政策评估。发达国家公共政策评估的法律规范与保障,政策评估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与政策辩论的结合有利于对公共政策事实与价值作出科学的评价,为政策评估在政策学习、政策调整以及合法性补充方面发挥作用并提供了基础和条件。西方公共政策评估实践与理论的成果为我国科技创新政策评估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和借鉴,因而现阶段我国要加强政策评估机构设置、法律保障、专业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方面的建设。
2012 Vol. 29 (19): 156-160 [摘要] ( 734 ) [HTML 0KB] [PDF 1183KB] ( 452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