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年 29卷 2期
刊出日期:2012-01-25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钟惠波;
金砖四国国家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比较
对金砖四国国家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与比较,研究发现:一方面,金砖四国国家创新体系存在过分偏重于创新的研发和技术因素,以及各种创新政策缺乏有效融合的共性问题;另一方面,金砖四国国家创新体系都因缺乏某种根植性而存在各自的个性问题。只有从本国特定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全面发展的视角来考虑本国的创新政策,才有可能构建一个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
2012 Vol. 29 (2): 1-5 [摘要] ( 718 ) [HTML 0KB] [PDF 919KB] ( 376 )
6 张学洪;章仁俊;
发达国家低碳减排的驱动力分析及中国的现状
国际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与国内增长方式转型叠加在一起,凸显了我国高排放、高能耗经济模式与低碳理念间的矛盾。同时,以煤炭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能源结构,注定了我国二氧化碳减排的压力巨大。尽管低碳经济困难重重,减排能力相对不足,但是我国并不缺乏减排的政治意愿。通过对发达国家低碳经济的动因分析,并与我国现实状况相结合得出:结构调整是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科技进步是节能减排的关键所在,完善法制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保障。
2012 Vol. 29 (2): 6-10 [摘要] ( 718 ) [HTML 0KB] [PDF 1081KB] ( 323 )
11 董传升;马操;
公共科技价值链:内涵、结构与意义
公共科技价值链是政府主导的公共科技开发、扩散,创造公共科技价值的整体过程。基于需求的公共科技选择、开发、扩散构成了公共科技价值链的基本环节,三者的无间隙链接是实现公共科技价值的保障。作为公共科技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公共科技价值链能有效促进公共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2012 Vol. 29 (2): 11-15 [摘要] ( 655 ) [HTML 0KB] [PDF 924KB] ( 260 )
16 李小丽;
大学技术转移成功影响因素研究——以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转移为例
大学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但目前我国高校创新与经济结合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加快大学技术的成功转移是一项重要课题。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是纺纱技术的革命性突破,该技术成功地向产业实现了转移,这是官产学有效结合的典范。以此案例为中心分析了发明人、技术、环境等大学技术转移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诸因素之间形成的"环境-行为"机制,最后提出了建立有效的发明人激励机制、技术评估机制以及政府加强对风险投资发展的引导和支持机制,来推进大学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2012 Vol. 29 (2): 16-19 [摘要] ( 607 ) [HTML 0KB] [PDF 861KB] ( 256 )
20 刘松年;
影响产学研合作的理论问题研究
阐述了产学研合作的涵义、特点以及合作的原则,从信息不对称、交易费用、知识产权的角度,探讨了影响产学研合作的理论问题,提出了产学研合作必须明确企业的主体地位、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培育市场中介机构等建议。
2012 Vol. 29 (2): 20-23 [摘要] ( 581 ) [HTML 0KB] [PDF 592KB] ( 269 )
23 赵喜鸟;钱燕云;薛明慧;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基于长三角和珠三角5个地区的实证分析
改革开放后引入的大量外资与我国充足劳动力的完美结合,使得我国经济多年保持两位数的高位增长,而技术进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我国经济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采用索洛余值法测算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对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部分地区1990—2009年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分析得出:长三角和珠三角的5个代表性省市在经济增长贡献度方面,起初资本和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高,而技术进步的波动性却很大,之后技术进步水平逐步趋于稳定,并基本维持在对经济增长贡献70%左右的水平。充分说明在这5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2 Vol. 29 (2): 23-26 [摘要] ( 686 ) [HTML 0KB] [PDF 764KB] ( 348 )
27 李一;孙林岩;薛晓芳;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多项目优先级排序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多项目决策问题。在资源、能力受限的情况下,为了有效规避项目工期拖延或不达标等问题造成的损失,企业就有必要进行多项目排序,让关键项目优先执行。以行为经济学为理论指导,从人类的心理感知出发,基于双曲线损失函数提出了全新的多项目排序方法,从而为企业的多项目管理提供了更贴近实际、更可靠的决策依据。
2012 Vol. 29 (2): 27-30 [摘要] ( 584 ) [HTML 0KB] [PDF 810KB] ( 289 )
31 邹世猛;
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的构建
推进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建设,是我国国防动员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其本质核心是"融合",根本目的是"强潜力、提速度",基本平台是"市场",实践重点是"四个融合"。从健全融合式国防动员组织领导制度、推进国防动员和应急管理体制的融合、促进国防动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结合、完善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的运行机制和评估体系4个方面,探讨了构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的思路。
2012 Vol. 29 (2): 31-36 [摘要] ( 612 ) [HTML 0KB] [PDF 1100KB] ( 375 )
区域科学发展
37 邹艳;陈宇科;董景荣;
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质”、“量”分析——以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为例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三级DEA方法,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2000-2009年,西部地区各省市自治区(除西藏以外)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和发展效率进行了综合考察,并对西部地区各省市自治区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持续高强度的资源投入仅仅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还必须关注高技术产业发展效率对高技术产业发展趋势的重要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
2012 Vol. 29 (2): 37-40 [摘要] ( 638 ) [HTML 0KB] [PDF 1054KB] ( 266 )
41 李燕萍;吴绍棠;
武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研究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服务需求出发,探究了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作用机制与架构,并评估了武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现状。研究表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需要多种创新要素,而且需要完善创新服务支持链,构建产业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武汉市仍然需要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2012 Vol. 29 (2): 41-44 [摘要] ( 682 ) [HTML 0KB] [PDF 1070KB] ( 254 )
45 陆小成;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空间布局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是在两型社会建设与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提出的,加强低碳创新系统构建有利于促进两型社会建设。武汉城市圈建设区域低碳创新系统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空间基础。构建武汉城市圈低碳创新系统需要从产业、区域、跨区域等层面进行空间布局,即加强产业层面的低碳技术创新空间关联、区域层面的低碳知识创新空间关联、跨区域层面的低碳文化创新空间关联。
2012 Vol. 29 (2): 45-49 [摘要] ( 588 ) [HTML 0KB] [PDF 1179KB] ( 249 )
49 白永亮;
区域环保合作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武汉城市圈环保合作研究
首先,对区域环保合作理论和区域环境共同治理理论进行了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环保合作的制度创新分析框架;其次,结合武汉城市圈环保共同合作的案例,分析了武汉城市圈环保体制机制方面的现实问题;然后,在相关理论和分析框架下从不同层面、不同合作形式和不同合作主体等多方位,对武汉城市圈环保合作的组织构建和制度创新作了深入思考,为城市圈环保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本架构。
2012 Vol. 29 (2): 49-54 [摘要] ( 574 ) [HTML 0KB] [PDF 1066KB] ( 230 )
产业技术进步
55 董洁;游亚楠;
中国航空航天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航空航天制造业是高技术产业之一。从竞争实力、竞争潜力和竞争环境分析中国航空航天制造业现状并构建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对主要国家或地区航空航天制造业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各国在航空航天制造业的综合得分和排名,并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中国航空航天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偏弱的原因,最后提出提高中国航空航天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2012 Vol. 29 (2): 55-58 [摘要] ( 617 ) [HTML 0KB] [PDF 680KB] ( 300 )
59 周镕基;乌东峰;
现代多功能农业的价值及其提升研究
现代农业具有经济、生态、社会、文化、能源与旅游等多种功能,其功能的拓展是农业内在价值提升的必然结果。加强对现代多功能农业价值的研究可以彰显农业的重要地位,并能为农业摆脱弱质低效的困境开辟现实途径。现代多功能农业价值提升的动力源自生产主体的逐利行为,关键在于把握现代多功能农业的成长规律,而政府营造好软硬环境是其价值提升的保障。
2012 Vol. 29 (2): 59-62 [摘要] ( 570 ) [HTML 0KB] [PDF 928KB] ( 270 )
63 鲁艳;张晓生;
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创新组织壁垒问题研究
在分析国防科技工业组织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创新存在的组织壁垒问题,分析了产生这种组织壁垒的制度因素、体制因素、利益因素等,并从国家宏观管理、企业参与和引进市场机制等方面,探讨了解决组织壁垒问题的对策。
2012 Vol. 29 (2): 63-65 [摘要] ( 581 ) [HTML 0KB] [PDF 617KB] ( 236 )
企业创新管理
66 赵骅;鲜丽姣;赵一;
集群企业技术跨越实施时机选择研究
利用实物期权思想,建立了集群企业的技术跨越最优时机选择模型;并对此进行求解,得到了集群企业实施技术跨越的最优时机,为企业集群内的企业实施技术跨越的时机选择提供有益思路和方法参考。最后,通过对模型参数的比较分析给出了经济解释与政策建议。
2012 Vol. 29 (2): 66-71 [摘要] ( 615 ) [HTML 0KB] [PDF 896KB] ( 245 )
72 张世龙;崔娜;马尚平;
技术突变下企业自主创新战略定位方法研究
从企业环境优势和创新能力维度,构建了技术突变下企业自主创新战略定位的分析矩阵;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建立的企业自主创新的环境优势和创新能力指标体系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从而构建了一套技术突变下企业自主创新战略定位的有效方法,进而运用该方法对我国17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生物制药业务的企业进行实例评价和战略定位。
2012 Vol. 29 (2): 72-75 [摘要] ( 579 ) [HTML 0KB] [PDF 746KB] ( 255 )
76 杨波;刘伟;
领先用户参与企业产品创新的原因分析
在现代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方式中,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需要领先用户的参与。分析了领先用户参与新产品开发的原因,发现企业和领先用户的开发行为与具有相同需求的用户数量有关。当用户数量很少时,企业没有开发动力,领先用户会自己开发新产品以满足需求。如果产品是模块化的,则领先用户会各自开发不同的模块,然后出售或免费提供他人使用。随着用户数量逐渐增加超过一定值,企业愿意进一步开发,领先用户也愿意选择参与企业开发并换取产品上的优惠而没有动力自己开发。但如果用户数量过多,领先用户就愿意自己将产品创意商业化,这取决于领先用户是否具备企业家能力。因此,企业要特别重视领先用户开发的新产品,抢在竞争对手之前将领先用户的创意为己所用。企业想要让领先用户将产品创意贡献出来,就必须给领先用户足够的激励。
2012 Vol. 29 (2): 76-79 [摘要] ( 634 ) [HTML 0KB] [PDF 678KB] ( 327 )
80 王丽平;许娜;
技术创新模式的代际转变: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关键
根据"企业代"思想,构建了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机理。在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机理的基础上,依据中小企业各成长阶段的特点,研究了技术创新模式的代际转变是如何推动中小企业的持续成长,并结合吉利汽车的案例分析,以予佐证。
2012 Vol. 29 (2): 80-85 [摘要] ( 630 ) [HTML 0KB] [PDF 1234KB] ( 430 )
86 林枫;廖雪莲;向云;陈祥升;
企业创业导向与组织绩效关系的调节变量研究
企业创业导向与组织绩效关系的研究是目前公司创业领域中最受关注的议题,而不同研究发现创业导向对组织绩效的作用并不一致。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影响企业创业导向与组织绩效关系的调节变量种类及其作用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指出了目前相关研究的不足,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2012 Vol. 29 (2): 86-90 [摘要] ( 601 ) [HTML 0KB] [PDF 761KB] ( 202 )
91 周炯;王一宁;
加快军工企业股改的机制与对策分析
结合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现状,按照"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原则,从市场机制、军民结合机制、产学研结合机制和政府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加快军工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并通过培育有效的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加强军工企业制度创新、创新军工企业治理结构,以及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来确保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实现。
2012 Vol. 29 (2): 91-94 [摘要] ( 614 ) [HTML 0KB] [PDF 759KB] ( 244 )
95 崔迎科;刘俊浩;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科技研发资源配置效率:实证分析及其解释
通过对我国40家农业上市公司2002-2010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科技研发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结论。其次,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认为农业上市公司非农化经营造成了科研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最后,认为现阶段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应该走内涵式成长道路,而非仅仅外延式扩张,这是提升科技研发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
2012 Vol. 29 (2): 95-100 [摘要] ( 637 ) [HTML 0KB] [PDF 984KB] ( 220 )
科技法制与政策
101 马建峰;
美国科技政策与技术创新模式的协同演进研究
分4个阶段概括了美国自建国以来到奥巴马政府的科技政策历史沿革,指出其"一次转折、两次回归"的特征;总结了技术创新由"线性模式"向"平面模式"的演变,并提出了"技术创新立体网络模式"的概念。通过对两者的融合,简析了其相互影响的协同演进过程,以期能对我国科学技术创新政策的科学化制定和进一步研究有所借鉴。
2012 Vol. 29 (2): 101-105 [摘要] ( 591 ) [HTML 0KB] [PDF 851KB] ( 315 )
106 王春晖;李平;
政府扶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效应分析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创新成果的"公共产品"特性会导致市场失灵,单靠市场对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很难达到社会最优研发投入水平。这就需要政府进行适度的干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失灵"带来的缺陷。总结并分析了政府采购、公共研发、政府财政资助等相关科技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引导及调控作用,对于正确制定并利用科技政策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2 Vol. 29 (2): 106-109 [摘要] ( 722 ) [HTML 0KB] [PDF 678KB] ( 270 )
评价与预见
110 陈云;谭淳方;俞立;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正确评估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的创新能力,可以帮助政府、金融机构等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成长率的特点,从企业现有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潜力两个方面构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科学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
2012 Vol. 29 (2): 110-112 [摘要] ( 609 ) [HTML 0KB] [PDF 566KB] ( 258 )
113 杨惠瑛;王新红;
高新技术产业R&D效率测度
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而研发效率的高低更是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研发效率的视角,从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3个方面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在现有资源下实现DEA有效的途径。研究得出: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发展趋势乐观;技术效率相对较高;规模效率呈现高低不等的状况,且绝大多数处于规模收益递增区间。
2012 Vol. 29 (2): 113-117 [摘要] ( 626 ) [HTML 0KB] [PDF 698KB] ( 237 )
117 修玮;李岚;杜澄;
论科研机构信息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我国从开始研究互联网到正式接入互联网,均以科研为主要目的,在国家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提升科研机构信息化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次针对科研机构信息化特点构建了一套科研机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以期有助于科研机构进行自身信息化建设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进行科学决策。
2012 Vol. 29 (2): 117-121 [摘要] ( 575 ) [HTML 0KB] [PDF 849KB] ( 224 )
122 李庆满;林海松;
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研究——基于合作过程的模糊积分分析
基于过程管理的视角考量产学研合作绩效的评价问题,建立了测度产学研合作过程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鉴于指标数据之间存在着相关性,采用了基于模糊积分的评价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
2012 Vol. 29 (2): 122-125 [摘要] ( 670 ) [HTML 0KB] [PDF 653KB] ( 271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26 王斌;
基于知识转移的知识网络创新路径模型研究
运用知识转移理论、创新理论和知识网络理论的分析方法,提出了知识网络创新路径的问题。通过博弈模型和仿真模拟分析,构建了基于知识转移的知识网络创新路径模型。认为按照知识转移存量和开放度两个维度,知识网络创新可沿着3条非线性路径展开。
2012 Vol. 29 (2): 126-130 [摘要] ( 597 ) [HTML 0KB] [PDF 738KB] ( 270 )
131 李永周;谢晓玲;刘江日;
高技术产业集群网络的企业知识获取渠道研究——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例
运用产业集群理论,剖析了高技术产业集群网络的创新机理。基于高技术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的视角,结合知识获取理论研究,阐明了高技术产业集群企业知识获取与创新机制。从企业衍生、战略联盟、行业协会和人员流动等方面阐述了高技术产业集群企业知识获取渠道;并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例,实证研究了高技术产业集群企业的知识获取渠道。
2012 Vol. 29 (2): 131-135 [摘要] ( 614 ) [HTML 0KB] [PDF 983KB] ( 257 )
136 刘毅;汪波;
基于隐性知识溢出的创新集群形成演化机理研究
在总结了创新集群形成演化机制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概括了隐性知识及隐性知识溢出的内涵,并以组织为研究对象将隐性知识溢出划分为组织内部、组织之间以及集群层面溢出3个层次;按照目前比较主流的创新集群生命周期理论将其形成演化分为形成期、发展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并通过建立二维模型图,对隐性知识溢出影响创新集群形成演化的机理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
2012 Vol. 29 (2): 136-140 [摘要] ( 655 ) [HTML 0KB] [PDF 949KB] ( 448 )
141 吉鸿荣;
基于精益思想的企业内部知识链模型优化
精益思想扩展了精益生产的领域,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与各种研究领域。知识链是基于知识流在不同主体间的转移与扩散而实现知识的集成、组织与创新,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网链结构模式。概述了精益思想的内涵和企业知识链的概念与模型。从发掘顾客需求、定义知识价值入手,构建基于精益思想的企业内部知识链模型,提出与企业内部知识链优化对应的战略举措。
2012 Vol. 29 (2): 141-144 [摘要] ( 581 ) [HTML 0KB] [PDF 768KB] ( 300 )
人才与教育
145 李志宏;
先进装备制造业科技人才绩效评估及提升对策分析——基于武汉装备制造业新型工业化中科技发展有效性的案例研究
科技人才绩效对装备制造业实现先进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武汉装备制造业作为武汉工业的支柱产业和湖北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湖北工业发展及升级极为重要。如何提升科技人才在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中的绩效能力和水平,是创新与发展湖北工业经济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以武汉装备制造业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的科技发展案例为基础,运用DEA分析方法对武汉装备制造业近8年来科技投入产出的相对有效性展开研究。通过DEA评价,分析得出了DEA有效决策单元与非有效决策单元,就人财投入及其投入比例、拥有的发明专利以及新产品销售收入等指标,对武汉先进装备制造业科技发展的相对有效性进行了评估,提出了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业科技人才绩效的对策。
2012 Vol. 29 (2): 145-148 [摘要] ( 720 ) [HTML 0KB] [PDF 736KB] ( 277 )
149 牛冲槐;王秀义;杨春艳;
山西省地级市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实证研究
在分析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地级市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程度进行了评价和排序,得出了影响山西省地级市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3个主要因素:科技因素、政府支持因素和生活因素,并根据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012 Vol. 29 (2): 149-153 [摘要] ( 598 ) [HTML 0KB] [PDF 829KB] ( 226 )
综述
154 范硕;李俊江;
西方创新集群研究最新进展评述
知识经济时代,培育创新集群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梳理近10年来西方国家创新集群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创新集群的概念模式、创新集群发挥效用的机制、创新集群政策以及创新集群的形成机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给予了相应的评价。
2012 Vol. 29 (2): 154-160 [摘要] ( 657 ) [HTML 0KB] [PDF 1152KB] ( 287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