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年 29卷 21期
刊出日期:2012-11-10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宣亚雷;王子彦
风险技术公众接受模型拓展及CCS技术实证研究
在Siegrist技术接受模型基础上,拓展了风险技术公众接受模型,引入情感因子,丰富了公众接受影响因素的维度。应用NIMBY效应修正了技术接受与风险感知的相关性关系,并且提出了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假设。在拓展风险技术应用公众接受模型的基础上,以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CCS)为例对模型因素关系假设进行了验证。
2012 Vol. 29 (21): 1-5 [摘要] ( 625 ) [HTML 0KB] [PDF 1144KB] ( 267 )
6 石国进;
新安全观下的转基因技术社会选择
社会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选择,更多地依据社会和经济等一般性维度,然而转基因技术的独特性使得很难在一般性维度下规范其发展。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新安全观的兴起几乎具有一致的时代背景,新安全观及其核心即人的安全是社会公众选择转基因技术的新维度,是更加深刻理解转基因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科学理解其社会功能的前提。
2012 Vol. 29 (21): 6-9 [摘要] ( 543 ) [HTML 0KB] [PDF 806KB] ( 258 )
10 袁翀;褚怡春
近十年我国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研究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对CSSCI(2001-2010年)中共同标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论文进行分析,从一个侧面描述了我国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研究产出成果的趋势,分析了不同学科在我国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研究领域的特点,发现交叉研究模式主要是机构内合作,从而直观揭示了我国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概况。
2012 Vol. 29 (21): 10-13 [摘要] ( 645 ) [HTML 0KB] [PDF 1090KB] ( 235 )
14 王培刚;徐绪松;胡启平
基于复杂科学管理整体观论的软件服务划分研究
在软件服务出现之后,如何将用户需求与软件服务进行匹配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应用复杂科学管理的系统思维,在CSM整体观论的指导下,从整体出发,结合用户视角和工程视角,以用户行业及细类划分为原则,对服务进行划分。并根据用户行业中分类关系及服务自身的分解组合关系,建立了一个具有用户行业领域属性的服务关系图,并引用商空间理论表达这种包含用户信息和工程信息的服务关系图,形成多层的服务粒度树。最后,提出了一个“需求-服务”问题中软件服务发现的方法,应用于面向服务的软件需求分析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012 Vol. 29 (21): 14-19 [摘要] ( 567 ) [HTML 0KB] [PDF 1952KB] ( 240 )
20 沈振东;
论科学问题的意义标准
哲学家和科学家都将“科学问题”视为科学理论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然而科学问题作为科学哲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的氛围却远未形成。从科学哲学的层面,对科学问题作了一些尝试性探索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①科学问题存在于特殊定义下的世界3中,从而厘清了针对不同问题的划界问题;②通过命题的预设概念定义科学问题的预设,得出科学问题是遵循三值逻辑的;③通过定义科学问题信息域两个维度的概念——秩和矩,从而解决了不同但又相关的科学问题之间的难度比较问题,进而为科学问题逻辑系统的建构提供了方法上的可行性。
2012 Vol. 29 (21): 20-24 [摘要] ( 599 ) [HTML 0KB] [PDF 840KB] ( 251 )
25 许景;石岿然
专用性投资与创新绩效:关系学习的作用
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和组织间学习理论,深入探讨了专用性投资的内涵及其构成维度,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关系投资纳入专用性投资,并将专用性投资分为物质专用性投资、人力专用性投资和关系专用性投资3种。结合225家汽车分销商的调查数据,通过引入边界人员关系学习这一中介变量,对供应链企业专用性投资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物质专用性投资与创新绩效不存在相关关系,人力专用性投资和关系专用性投资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边界人员关系学习在人力专用性投资和关系专用性投资对创新绩效的作用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2012 Vol. 29 (21): 25-29 [摘要] ( 572 ) [HTML 0KB] [PDF 900KB] ( 245 )
区域科学发展
30 王雪原;王宏起
基于创新环节的区域创新平台功能设计与实现
区域创新平台是为满足区域创新需求服务的,所以为了提高区域创新平台功能设计的规范性与合理性,应当结合创新标准环节的创新资源需求设计平台功能体系。为此,在综合考虑创新环节与创新资源需求类别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创新平台功能体系,提出满足服务功能的匹配平台与子平台类别以及平台功能实现的具体方式等,以有效提高平台服务质量与运行效率。
2012 Vol. 29 (21): 30-34 [摘要] ( 578 ) [HTML 0KB] [PDF 794KB] ( 241 )
35 冯建元;史丽萍
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R & D效率与模式分析
首先,采用DEA的CCR模型对我国内地30个省级区域高技术产业的R&D效率进行测度。其次,运用TOPSIS方法对相对有效的多个地区进行全排序,分析和比较了无效地区高技术产业R&D投入指标的利用率。然后,从R&D效率值和R&D投入均值两个维度将内地30个地区的高技术产业R&D模式分为4类,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2012 Vol. 29 (21): 35-39 [摘要] ( 547 ) [HTML 0KB] [PDF 793KB] ( 286 )
40 李惠娟;龙如银
城市转型能力与产业动态优势耦合研究
通过构建城市转型能力与产业动态优势之间的耦合度和耦合持续发展度模型,测算了资源型城市徐州的35个工业产业的耦合度和耦合持续发展度。结果表明,城市转型能力与产业动态优势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当城市转型能力与产业动态优势相匹配时,二者产生的耦合效应能够促进产业发展;反之,则会阻碍产业发展。徐州市超过80%的规模以上工业存在着城市转型能力与产业动态优势耦合失调的现象,耦合可持续发展程度不高。
2012 Vol. 29 (21): 40-44 [摘要] ( 617 ) [HTML 0KB] [PDF 825KB] ( 220 )
45 孟媛;陈敬良;杨扬
上海市城市转型与服务经济发展研究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市城市转型发展、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关键阶段。通过分析上海市城市转型过程中服务经济发展的现状,并借鉴国际经验,对上海市城市转型及服务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等提出了一系列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思路及对策,从系统演化的整体性来促进城市转型及服务经济的发展。
2012 Vol. 29 (21): 45-48 [摘要] ( 568 ) [HTML 0KB] [PDF 1441KB] ( 295 )
49 董洁;张体委
长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R & D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研究
以2006—2009年长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R&D活动为研究对象,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法,对长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的R&D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得出4年来长三角地区R&D效率的基本情况。结果表明,苏、浙、沪地区高技术产业R&D效率发展不平衡,一些行业的R&D资源配置效率较低,迫切需要进行R&D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基于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2012 Vol. 29 (21): 49-54 [摘要] ( 648 ) [HTML 0KB] [PDF 1116KB] ( 270 )
产业技术进步
55 刘林舟;武博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伙伴多目标选择研究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产业联盟)是一个典型的利益共生体,其合作伙伴选择是产业联盟构建的起始点和成功的关键。在分析理论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产业联盟合作伙伴选择中共生单元的象参量和质参量,利用AHP多目标决策方法,提出了产业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的目标体系、评价权重和选择的关键目标因素。
2012 Vol. 29 (21): 55-58 [摘要] ( 618 ) [HTML 0KB] [PDF 672KB] ( 225 )
59 郑季良;
制造业产业链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统一模型研究
制造业产业链一般可分为制造业的上、中、下游产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三者的理论研究和节能减排实践重点不尽相同,但在绿色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有必要建立统一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对制造业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循环经济发展特点、既有成果、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构建了统一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框架模型,提出了通过设置权重变量来反映沿产业链传递环境管理统一要求的思路和方法。通过钢铁与汽车产业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权重比较,初步验证了该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框架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012 Vol. 29 (21): 59-63 [摘要] ( 753 ) [HTML 0KB] [PDF 917KB] ( 309 )
64 孙伟;
异质化效用与我国汽车工业技术动态创新关系研究
基于我国汽车工业企业的数据,通过构建动态均衡模型,研究了异质化效用和技术知识对我国汽车工业创新活动的影响作用。将联结创新需求、创新供给和平衡政策相关关系的模型应用到具体的汽车工业技术创新中,采用动态均衡分析法,设定原始变量和替代变量来揭示汽车工业的创新过程,通过实证检验得出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我国汽车工业创新的对策和建议。
2012 Vol. 29 (21): 64-68 [摘要] ( 615 ) [HTML 0KB] [PDF 1002KB] ( 315 )
69 孙斌;赵斐
基于专利地图的江苏省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发展研究
近年来江苏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在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运用专利地图方法,对江苏省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专利结构、技术生命周期、重点技术、申请人分布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江苏省太阳能光伏专利在数量上增长较快并保持着上升趋势,以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为主,正处于生命周期的成长期,研究重点为太阳能光伏组件、制造方法,企业已成为太阳能光伏专利技术的创新主体。最后,针对江苏省太阳能光伏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2012 Vol. 29 (21): 69-72 [摘要] ( 578 ) [HTML 0KB] [PDF 1199KB] ( 272 )
73 戴丹云;张翠萍
产业升级和中国对外贸易调整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无论是贸易规模还是增长速度上都实现了稳步提升。但是近年来,新一轮全球经济衰退、外部需求萎缩,企业出口受阻,贸易摩擦频发,这些错综复杂的外部因素给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和冲击。实现产业升级、加快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已然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通过对“十二五”时期中国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剖析了中国产业发展与对外贸易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对外贸易的若干建议。
2012 Vol. 29 (21): 73-76 [摘要] ( 511 ) [HTML 0KB] [PDF 841KB] ( 214 )
企业创新管理
77 李鑫;姜照华;陈禹
企业融合创新的国际化发展模式:以东软集团为例
从融合创新的角度,以东软集团(Neusoft)为例研究企业融合创新的国际化发展模式。分别从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融合,软件产业与制造业产业融合以及产学研融合3个方面,对融合创新的企业发展模式进行了阐释和相关分析,说明融合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尤其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2 Vol. 29 (21): 77-81 [摘要] ( 597 ) [HTML 0KB] [PDF 1189KB] ( 201 )
82 向刚;倪标;李晨;傅寒韵
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重大风险和应对方法研究
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创新型企业建设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也是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要。但创新型企业在持续创新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伴随着巨大风险。创新型企业应在持续创新过程中建立重大风险管理机制,以确保持续创新的顺利进行。
2012 Vol. 29 (21): 82-85 [摘要] ( 736 ) [HTML 0KB] [PDF 812KB] ( 247 )
86 王志文;
创业经济的动力型培育模式研究
针对创业经济发展的特点,从创业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资源禀赋、重点项目等动力因素入手,提炼了创业经济的龙头推动型、资源禀赋带动型、重点项目拉动型培育模式,剖析了这3种动力型培育模式的内涵与作用机理。创业经济的龙头推动型培育模式基于龙头企业本身的辐射、集群与示范作用;创业经济的资源禀赋带动型培育模式依赖“资源融合-资源协同”作用;创业经济的重点项目拉动型培育模式取决于“二八原理”作用。
2012 Vol. 29 (21): 86-89 [摘要] ( 596 ) [HTML 0KB] [PDF 817KB] ( 248 )
90 彭新敏;吴丽娟
二重网络、学习平衡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由于利用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各自的性质截然不同,因此常常使企业在实践中陷入对二者不断权衡取舍的困境中。组织网络中蕴藏的丰富资源可以突破单个企业内部稀缺资源的限制,从而使企业有可能在网络环境中实现两种学习的平衡。通过对慈星公司企业网络与组织学习关系的案例研究,发现企业能够通过构建一种以少数强联结为核心同时又包含大量外围弱联结的二重网络结构,实现对利用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共时性追求,从而持续提升企业绩效。
2012 Vol. 29 (21): 90-93 [摘要] ( 611 ) [HTML 0KB] [PDF 983KB] ( 268 )
科技法制与政策
94 丁锦希;李伟;王中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激励政策研究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是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其具有“评估难、处置难、风险高”的特征,因此市场推广较难。通过案例研究及数理统计分析,对北京贴息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及绩效评估,总结了其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
2012 Vol. 29 (21): 94-98 [摘要] ( 588 ) [HTML 0KB] [PDF 1272KB] ( 234 )
99 张再生;田海嵩;李祥飞
滨海新区人才自由港建设政策支持体系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带动区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必然面临全面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任务。如何形成独特的人才政策体系是当前滨海新区人力资源管理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借鉴传统自由港概念的基础上,将滨海新区未来的人才战略看作一个构建人才自由港的过程。同时在剖析滨海新区现有人才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支持滨海新区构建人才自由港的“一四六”模式,即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完善四大功能,搭建6个支持体系,力图通过构建人才自由港这一平台,将滨海新区人才资源的引进、培养、使用、流动功能发挥到最大。
2012 Vol. 29 (21): 99-104 [摘要] ( 751 ) [HTML 0KB] [PDF 1681KB] ( 483 )
105 张小晖;
武汉创新型城市低碳建设保障措施研究
加强创新型城市低碳建设是保护城市环境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举措。武汉创新型城市低碳建设保障措施研究,对促进武汉市创新型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技术路线图、低碳联盟框架协议、低碳指数和低碳文明公约等4个方面提出了武汉创新型城市低碳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2012 Vol. 29 (21): 105-108 [摘要] ( 620 ) [HTML 0KB] [PDF 708KB] ( 247 )
评价与预见
109 夏海力;贾海成;黄莹
基于因子分析的长三角主要城市研发产业发展综合评价与分析
通过建立长三角主要城市研发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利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苏州、无锡、南京、上海、杭州、宁波6个城市研发产业的发展水平,并分析了各城市存在的问题和优势,提出了推进长三角地区研发产业发展的思路。
2012 Vol. 29 (21): 109-112 [摘要] ( 658 ) [HTML 0KB] [PDF 590KB] ( 254 )
113 姚爽;岳玉珠;黄玮强;冮毅
基于主客观集成赋权思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研究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迅速,但其绩效评价发展相对不足,目前主要采用基于主观赋权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和基于客观赋权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将主观赋权思想和客观赋权思想相结合,建立了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模型。该模型一方面能够体现专家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主观判断信息,另一方面能够体现各科技企业孵化器之间的绩效差异最大化。对辽宁省19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说明该模型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2012 Vol. 29 (21): 113-117 [摘要] ( 683 ) [HTML 0KB] [PDF 765KB] ( 265 )
118 陈燕娟;方红
种子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评价
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知识产权创新、管理、运营和保护4个层面构建种子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对14家杂交水稻种子出口企业知识产权创新、管理、运营和保护的单项能力以及综合能力进行测评排序。结果表明: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但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参差不齐,运营能力普遍不足。
2012 Vol. 29 (21): 118-123 [摘要] ( 577 ) [HTML 0KB] [PDF 1881KB] ( 217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24 张瑛;刘传林;周耀烈;胡莉
知识管理对公司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探索知识管理在公司创业活动中影响公司绩效的过程机制,是当前创业研究面临的挑战。基于知识创造理论,整合组织创造力,提出联接知识管理和创业绩效的关系模型。通过对国内194家创业型企业样本的统计分析,验证了公司创业视角下知识管理、知识创造过程、组织创造力与公司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拓展了知识创造理论,深化了公司创业过程中的知识管理研究。
2012 Vol. 29 (21): 124-129 [摘要] ( 654 ) [HTML 0KB] [PDF 804KB] ( 255 )
130 李琳;熊雪梅
多维邻近性在集群外部知识获取与创新中的作用机制分析
多维邻近性与创新是近年来西方学术界多学科关注的热点,但国内研究却相对滞后。首先从外部知识获取到新知识生成的过程轨迹分析了外部知识获取对于集群创新的作用,然后重点探析了地理邻近、组织邻近、认知邻近及三种邻近形式组合在集群外部知识获取与创新中的影响机制,并得出以下结论:认知邻近是集群外部知识获取的必要条件,地理邻近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组织邻近是集群外部知识获取的重要协调机制,3种邻近性的有效组合可以减小单一邻近的负面效应,促进集群外部知识的获取与创新。
2012 Vol. 29 (21): 130-134 [摘要] ( 644 ) [HTML 0KB] [PDF 1029KB] ( 252 )
135 邱尔妮;栾海峰;邱尔卫;王臣业
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知识型动力机制的作用机理研究
从知识的角度界定了知识型动力机制的概念,并将其引入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过程,在结合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知识型动力机制的特点和功能,并从知识的获取与创造、知识的转移与扩散、知识的共享与管理以及知识的整合与评估4个角度,阐述了知识型动力机制的作用机理,以期从全新的分析角度为制造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借鉴。
2012 Vol. 29 (21): 135-140 [摘要] ( 685 ) [HTML 0KB] [PDF 1051KB] ( 225 )
人才与教育
141 王进;王珏
团队创新动机、成员创造力与时间压力涉入关系实证研究
以华东地区医药上市企业的研发团队为对象,探讨团队创新动机、员工创造力与时间压力涉入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团队创新动机增强与低时间压力下,成员创造力与工作满足感最高,如果增加时间压力,则会对成员创造力产生抑制作用;反之,在团队创新动机减弱的情境下,高时间压力有助于提升成员的创造力。
2012 Vol. 29 (21): 141-144 [摘要] ( 628 ) [HTML 0KB] [PDF 736KB] ( 239 )
145 王春雷;
高校教师科研合作影响因素研究:以广西为例
不论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社会科学领域,科研协作已经成为完成重大研究项目的重要组织形式,如何调动研究者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值得深入研究。高校教师是参与科研工作的重要群体,以广西为例,对高校教师参与科研合作的意愿与现状展开调查分析,并从利益分配、内部资源整合及研究环境3个层面提出了促进科研合作的制度建议。
2012 Vol. 29 (21): 145-149 [摘要] ( 674 ) [HTML 0KB] [PDF 1151KB] ( 266 )
150 李正卫;王迪钊;李孝缪
校企合作现状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浙江为例
目前,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实现产业创新的重要途径,而在我国校企合作的潜力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研究我国校企合作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以浙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校、企业和高校科研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浙江省校企合作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沟通渠道不畅、文化差异较大、合作能力不强以及政策支持不足是影响校企合作的重要因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我国校企合作关系的具体政策建议。
2012 Vol. 29 (21): 150-154 [摘要] ( 796 ) [HTML 0KB] [PDF 1213KB] ( 347 )
综述
155 杨竹青;凌鸿
国外敏捷企业研究体系及发展趋势
敏捷企业研究是敏捷制造研究的拓展,其研究范围除了生产制造之外,还包括组织、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问题,而且研究对象也涵盖了非制造企业。在回顾敏捷制造产生背景的基础上,归纳敏捷性的定义、敏捷企业的组成要素(敏捷生产技术、敏捷型组织和敏捷型人力资源)和基本特征(速度、柔性、有效响应变化和不确定性),并对国外关于支持这些敏捷特征的关键使能技术和实现敏捷企业管理机制的相关文献作了系统总结和述评。最后,对最新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2012 Vol. 29 (21): 155-160 [摘要] ( 794 ) [HTML 0KB] [PDF 994KB] ( 284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