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年 29卷 3期
刊出日期:2012-02-10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徐玉莲;王宏起;
科技金融对技术创新的支持作用:基于Bootstrap方法的实证分析
有效的资金支持是技术创新进行的必要条件。从理论上分析了科技金融支持对技术创新的促进机制,并基于1994-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小样本可靠的Bootstrap仿真方法,对我国科技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的实证检验,得到如下结论:科技金融体系框架中的财政科技投入、科技资本市场与风险投资支持均对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但银行科技信贷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不显著。研究还发现,我国科技资本市场与风险投资发展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促进我国科技金融体系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2012 Vol. 29 (3): 1-4 [摘要] ( 519 ) [HTML 0KB] [PDF 896KB] ( 335 )
5 覃睿;田先钰;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价值预算模式研究
兼顾科技创新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是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主体内在动机和生存与发展需要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科技创新资源约束(特别是科技创新经费)下,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主体将通过交叉补贴来实现其价值最大化。在深入分析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主体收益追求和约束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价值预算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模式,并据此演绎了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主体的资源优化配置行为。
2012 Vol. 29 (3): 5-9 [摘要] ( 483 ) [HTML 0KB] [PDF 1076KB] ( 274 )
10 龚传洲;
科技创新的风险收益分析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永恒动力,表现出一种风险收益的规律性。风险收益理论认为,创新者因承担了高风险,理应获得超过平均收益的高风险收益。通过对科技创新具体过程的分析发现,创新中会出现风险与收益的不匹配,有可能使风险与收益不能最终融合而导致创新失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科技创新的风险收益规律就体现在对创新风险的有效管理上。
2012 Vol. 29 (3): 10-13 [摘要] ( 579 ) [HTML 0KB] [PDF 771KB] ( 268 )
14 陈俊杰;崔永华;
基于自主创新的我国民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自主创新的民生科技发展战略,是符合我国国情、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行政干预、市场拉动和科技推动的方式实现民生科技发展;在制度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制定民生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引导区域民生科技产业集群和民生科技的自主创新;建立民生科技的支撑体系,促进民生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实现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
2012 Vol. 29 (3): 14-18 [摘要] ( 571 ) [HTML 0KB] [PDF 975KB] ( 247 )
19 刘爱琴;
技术路线图绘制中的竞争情报支持研究
竞争情报与技术路线图均为新型战略规划管理工具,在基本理念和研究方法上具有高度契合性。技术路线图绘制中的竞争情报支持,主要表现在竞争情报产品支持、竞争情报流程支持、竞争情报方法支持等方面。
2012 Vol. 29 (3): 19-22 [摘要] ( 473 ) [HTML 0KB] [PDF 1072KB] ( 429 )
23 刘云龙;李世佼;
产学研联盟中合作成员利益分配机制研究
产学研联盟中合作成员利益分配不合理会导致联盟的不稳定性。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产学研联盟中合作成员的利益分配机制进行研究,探求合作成员的利益分配系数,并对利益分配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收益分配系数是努力水平程度、努力成本系数的增函数,并随着研发深入,努力水平的贡献系数越大,其努力成本系数也越大。
2012 Vol. 29 (3): 23-25 [摘要] ( 643 ) [HTML 0KB] [PDF 543KB] ( 253 )
26 江宏春;叶立国;王磊;
自然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运用:基础·机制·尺度
首先分析了社会科学的特性,探讨了自然科学方法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接下来划分了自然科学方法的层次与类型,在此基础上说明了把自然科学方法运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具体途径,并以数学方法和实验方法为例,具体剖析了方法移植的机制;最后,就自然科学方法运用于社会科学的限度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2012 Vol. 29 (3): 26-30 [摘要] ( 514 ) [HTML 0KB] [PDF 937KB] ( 241 )
区域科学发展
31 林永强;刘渝琳;
我国三大区域科技差异解析——基于回归分解方法
区域间科技发展不平衡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1997-2007年面板数据,运用回归分解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科技差异进行分解,量化了相关决定因素对空间科技差异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造成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科技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禀赋差异,而造成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科技水平差距的因素则由地区间禀赋差异和投入要素的边际影响共同决定;通过市场化调整促进区域科技协调发展,对中部地区的效果较为明显,对西部地区则效果次之。
2012 Vol. 29 (3): 31-33 [摘要] ( 432 ) [HTML 0KB] [PDF 549KB] ( 220 )
34 陈黎;
基于地区差异分析的中国技术创新产出研究
为了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有一个全局性的了解,通过因子分析发现技术创新产出可分解为自主创新产出和短期应用产出两类。为进一步找到这两类产出的地区性差异,在分析影响创新产出的决定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科学的科技供需计量分析模型,利用此模型测算了我国地区科技供需基本情况。最后,对地区创新产出能力和地区科技供需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地区自主创新产出与当地科技高供给有强相关性,而与当地是否有科技需求关联性不强,这说明地区科技发展还未进入以需求为主导的阶段。而在短期科技应用上,如科技贸易,科技转让,各地区间没有明显的差异。需要解决的普遍性问题是如何完善科技市场化机制,促进研发与应用的良性循环。
2012 Vol. 29 (3): 34-37 [摘要] ( 471 ) [HTML 0KB] [PDF 894KB] ( 208 )
38 卢方元;赵银虎;
中部六省高校R&D经费投入与结构分析
以中部六省高等学校为研究对象,从其R&D经费投入、来源结构和支出结构方面研究中部六省高校R&D资源配置状况。研究发现:中部六省之间,高校R&D经费投入与结构均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而言,中部六省高校R&D经费投入不足,强度偏低;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但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支出结构存在偏差,基础研究的支出比例过低,对原始创新重视不够。
2012 Vol. 29 (3): 38-40 [摘要] ( 571 ) [HTML 0KB] [PDF 520KB] ( 293 )
41 王敏杰;
宁波企业工业设计现状研究——基于190家企业的数据分析
宁波是制造业大市,工业设计却仍依附在工业制造之中,制造企业自身工业设计能力成为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通过从企业工业设计创新投入、创新绩效两大方面,对宁波市190家企业工业设计创新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得出:现阶段宁波企业工业设计能力仍然较弱,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人才是制约工业设计部门创新设计能力提升的核心因素;工业设计产业化发展是解决目前工业设计供需矛盾、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等。
2012 Vol. 29 (3): 41-44 [摘要] ( 476 ) [HTML 0KB] [PDF 715KB] ( 220 )
45 曾硕勋;张龙;肖琬蓉;
基于DEA的甘肃科研机构资源配备效率评价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地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因此,如何评价科研机构资源的配备效率就显得十分重要。根据甘肃2010年度的地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数据,采用DEA分析的CCR模型,借助Spss17.0、Deap2.1等相关分析软件,比较了各科研机构资源配置的效率及超效率水平,揭示了其资源优化的配置情况。结果表明,甘肃的科研机构绝大多数存在科研仪器设备投入和科研过程人才培养不足的情况,通过资源配置效率比较分析,甘肃省应该加快科研事业机构企业化改革的进程。
2012 Vol. 29 (3): 45-48 [摘要] ( 608 ) [HTML 0KB] [PDF 641KB] ( 244 )
49 耿中元;王雅杰;惠晓峰;
黑龙江省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重点
黑龙江省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最突出的问题是科技和金融的结合度不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和完善黑龙江省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近期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专门设立一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激励资金,积极组建一个科技金融促进会,探索成立两大专营机构,充分发挥一种放大作用,有效利用3种融资手段,精心打造一条科技金融服务长廊。
2012 Vol. 29 (3): 49-52 [摘要] ( 598 ) [HTML 0KB] [PDF 1058KB] ( 247 )
产业技术进步
53 胡坚;
产业结构调整视域下“专利悖论”破解研究
产业专利竞争从自然竞争升级到战略竞争,"专利悖论"随之出现,产业结构调整给"专利悖论"破解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产业结构调整视角下"专利悖论"破解的两种方法:专利组合和专利联盟如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动态演化过程,构建不同策略的产业专利战略形成稳定性趋势。研究表明,专利悖论破解形态不稳定,新兴产业适合专利组合策略促进产业结构形成,传统产业应通过专利联盟策略实现产业升级。
2012 Vol. 29 (3): 53-56 [摘要] ( 542 ) [HTML 0KB] [PDF 754KB] ( 255 )
57 康青松;
日本创新集群的发展及启示——以九州半导体创新集群为例
创新集群由企业、研发机构、协调支援机构等要素构成,是通过各个要素间的分工合作,创造和运用新的知识和技术,实现竞争优势的组织网络。利用这一概念性框架,对日本九州半导体集群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九州半导体集群向创新集群升级,具有由政府主导、要素条件完备、重视产学官合作等特点,其成功经验对我国发展创新集群具有积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2012 Vol. 29 (3): 57-60 [摘要] ( 534 ) [HTML 0KB] [PDF 1200KB] ( 269 )
61 李华军;张光宇;刘贻新;
基于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研究
回顾了战略生态位管理(SNM)理论,丰富和完善了SNM理论体系,运用SNM理论归纳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的理论架构。在分析创新系统要素与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及相关模型。提出应在创新系统中通过战略生态位空间的构建、优化和突变,使得技术生态位成功过渡到市场生态位,突破"技术制度锁定"效应,实现产业变革。
2012 Vol. 29 (3): 61-64 [摘要] ( 600 ) [HTML 0KB] [PDF 1085KB] ( 332 )
65 刘晓平;綦良群;
装备制造企业的动态能力体系研究
在技术快速变化的开放经济环境下,装备制造企业如何强化组织和战略管理能力以获取竞争优势是当前的一项艰巨任务。结合动态能力理论,依据装备制造产业的特征和企业的特点,提出了应从战略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着重培育装备制造企业的动态能力体系。通过学习、协调整合和重构实现装备制造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核心流程;并进一步指出企业知识的链接、管理技能和简单化原则是发展和部署装备制造企业动态能力的主要驱动因素。对于在全球化开放的市场环境下,装备制造企业如何发展并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2012 Vol. 29 (3): 65-69 [摘要] ( 608 ) [HTML 0KB] [PDF 954KB] ( 215 )
70 吴雷;曾卫明;
基于索洛余值法的装备制造业原始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测度
通过引入索洛余值法并建立我国装备制造业生产函数模型,对1999-2009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科技进步因素在装备制造业经济增长中日显重要,我国装备制造业单纯依赖于资本并不能取得长足发展,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2 Vol. 29 (3): 70-73 [摘要] ( 526 ) [HTML 0KB] [PDF 776KB] ( 499 )
74 李从东;洪宇翔;汤勇力;
我国风电产业价值链全面解决方案研究
我国风电产业进入了从起步的孤立经营阶段到产业化发展阶段的过渡时期,出现了产业链盈利模式单一、资源分配不平衡、缺乏整合性和难以有效管理等问题。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在分析传统风电产业价值链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风电产业价值链全面解决方案这种新型价值链模式,探讨其实现途径并搭建基于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服务化)的价值链管理平台,以期解决我国风电产业化发展问题,并为风电产业的转型和增值提供理论支持。
2012 Vol. 29 (3): 74-79 [摘要] ( 514 ) [HTML 0KB] [PDF 2883KB] ( 290 )
80 李朝辉;林岩;
文化创意产业立体生态系统研究
针对当前文化创意产业中广泛存在的结构性和技术性限制,提出将互联网生态系统与文化创意产业有机结合,形成具有鲜明文化创意产业特征,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共享、互动性、娱乐性、商业性等优势的文化创意产业立体生态系统,并阐述了其基于SOA的系统应用架构及运营模式。
2012 Vol. 29 (3): 80-84 [摘要] ( 578 ) [HTML 0KB] [PDF 2193KB] ( 279 )
企业创新管理
84 周阳敏;谢俊俏;
印度“甘地式创新”与中国企业的包容性增长研究
通过研究印度经济飞速发展和包容性增长的原动力——"甘地式创新",其以低价格为目标,追求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组织形式,以实现消费者的可负担性和产品的可持续性,使社会不同层次人群都有均等的机会享受创新成果,实现社会的包容性增长。提出了我国企业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系列建议,包括颠覆商业模式、变革组织形式、获取新的组织能力、增加政府对企业的科研投入以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2012 Vol. 29 (3): 84-89 [摘要] ( 539 ) [HTML 0KB] [PDF 1648KB] ( 313 )
90 陈颉;
孵化器对高科技企业创业活动影响的实证研究
将位于科技孵化器内的高科技企业与外部同类企业进行对比,试图通过两类企业的差异比较来评价孵化器在促进科技企业创业和成长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孵化企业与非孵化企业在基本特征、创业者、创新活动、网络互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科技孵化器在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支持初创企业、鼓励创新投入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在推进技术产业化、提供网络服务方面还有很大开拓空间。
2012 Vol. 29 (3): 90-94 [摘要] ( 528 ) [HTML 0KB] [PDF 798KB] ( 281 )
95 胡保亮;
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基于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
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都是企业提升竞争力和绩效的重要手段。以58家创业板上市企业为样本,对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商业模式创新只对企业营业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创新只对企业利润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是互补关系,二者的交互对企业绩效(营业收入增长、利润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些结果表明,对于企业特别是类似于在创业板上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绩效的贡献是不同的,只有综合推进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并形成互补关系,确保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完全成功,才能全面提升企业绩效。
2012 Vol. 29 (3): 95-100 [摘要] ( 653 ) [HTML 0KB] [PDF 860KB] ( 370 )
101 高长元;王晓明;李红霞;
高技术虚拟企业风险衡量模型
通过对高技术虚拟企业(HTVE)成员所投有形资本、无形资本和沉没成本的界定以及对投资回报率的估算,建立了正常风险水平情况下衡量成员风险大小的模型和在风险发生情况下衡量成员风险损益值模型,为研究HTVE风险衡量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012 Vol. 29 (3): 101-103 [摘要] ( 543 ) [HTML 0KB] [PDF 603KB] ( 187 )
104 冯楚建;唐恒;付丽颖;
医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绩效分析——基于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调查
医药产业是高技术产业的代表,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医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是提升其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基于对全国57个国家高新区的294家医药企业的调查,分析了医药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现状,从企业知识产权的投入-产出、应用、保护以及战略制定4个方面评析了医药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绩效,分析指出外部尚未形成政策合力、内部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等是影响知识产权管理的主要障碍性因素,并从加强政策引导、深化价值管理意识、扩大研发投入、实施流程化管理4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我国医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绩效的对策和建议。
2012 Vol. 29 (3): 104-109 [摘要] ( 551 ) [HTML 0KB] [PDF 1274KB] ( 258 )
110 潘洪刚;吴吉义;
中国网络创业的发展轨迹及趋势研究
作为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资源整合方式,网络创业具有虚拟性、创新性、成长的快速性和创业者的年轻化等特征,其发展在过去15年中依次经历了兴起前的技术准备、起步、崛起、调整和转型、网店兴起、以及普及6个阶段。当前,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促使下,网络创业观念日益增强,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政策环境愈加宽松,大学生日益成为重要生力军,关于网络创业的理论研究越来越深入。
2012 Vol. 29 (3): 110-114 [摘要] ( 572 ) [HTML 0KB] [PDF 1018KB] ( 437 )
科技法制与政策
115 王珊珊;王宏起;
基于投影寻踪的R&D联盟伙伴贡献度评价研究
R&D联盟伙伴贡献度评价可为联盟科学地确定各伙伴对联盟的实际贡献,进而实现合理的利益分配提供依据。从R&D联盟伙伴重要程度、资源投入、努力程度和任务完成水平4个层面构建了伙伴贡献的评价指标,设计了基于投影寻踪方法的联盟伙伴贡献度评价流程与方法,并给出方法的应用算例,说明了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处理多因素复杂问题且简单实用,最后结合评价需要提出方法应用的有关策略。
2012 Vol. 29 (3): 115-119 [摘要] ( 540 ) [HTML 0KB] [PDF 697KB] ( 238 )
119 夏立明;李晓倩;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企业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针对当前企业文化评价方法中数据庞杂、评价效果不能与环境相协调的问题,采用信息沉淀的方法甄选企业文化的影响因素,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应用因子分析的降维思想提取公共因子,设计企业文化评价指标体系。
2012 Vol. 29 (3): 119-122 [摘要] ( 611 ) [HTML 0KB] [PDF 780KB] ( 225 )
123 俞立平;武夷山;
阿罗不可能定理对科技评价结果的影响研究——兼谈定序评价与定值评价
首先对阿罗的不可能定理进行了分析,然后探讨了科技评价中定序评价和定值评价遭遇不可能定理的可能性。研究认为,在科技评价中,不可能定理对于定值评价结果几乎没有影响;只有在少数基于排序的定性评价和少数定序组合评价中才有可能遭遇不可能定理;定序评价会丢失数据中的大量信息,在科技评价中要慎用定序评价方法。
2012 Vol. 29 (3): 123-126 [摘要] ( 493 ) [HTML 0KB] [PDF 524KB] ( 225 )
评价与预见
126 张建华;
企业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创新循环改进机制
知识经济背景下,能否有效实施知识创新成为企业能否赢得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切实提升知识创新能力是企业开展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与重要内容,也是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重塑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保障。改变孤立研究"知识创新"单一节点的传统思路,基于知识管理的崭新理念提出系统化的知识创新观,分析建立企业知识创新循环改进机制的意义及其思路,进而深入探讨了建立企业知识创新循环改进机制的方法路线以及相应的技术策略,以期建立长效稳健的企业知识创新循环改进机制。
2012 Vol. 29 (3): 126-129 [摘要] ( 465 ) [HTML 0KB] [PDF 745KB] ( 225 )
130 徐璞;戴昌钧;
企业内知识创新活动的过程研究
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化时代,创新成为了知识工作非结构化部分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知识工作生产率的关键内涵之一。对创造与创新的概念进行比较与分析,进而对创新活动的本质和内涵进行界定。在梳理国内外创造与创新过程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知识分类,从阶段性与知识转化的视角提出了企业内知识创新活动的过程模型(IR-SI-SD模型)。该模型为知识创新活动不同阶段内信息技术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依据,促进创新过程中关键成果的结构化转化,最终提高知识创新的效率。
2012 Vol. 29 (3): 130-135 [摘要] ( 472 ) [HTML 0KB] [PDF 1111KB] ( 293 )
136 黄江泉;邓德胜;
企业知识差距的审计及弥补研究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向知识型转变,必须摸清本企业的知识家底,找出与其它企业的知识差距,并采取合适措施予以弥补。比较分析了两个知识距离概念理论,为审计本企业的知识现状、测量企业的知识差距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两型一体的知识弥补模型,并结合案例总结出弥补知识差距的三大途径:知识学习、知识创新、知识共享。
2012 Vol. 29 (3): 136-140 [摘要] ( 465 ) [HTML 0KB] [PDF 1011KB] ( 283 )
人才与教育
141 朱苏丽;谢科范;
创业团队风险决策的修正效应与影响因素
创业决策具有高的风险性,如何提高创业团队风险决策的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提出了创业团队风险决策的修正效应,以此衡量决策的过程质量,通过对46支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实证研究,探究了群体凝聚力与决策过程中的成员参与度对团队风险决策修正效应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团队的任务凝聚力对团队决策的修正效应起到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成员参与度是两者关系的重要调节因素,在高的成员参与度下,任务凝聚力对团队决策的修正效应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而团队的人际凝聚力对团队决策的修正效应没有显著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创业团队风险决策的质量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2012 Vol. 29 (3): 141-145 [摘要] ( 462 ) [HTML 0KB] [PDF 848KB] ( 228 )
146 芦文龙;文成伟;
科技伦理意识养成——科技人员面临的挑战与出路
科技人员伦理意识的强弱与科技活动所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之间关系密切。科学技术凭借其满足市场价值的功能成为拓展市场、发展市场经济的推进器,加之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技术理性的强殖民性的深刻影响,科技人员的伦理意识淡薄而又难以提高,这成为当前科技人员所面临的挑战。为此,研究科技伦理意识养成,使科技人员在实践中自觉遵守伦理原则,实现他律与自律的统一,有助于减少技术伦理问题的产生。
2012 Vol. 29 (3): 146-149 [摘要] ( 629 ) [HTML 0KB] [PDF 808KB] ( 267 )
150 袁凌;李健;郑丽芳;
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敬业度结构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通过对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敬业度内在结构的理论分析,提出了理性敬业度和感性敬业度的二维结构,以此为基础辨识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研究假设与概念模型。随后以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为工具,对主要变量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教育水平、工作特征、工作认可和价值感、公平感、组织管理程序对敬业度的不同维度存在显著影响。
2012 Vol. 29 (3): 150-155 [摘要] ( 786 ) [HTML 0KB] [PDF 844KB] ( 271 )
综述
155 徐力行;郭静;
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的国际比较
科技中小企业因其技术、市场和风险方面的突出特点,融资难问题异常突出。从金融、财政、制度3个方面,对美国、德国、日本等典型国家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的构建情况、内在功能及其实现效果进行了比较,归纳了发达国家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在法律制度、信用担保机构、金融市场、中介服务体系方面的共性因素、发展经验,并由此得到了对我国的启示。
2012 Vol. 29 (3): 155-160 [摘要] ( 507 ) [HTML 0KB] [PDF 1451KB] ( 248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