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年 29卷 6期
刊出日期:2012-03-25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姜春林;张帆;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科技合作研究热点分析——基于词频分析视角
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下载了1979-2008年与科技合作相关的文献题录数据,利用科学计量学的词频分析方法,得到了科技合作领域的若干研究热点;运用知识可视化软件Pajek,对这些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勾勒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科技合作研究的热点和特点,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初步预测。
2012 Vol. 29 (6): 1-4 [摘要] ( 613 ) [HTML 0KB] [PDF 2023KB] ( 496 )
5 汪怿;
全球第三代科技园区的出现及启示
全球科技园区正出现向第三代科技园区发展的动向。第三代科技园区是在继承前两代科技园区优点的基础上,顺应内外部环境的变革趋势,基于知识生态理念,以人才为引领、以创造力为核心,强调社区和城市融合,突出网络创新的新科技园区发展模式。通过比较分析认为,与第一代科技园突出科技推动,第二代科技园区强调市场拉动不同,第三代科技园区是在区域融合背景下进行创新发展的。以此为基础,从规划布局、人才发展、基础设施、知识生态、环境建设及政府角色等方面,对我国发展第三代科技园区提出了建议。
2012 Vol. 29 (6): 5-9 [摘要] ( 651 ) [HTML 0KB] [PDF 811KB] ( 355 )
10 李葳;王宏起;
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与运行策略
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具有汇集创新资源、促进区域共性技术研发、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等作用。阐述了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原则,给出了建设步骤,设计了平台体系运行机制,提出了相应的运行策略。
2012 Vol. 29 (6): 10-13 [摘要] ( 577 ) [HTML 0KB] [PDF 1078KB] ( 230 )
14 李菁;揭筱纹;
规模型与能力型农业科技企业成长路径研究
技术创新是农业科技企业技术成长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促成长的核心动力。在分析技术创新对农业科技企业成长重要性的基础上,以企业技术创新价值增长促进企业成长的思路,归纳出技术创新视角的农业科技企业规模型和能力型成长路径,并提出了农业科技企业成长路径的实现方式。
2012 Vol. 29 (6): 14-17 [摘要] ( 503 ) [HTML 0KB] [PDF 646KB] ( 235 )
18 郑军;翟华云;
企业、政府、金融机构科技投入与高校科技产出的关系研究
技术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源动力,高校直接参加技术创新活动已成为世界各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式。考察了2001-2009年我国高校科技经费来源与科技产出的关系,发现我国高校科技投入资金在支持高校科技专著、授权专利以及科技奖励上效率很高,而在支持高校科技论文和科技成果转让上没有效率。另外,政府资金在高校科技创新中一直具有积极作用,而且效率较高;而企业资金和金融机构贷款对高校科技创新作用并不一致,而且在大部分情况下表现为低效率。
2012 Vol. 29 (6): 18-21 [摘要] ( 559 ) [HTML 0KB] [PDF 747KB] ( 239 )
22 曹扬;杨顺勇;
会展平台影响技术扩散速度的调查及分析
在会展现场进行参展企业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科技项目增长率、科技活动人员增长率、企业增长率、新产品开发经费增长率、新产品产值增长率、总扩散率增长率、全年净利润总额增长率7个主要评价指标,对不同年龄的企业进行调研分析,以期对会展平台影响技术扩散速度作出客观、系统的评价,为相关决策部门或管理机构以及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
2012 Vol. 29 (6): 22-25 [摘要] ( 459 ) [HTML 0KB] [PDF 839KB] ( 219 )
区域科学发展
26 曾琼;玄兆辉;
从主要科技指标看我国地区科技发展特征
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提出了8项科技指标及其2015年的目标值。国家目标的实现依赖各地区的努力,清晰地认识各地区发展现状有利于国家及地区"十二五"科技管理及决策。通过选取适宜做地区层面比较的7项规划核心指标,根据指标表征的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经济转型能力3个方面对地区科技发展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过程借助图表,以简明的方式对各地区的科技发展特征进行表现,形成了一些新的判断,如传统的第二梯队省市科技实力呈现下降趋势,中西部在全国的地位逐步上升;西部地区多数科技指标水平已经超过中部地区等。这些分析结果不仅反映了科技发展成果,也为今后地区发展策略调整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
2012 Vol. 29 (6): 26-30 [摘要] ( 442 ) [HTML 0KB] [PDF 2306KB] ( 226 )
31 田媛;高长春;
创意产业集群运营模式国际比较分析——以上海和伦敦为例
选择属于潜在集群和政策导向集群集合体的上海创意园区和属于工作集群的伦敦艺术工作室作为比较对象,创意园区和艺术工作室分别是上海和伦敦创意集聚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对两个城市创意集群所有权、公共服务、融资方式和管理体系的比较,分析上海与伦敦城市创意集群在运营模式上存在的差异,并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本土文化和经济模式,提出上海创意集群发展建议。
2012 Vol. 29 (6): 31-35 [摘要] ( 509 ) [HTML 0KB] [PDF 764KB] ( 318 )
35 刘苓玲;李培;
重庆市两江新区产业布局与劳动力聚合效应研究
比较分析了两江新区和滨海新区的功能区及产业布局,利用就业弹性系数模型对未来10年两江新区产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就业数量进行了预测。主要结论是:二、三产业的增长对劳动力就业产生了较强的聚合效应,第一产业产值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对就业增长产生了"挤出"效应。未来10年,两江新区将聚合劳动力137~142万人。据此,提出了两江新区的产业布局思路,以及发展、促进就业的政策建议。
2012 Vol. 29 (6): 35-40 [摘要] ( 496 ) [HTML 0KB] [PDF 1601KB] ( 346 )
41 张平;李秀芬;
藏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与对策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175家企业为样本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175家企业为样本,构造了包含13项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在内的指标体系,采用α信度分析、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藏区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2012 Vol. 29 (6): 41-44 [摘要] ( 461 ) [HTML 0KB] [PDF 561KB] ( 247 )
44 邵建平;苏小敏;张永;
西部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对策研究——基于比较优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视角
随着我国面临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西部地区迎来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在未来10年西部大开发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的战略背景下,如何利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来提升西部自我发展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从西部以比较优势对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视角出发,提出提升西部自我发展能力的模式,并从西部比较优势产业筛选、人才和资金现状改善方面探讨了保障这一模式实施的对策。
2012 Vol. 29 (6): 44-47 [摘要] ( 495 ) [HTML 0KB] [PDF 1170KB] ( 224 )
产业技术进步
48 夏阳;顾新;
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推进模式研究
产业集群创新作为自主创新的一种全新模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由于各产业集群的产业类型多样,集群的结构不同等因素,使推进产业集群创新的模式也不尽相同。通过分析我国产业集群的现状,提出了产业集群创新存在的优势及劣势,并基于波特对于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将我国现有产业集群分为典型的3种结构,分别提出了它们自主创新的推进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论证了产业集群不同阶段所适应的推进模式。最后,针对如何推进我国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提出建议。
2012 Vol. 29 (6): 48-51 [摘要] ( 534 ) [HTML 0KB] [PDF 902KB] ( 244 )
52 田中禾;孙权;
集聚经济下产业集群内竞合行为的演化博弈——基于ESS策略的复制者动态分析
基于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互动及竞争互动两种行为,建立了横向对称博弈及纵向不对称博弈模型,分析了集聚经济下产业集群内竞合行为的二次博弈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集聚经济下集群内竞合行为的演化博弈结果主要取决于违约成本、边际运输成本、边际交易成本、博弈双方的初始状态等因素,最后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2012 Vol. 29 (6): 52-56 [摘要] ( 472 ) [HTML 0KB] [PDF 1219KB] ( 286 )
57 王衍;张培锋;潘杏梅;
基于产业集群科技创新的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研究
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资源作为支撑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要战略资源,在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阐述了基于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开展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的背景和必要性,分析了现有科技创新活动中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的现状,提出了产业集群科技创新的信息资源组织与知识服务对策建议。
2012 Vol. 29 (6): 57-61 [摘要] ( 531 ) [HTML 0KB] [PDF 1099KB] ( 237 )
62 刘林舟;武博;孙文霞;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发展模型研究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是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载体。联盟的运作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本身的稳定性,为此,将联盟作为一个共生的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在分析影响联盟稳定性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联盟的Lorka-Volterra方程,并运用分析轨线走向的方法来分析联盟的稳定性。最终得出,要使联盟稳定发展,就必须使联盟各成员处于互惠共生状态。这对促进联盟的持续发展,提高其竞争力开拓了新的思路。
2012 Vol. 29 (6): 62-64 [摘要] ( 534 ) [HTML 0KB] [PDF 615KB] ( 282 )
65 段婕;刘勇;王艳红;
基于DEA改进模型的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实证研究
基于2007-2009年的统计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并运用改进的DEA评价模型,对我国装备制造业7大类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各行业技术创新效率普遍不高,对创新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改进的DEA方法不仅为较少决策单元的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提高装备制造业各大类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2012 Vol. 29 (6): 65-69 [摘要] ( 580 ) [HTML 0KB] [PDF 742KB] ( 263 )
企业创新管理
70 李敦瑞;
基于污染密集产业转移的FDI环境外部性代际效应研究
在我国引入的FDI中,有相当部分是随着污染密集产业转移而进入的,这产生了与日俱增的环境压力。从代际关系入手可知,引入污染密集产业会使后代人在环境资源产权的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虽然短期内会带来生产的效率,但这是以损害代际公平为代价的;从代际福利的角度来看,若综合考虑环境质量与经济效益,则这种生产的效率实际上是"无效"的,因而需要将对FDI的利用纳入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中,以利于可持续发展。
2012 Vol. 29 (6): 70-72 [摘要] ( 496 ) [HTML 0KB] [PDF 800KB] ( 258 )
73 周贵川;揭筱纹;
企业间合作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研究
通过文献回顾总结了几种较为典型的影响企业间合作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因素,据此提出了研究假设,并于2010-2011年对103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建立逐步回归模型,对资源因素、合作利益、技术能力与企业间合作技术创新模式选择间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不同合作动机对各影响因素与合作技术创新模式选择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得出若干结论与启示,为企业选择适合的合作模式,继而提升企业间合作技术创新绩效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2012 Vol. 29 (6): 73-78 [摘要] ( 574 ) [HTML 0KB] [PDF 922KB] ( 244 )
79 韩钢;李随成;
高科技中小企业专利技术质押融资业务的信贷合约设计
高科技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缺失,没有不动产提供给银行进行抵押贷款,专利技术质押融资成为解决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之一。分析了专利技术质押融资过程中的风险点——专利技术价值评估、专利技术交易市场的流动性以及交易成本,并对专利技术质押融资的质押率以及银行承担的风险敞口等参数设定给出了数学模型,为银行开展专利技术质押融资提供了参考。
2012 Vol. 29 (6): 79-82 [摘要] ( 511 ) [HTML 0KB] [PDF 742KB] ( 240 )
82 张雷;
更新换代期易逝性高新技术产品分销网络优化
针对易逝性高新技术产品更新换代期内新、老产品共存的特征,以一个工厂、多个分销中心、多个市场的供应链为背景,考虑了时间、价格、替代率对更新换代期内新、老产品需求量的影响;以更新换代期全部产品盈利最大化为目标函数,以响应时间、流量均衡为约束条件,构建了0~1混合整数非线性优化模型;并利用lingo9.0软件设计算法程序求解确定了新、老产品的价格、响应时间、替代率、生产规模、运输方式以及存储位置,为解决更新换代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新、老产品结构组成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方法。
2012 Vol. 29 (6): 82-85 [摘要] ( 455 ) [HTML 0KB] [PDF 1007KB] ( 201 )
86 孙玉飞;
基于SECI模型的航天企业知识创新与质量持续改进关系研究
航天企业是知识密集型企业,质量是航天产品的生命线。在航天企业质量管理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知识活动。国内外学术界已开始针对知识管理与质量管理关系的研究,但缺乏来自具体领域的实证研究。根据SECI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航天企业的知识创新过程和质量持续改进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的社会化、外部化、整合化、内部化对航天企业质量的持续改进有积极影响。
2012 Vol. 29 (6): 86-89 [摘要] ( 507 ) [HTML 0KB] [PDF 1072KB] ( 258 )
科技法制与政策
90 马治国;李晓鸣;
科学技术进步地方性立法比较研究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在2007年的修订,拥有地方立法权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纷纷制订与之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比较研究了新近颁布的多个地方科技进步条例,分析其在章节结构、条款上存在的差异,从而归纳出制订此类法规应注意的问题。
2012 Vol. 29 (6): 90-95 [摘要] ( 579 ) [HTML 0KB] [PDF 1073KB] ( 212 )
96 刘远翔;
美国科技体系治理结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当今时代,科技日益成为各国竞争的主要内容和手段。美国国际地位的取得与其卓有成效的科技体系治理结构密切相关,研究美国的科技治理结构给美国科技发展带来的成效,总结美国科技治理结构的特点及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完善科技治理结构,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2 Vol. 29 (6): 96-99 [摘要] ( 553 ) [HTML 0KB] [PDF 798KB] ( 386 )
100 徐顽强;金曼;张红方;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政策激励研究
在对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政策激励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示范区"先行先试"优惠政策,创造性地提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政策激励的优化对策。
2012 Vol. 29 (6): 100-103 [摘要] ( 531 ) [HTML 0KB] [PDF 837KB] ( 237 )
104 牛君;
碳关税与战略性自主创新政策
从"碳关税"对我国对外贸易战略和对外贸易企业的影响入手,提出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必须以战略性自主创新政策理论为指导,政府和企业必须采取一系列对策应对"碳关税"这一新的贸易壁垒。
2012 Vol. 29 (6): 104-107 [摘要] ( 598 ) [HTML 0KB] [PDF 831KB] ( 259 )
评价与预见
108 汤汇浩;
科技金融创新中的风险与政府对策
系统分析了我国科技金融创新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风险投资、银行贷款、科技保险中存在的相关风险,认为目前需要政府进一步介入,并通过加强科技金融信息体系建设,着力完善风险投资体制,深化改革银行贷款制度,加快拓展科技保险业务,进一步改善政府资金扶持,大力夯实科技金融发展基础,以降低、分散、补偿和规避科技金融风险。
2012 Vol. 29 (6): 108-111 [摘要] ( 497 ) [HTML 0KB] [PDF 855KB] ( 355 )
112 崔颖;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河南科技创新人才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科技创新人才作为竞争和科技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第一战略资源,而科技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是影响科技人才作用发挥的根本因素。系统阐述了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创新能力的现状,并对比分析了郑州市和其它14个副省级城市在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根据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创新能力评价模型。
2012 Vol. 29 (6): 112-116 [摘要] ( 571 ) [HTML 0KB] [PDF 830KB] ( 352 )
117 田新豹;芦彩梅;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高新区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我国高新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园区经济规模得到了快速的扩张。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园区间发展不均衡的现象。通过对现有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的研究,提出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全国54个高新区进行评价,并在因子评价过程中将影响因子归纳为经济发展总量因子、经济发展速度因子、经济发展效益因子、经济贡献因子和产业结构因子5个方面。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自身发展差异性、区域不平衡性和发展基础条件差异性3个方面对高新区发展的差异性进行分析。
2012 Vol. 29 (6): 117-122 [摘要] ( 515 ) [HTML 0KB] [PDF 926KB] ( 220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23 吴继英;赵喜仓;
企业知识产权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立足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从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4个方面,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组成的企业知识产权统计指标体系;在梳理企业知识产权数据流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知识产权统计指标体系的实施方案。
2012 Vol. 29 (6): 123-127 [摘要] ( 503 ) [HTML 0KB] [PDF 815KB] ( 245 )
128 李文博;
集群情景下企业知识网络研究前沿探析与中国问题展望
集群情景下的企业知识网络研究是目前管理学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对企业知识网络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引入动态演化、复杂系统、最佳实践等理论,对不同视角下企业知识网络的近期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构建了我国企业知识网络问题研究的框架体系。
2012 Vol. 29 (6): 128-132 [摘要] ( 547 ) [HTML 0KB] [PDF 962KB] ( 241 )
133 古志文;肖仙桃;陈利涛;
企业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能力关联研究
企业明言知识、缄默知识分别以不同的特征和方式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关联。针对企业明言知识、缄默知识在内容上的重合部分和未重合部分,提出企业共同知识、企业遗存知识、企业深潜知识的概念,进一步深入分析企业明言知识、缄默知识相互转化及一致性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012 Vol. 29 (6): 133-136 [摘要] ( 559 ) [HTML 0KB] [PDF 869KB] ( 238 )
人才与教育
137 江红艳;孙配贞;何浏;
工作资源对企业研发人员工作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
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广州等地区企业的研发人员为调查对象,探讨了工作资源对研发人员工作投入的影响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工作资源对工作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心理资本在工作资源与工作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2012 Vol. 29 (6): 137-141 [摘要] ( 554 ) [HTML 0KB] [PDF 992KB] ( 455 )
142 徐岩;胡斌;王元元;
基于尖点突变理论的知识型员工组织承诺建立—破坏的动力学分析
利用尖点突变理论来解释知识型员工组织承诺演化的动力学机制及其特征,把组织承诺作为状态变量,把能有效预测组织承诺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支持作为控制变量,针对武汉IT企业调研数据,利用cuspfit软件定量地拟合出了尖点突变模型。通过分析发现,工作满意度作为正则因子、组织支持作为分歧因子,共同影响组织承诺的突变机制:①组织承诺由建立到破坏的突变是源于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支持变量穿过分歧集合时产生的自组织相变;②承诺一旦被破坏就很难重新建立起来,是源于这种突变机制的滞后效应;③当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支持取值在分歧集合内部时,组织承诺演化均衡态的选择(建立或者破坏)取决于员工承诺的初始水平。
2012 Vol. 29 (6): 142-146 [摘要] ( 560 ) [HTML 0KB] [PDF 966KB] ( 204 )
147 张娟;刘威;
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
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的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由负责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职能部门,演变为目前的职能部门模式、公司模式和研究院模式3种基本类型。随着高校技术转移业务量的增加和专业程度的提高,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组织结构也在从简单的职能制向矩阵式或事业部形式演变。分析认为,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组织方式。
2012 Vol. 29 (6): 147-150 [摘要] ( 532 ) [HTML 0KB] [PDF 766KB] ( 194 )
151 郭强;夏向阳;赵莉;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以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内涵为切入点,通过追溯已有文献,系统梳理了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六大内部因素,即科技成果的特性、转化意愿、传授能力、关系信任、吸收能力、转化能力,以及科技中介服务能力、政策与制度促进和社会文化塑造三大外部影响因素,最后针对高校、企业、政府、科技中介机构以及专业媒体,提出对策建议。
2012 Vol. 29 (6): 151-153 [摘要] ( 526 ) [HTML 0KB] [PDF 713KB] ( 459 )
综述
154 张利斌;钟复平;涂慧;
众包问题研究综述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自由、开放、平等、协作为主要特点的众包越来越受到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的欢迎。从众包与民主化创新、众包与外包的关系、众包兴起的原因、大众参与众包的动机、众包对发包企业的意义、促进众包发展的建议等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2012 Vol. 29 (6): 154-160 [摘要] ( 524 ) [HTML 0KB] [PDF 1332KB] ( 599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