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年 30卷 3期
刊出日期:2013-02-10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汪波;陈超逸;于维平
基于云计算的产学研协同合作研究
结合云计算技术的特点与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建立了基于云计算的产学研协同合作模型,以解决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在多阶段、多合作方、多合作方式情况下的实际操作难点问题。重点介绍了动态混合云的建立方法、协同匹配度的测量方法以及各层合作云与平台模块的功能。根据合作的不同阶段,分析了基于云计算的产学研协同合作机制,并且介绍了产学研协同合作的流程,总结了合作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2013 Vol. 30 (3): 1-4 [摘要] ( 653 ) [HTML 0KB] [PDF 2062KB] ( 487 )
5 曹达华;朱桂龙;邓颖翔
吸收能力对校企合作绩效的影响
以企业吸收能力为校企合作绩效影响因素的突破口,重点分析了企业吸收能力在校企合作情境下的具体表现形式,并详细讨论了吸收能力影响校企合作绩效的中间过程环节,旨在揭示吸收能力影响校企合作绩效的过程机理。然后通过组织层面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收集经验数据,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调节变量检验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潜在吸收能力会通过合作正式化中介影响校企合作绩效;企业的实际吸收能力会通过信息交换中介影响校企合作绩效;企业的实际吸收能力会通过粘滞知识转移中介影响校企合作绩效。
2013 Vol. 30 (3): 5-9 [摘要] ( 624 ) [HTML 0KB] [PDF 1448KB] ( 260 )
10 栾春娟;
网络中心性指标在技术测度中的应用
探索网络中心性指标在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群)和共性技术测度中的应用,将丰富和发展技术测度研究的定量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中介中心度适合作为关键技术的测度指标,特征向量中心度适合作为核心技术群的测度指标,网络多重测量中心度适合作为共性技术的测度指标。
2013 Vol. 30 (3): 10-12 [摘要] ( 549 ) [HTML 0KB] [PDF 2563KB] ( 253 )
13 邹燕;祁怀锦
R&D资本化模型研究
IAS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R&D投资采取有条件的资本化处理,但资本化非定量的主观条件降低了准则的可执行性。因此,基于资产价值与盈余之间的基本关系构建了R&D投资与其经济利益实现之间的函数,由此推算出摊销率及资本化率,运用估值模型评估了R&D投资收益率及风险,最后,用我国上市公司的R&D数据论证了模型。实证研究表明,我国R&D资本化存在盈余管理行为,阻碍了资本化的信号传递机制,R&D资产确认存在泡沫,掩盖了R&D投资经济利益实现的经济本质。
2013 Vol. 30 (3): 13-17 [摘要] ( 578 ) [HTML 0KB] [PDF 1363KB] ( 321 )
18 杨剑;李勇军;梁樑
基于效率与公平视角的研发补贴分配DEA模型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固定预算的政府研发补贴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改进现有的CCR效率模型,将补贴作为一种新的投入要素,充分考虑各项目获得一定补贴后的相对效率和全部补贴的整体效率,结合公平原则构建了政府研发补贴分配的DEA模型,算例分析表明,该分配模型具有有效性和合理性。
2013 Vol. 30 (3): 18-21 [摘要] ( 547 ) [HTML 0KB] [PDF 1087KB] ( 305 )
22 王敬华;丁自立;马洪义;钟春艳
关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绩效管理的思考与对策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是以实现管理的经济、效率、效益和公平为目标的全新管理模式。将绩效管理引入到农业科技项目管理中,是科技管理改革的趋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实施10年来,突出国家目标,定位明确,取得了显著成效和宝贵经验。在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管理过程中,开展了一些转化资金绩效管理和评价工作。进一步做好对成果转化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价,改进和完善过程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效率,对加快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13 Vol. 30 (3): 22-24 [摘要] ( 702 ) [HTML 0KB] [PDF 1036KB] ( 255 )
区域科学发展
25 支华炜;杜纲;解百臣
科技带动视角下的区域低碳经济效率研究
在各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具有重要带动作用。通过建立表征科技投入与“降碳”产出的指标体系,对中国内地30个省级区域(西藏由于数据缺失,未纳入统计范畴)2006-2009年低碳经济效率进行了测度。将动态效率增长、静态效率评价及投影分析相结合,细致分析了各地区低碳经济效率水平、分布特征、变化动因和改进重点。研究发现,全国低碳效率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态势,地区经济水平与低碳发展效率相背离的现象应当引起关注;科技投入的支持重点应当向“节能降碳”领域进一步倾斜;高等学校应当在低碳技术开发领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2013 Vol. 30 (3): 25-31 [摘要] ( 667 ) [HTML 0KB] [PDF 1929KB] ( 286 )
32 郑立群;张宇
我国省区低碳发展特征与目标研究
通过对我国各省区低碳发展特征的分析,明确其在减少碳排放目标上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脱钩理论为基础,设计出低碳发展弹性系数和能源碳排放结构弹性系数,分别从碳排放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程度和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变化两个角度反映区域“增量”碳排放特征,采用2005-2009年我国各省区直接和终端能源消耗量数据对两个弹性系数进行了测算。基于碳排放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了“存量”碳排放对区域低碳发展的影响,并利用我国各省区2005-2009年的数据进行了具体测算,采用聚类分析法综合3种特征的分类结果,对我国各省区的低碳发展目标进行了初步定位。
2013 Vol. 30 (3): 32-36 [摘要] ( 689 ) [HTML 0KB] [PDF 1607KB] ( 233 )
37 李健;尹姣姣
面向生态工业园区的环境资源外包运行模式研究
随着人们对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的关注,园区内的“三废”及能源管理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生态工业园区环境资源外包总体运行模式的分析,从废物流集中的角度提出了横向-中介虚拟一体化的外包模式,从能源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开放式合同能源管理的外包模式。系统地分析了这两种模式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老工业基地生态改造和新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实施建议。
2013 Vol. 30 (3): 37-40 [摘要] ( 577 ) [HTML 0KB] [PDF 1833KB] ( 219 )
41 周运兰;郑军
我国西部地区创业风险投资与高科技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新形势下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技术进步是应对环境问题和发展瓶颈的有力武器之一。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创业风险投资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扶持力度、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以改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等方面提出解决思路,以壮大我国西部地区风险投资规模,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带动我国西部地区经济腾飞,使西部地区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3 Vol. 30 (3): 41-46 [摘要] ( 599 ) [HTML 0KB] [PDF 1853KB] ( 315 )
47 张彦红;范勇;田晓琴
2008-2011年贵州省区域创新能力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
区域创新能力决定着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国内对区域创新的研究较多,但针对西部地区尤其是贵州省的区域创新研究文献却不多。首先分析了2008-2011年贵州省区域创新能力状况,并把贵州省与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4个省区创新能力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结合贵州省实际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以期为贵州省制定下一步区域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2013 Vol. 30 (3): 47-50 [摘要] ( 671 ) [HTML 0KB] [PDF 1151KB] ( 255 )
产业技术进步
51 龚惠群;黄超;梅姝娥;仲伟俊
全球化背景下新兴产业发展路径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当前我国正在处于发展新兴产业的关键时期,研究全球化背景下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研究并总结了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新兴产业的典型路径,随后分析了这些路径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对我国发展新兴产业提出了相关建议。
2013 Vol. 30 (3): 51-54 [摘要] ( 664 ) [HTML 0KB] [PDF 1173KB] ( 243 )
55 严奇春;和金生
知识创新视角下的产业融合分析
针对当前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从知识创新角度,对产业融合的知识发展活动进行分析,认为产业融合过程就是知识创造和知识扩散过程,揭示了产业融合的发展动因与规律,并根据不同产业融合环节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013 Vol. 30 (3): 55-59 [摘要] ( 534 ) [HTML 0KB] [PDF 1583KB] ( 222 )
60 王欢芳;胡振华
产业集群中吸收能力、社会资本与隐性知识流动关系研究
产业集群中的隐性知识流动比显性知识流动更能创造价值,但由于隐性知识本身难以编码化,使得这种流动受到多方阻碍,难以自发进行。集群企业吸收能力和社会资本是影响产业集群内部隐性知识流动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构建集群中吸收能力、社会资本和隐性知识流动三者关系的理论模型,可以找到促进隐性知识流动的有效途径。
2013 Vol. 30 (3): 60-62 [摘要] ( 681 ) [HTML 0KB] [PDF 985KB] ( 295 )
企业创新管理
63 龙勇;刘誉豪
风险投资的非资本增值服务与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特殊的投资形式,不仅会为高新技术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风险资本家投入资本后还会为企业提供非资本增值服务,进而提升企业技术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最终获得较高回报。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非资本增值服务对企业提高技术能力有积极影响,得出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结论。
2013 Vol. 30 (3): 63-67 [摘要] ( 662 ) [HTML 0KB] [PDF 1492KB] ( 212 )
68 胡颖慧;陈伟
高技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自组织机制及协同竞争模型研究
运用自组织理论研究高技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过程;从宏观和微观视角探讨高技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造的自组织机制,建立协同竞争模型;运用Matlab软件对模型参数变化进行函数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讨论;从动态、定量角度探索高技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造、演化规律。
2013 Vol. 30 (3): 68-71 [摘要] ( 542 ) [HTML 0KB] [PDF 1886KB] ( 277 )
72 柳思维;熊曦;方晓萍
科技投入、自主知识产权与工业品牌成长
在国内外现有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全面系统地从具体行业和区域的角度对企业科技投入以及基于科技投入的自主知识产权产生与品牌成长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并根据湖南省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展开调查分析,运用Logit模型法对湖南省工业企业进行调查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政府的资金补贴以及企业科技投入力度等对工业品牌成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企业品牌信息散布的渠道、企业配套的社会支撑对工业品牌成长呈现不显著的负向作用。提出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扶持工业品牌成长,企业应进一步依托科技、知识产权来打造工业品牌竞争优势,社会各界应积极为工业品牌的形成和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2013 Vol. 30 (3): 72-77 [摘要] ( 629 ) [HTML 0KB] [PDF 1859KB] ( 280 )
78 张凤海;侯铁珊;欧珊;李晓红
技术创新与中小企业生命力关系实证研究
技术创新一直被认为是中小企业生存、成长和发展的关键。以我国267家中小企业为样本,对技术创新与企业生命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科研效率、科研投入和科研人员对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会正向影响企业生命力。
2013 Vol. 30 (3): 78-81 [摘要] ( 552 ) [HTML 0KB] [PDF 1274KB] ( 217 )
82 文竹;文宗川;长青
基于物场分析与IFR的小微企业管理改进与创新方法研究
小微企业的管理改进与创新必须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每一项改进都不宜导致企业现有组织结构的太大变化。利用物场分析的方法可突破惯性思维,帮助企业寻找存在的管理问题,而最终理想解的设立以及向其趋近过程中对资源的分析与充分利用,以及用最小的组织结构变动来实现每一次管理改进与创新的思想,可以为小微企业的管理改进与创新提供具体解决方案。
2013 Vol. 30 (3): 82-84 [摘要] ( 568 ) [HTML 0KB] [PDF 1391KB] ( 243 )
85 陈戈;徐宗玲
资源基础转变与科技代工企业升级
在短短5年间,台湾宏达电子由默默无闻的PDA代工企业成功升级为顶尖品牌智能手机制造商。宏达电子的案例为动态能力应用过程,特别是组织资源基础转变过程提供了丰富的实证经验。基于动态能力范式,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台湾宏达电子通过组织资源基础的4种转变方式:资源杠杆利用、全新资源创造、外部资源获取与原有资源释放,最终实现了由ODM向OBM的升级。
2013 Vol. 30 (3): 85-90 [摘要] ( 560 ) [HTML 0KB] [PDF 1697KB] ( 218 )
91 孙冰;赵健
工业企业创新氛围的结构分析及演化研究
应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工业企业创新氛围进行分析,使用来源于黑龙江省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从内部动力结构和外部结构两方面将创新氛围进行解构,得出管理动力、群体动力、控制力和市场动力4个动力因子,以及创新意识、创新压力、创新阻碍和创新自由度4个创新氛围主成分,并从5年的结构变化中得出创新氛围演化方向。最后根据以上研究,提出营造工业企业创新氛围的建议并提出以后的研究方向。
2013 Vol. 30 (3): 91-98 [摘要] ( 610 ) [HTML 0KB] [PDF 2002KB] ( 251 )
科技法制与政策
99 杨继明;冯俊文
从创新治理视角看我国科技宏观管理体制改革走向
长期以来,我国科技宏观管理着眼于研发链条的科研管理,如何走向围绕创新链条的多部门、多主体、跨领域的创新治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世界主要国家的创新治理实践进行分析和概括,并结合中国实际,从创新治理角度提出我国科技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2013 Vol. 30 (3): 99-103 [摘要] ( 579 ) [HTML 0KB] [PDF 1400KB] ( 247 )
104 费钟琳;魏巍
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府政策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的根本途径。政府扶持贯穿于新兴产业形成、巩固、持续发展的整个过程。目前针对新兴产业发展各阶段政策需求差异及政策有效性的研究较为少见。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框架下剖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调整期特征,结合理论和实践经验考量各阶段政策实施维度、手段及目标,提出理论命题与模型,为日后实证研究建立基础,同时提出政策启示以供决策参考。
2013 Vol. 30 (3): 104-107 [摘要] ( 696 ) [HTML 0KB] [PDF 1541KB] ( 312 )
108 夏力;李舒妤
政治关联视角下的政府补贴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
以2010-2011年创业板上市民营企业为样本,通过企业政治关联这一研究视角,实证研究了政府补贴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具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虽然可以获得更多的政府补贴收入,但其技术创新投入反而少于没有政治关联的企业,因此政府补贴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而没有政治关联的企业,政府补贴才会对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2013 Vol. 30 (3): 108-111 [摘要] ( 618 ) [HTML 0KB] [PDF 1147KB] ( 210 )
评价与预见
112 张赤东;罗亚非
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依存度指数及其应用
技术创新依存度指数可有效评价创新型企业对技术创新的依赖程度,发挥评价的政策导向作用。在把握创新型企业内涵与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创新型企业“4+1”指标体系,用行业平均数作为定量指标计算基准,克服了行业差异和类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2010年国家级创新型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技术创新依存度指数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2013 Vol. 30 (3): 112-116 [摘要] ( 521 ) [HTML 0KB] [PDF 1336KB] ( 221 )
117 牛玉颖;肖建华
智力资本视角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指标研究
针对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现有评价指标体系过多强调数量而忽视质量、过多重视直接产出而忽视间接产出的不足,从智力资本角度探讨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指标,为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立核心能力、提升长期绩效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3 Vol. 30 (3): 117-121 [摘要] ( 644 ) [HTML 0KB] [PDF 1709KB] ( 265 )
122 雷勋平;Robin Qiu
基于熵权可拓决策模型的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
科技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进行科技竞争力评价是提高科技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针对科技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基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与科技对社会经济的贡献3个维度,运用可拓学思想,结合信息熵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基于熵权可拓决策的科技竞争力评价模型。结合中部六省2009年的科技竞争力数据展开实证研究,分析了该模型在区域科技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2013 Vol. 30 (3): 122-127 [摘要] ( 613 ) [HTML 0KB] [PDF 1624KB] ( 211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28 张长征;蒋晓荣;徐海波
组织设计对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
传统的组织设计职能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显著。在剖析组织设计职能、知识共享机制的概念及其构成的基础上,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组织设计职能包括组织文化设计、组织结构设计、组织评价设计和组织激励设计4个构成要素,知识共享机制则包括知识共享理念基础、知识共享结构基础、知识共享导向机制和知识共享激励机制4个构成要素。其中,组织文化设计奠定了知识共享的理念基础,解决了知识共享中的信任问题;组织结构设计奠定了知识共享的结构基础,解决了知识共享的渠道能力问题;组织评价设计强化了知识共享的导向机制,解决了知识共享的资源协调问题;而组织激励设计则强化了知识共享激励机制,解决了知识共享的动机强化问题。
2013 Vol. 30 (3): 128-133 [摘要] ( 647 ) [HTML 0KB] [PDF 0KB] ( 25 )
134 朱志红;薛大维
基于核心流程的知识管理审计模型
在分析现有知识管理审计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核心流程的知识管理审计模型。基于核心流程的知识管理审计模型包含10个步骤:获取企业战略信息并确认企业流程;确认企业核心流程并设立评价标准;对企业核心流程进行排序并选择;确认关键人物;与关键人物会谈;获取知识库存;分析知识流;绘制知识图谱;形成知识审计报告;持续开展知识再审计。周期性地应用该模型是审计企业关键知识的有效策略,有利于识别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循环应用该模型后,有可能判别企业是否具有有价值的资产、知识流量和良好的氛围以实施知识管理。
2013 Vol. 30 (3): 134-137 [摘要] ( 537 ) [HTML 0KB] [PDF 1924KB] ( 287 )
人才与教育
138 罗兴鹏;张向前
知识型人才不确定性研究
不确定性是知识型人才的重要特征。通过分析不确定性相关研究成果,提出知识型人才不确定性的内涵,分析影响知识型人才不确定性的因素,对知识型人才不确定性进行分类,并运用熵理论度量知识型人才的不确定性。基于和谐管理理论,提出了消减知识型人才不确定性的思路。
2013 Vol. 30 (3): 138-142 [摘要] ( 568 ) [HTML 0KB] [PDF 1284KB] ( 307 )
143 王元元;余嘉元;李杨;潘月强
知识型员工认知负荷对绩效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武汉某研究院310名研发人员,探讨组织氛围、认知负荷和人格特征对知识型员工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工龄对知识型员工绩效的影响显著,工作3年以上员工的关系绩效与创新绩效显著高于工作1年以下的员工;知识型员工的4种绩效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关系绩效最高, 其次是创新绩效、学习绩效, 任务绩效最低;认知负荷在组织氛围与员工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中介作用受到人格因素的调节, 即认知负荷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2013 Vol. 30 (3): 143-147 [摘要] ( 621 ) [HTML 0KB] [PDF 1986KB] ( 367 )
148 张钢;崔红云
冲突不对称的前因:一个基于过程观的分析
关于团队内冲突的研究大多假定所有成员感知到相同程度的冲突,而实际上团队内存在冲突不对称的现象,即团队成员对冲突可能存在不同的感知,且其程度会对团队及个体绩效产生显著影响。在综述已有关于冲突不对称研究的基础上,从冲突的过程观视角探讨了冲突不对称产生的前因以及避免和减小冲突不对称的方法,并在个体层面分析了冲突不对称的内在构成。
2013 Vol. 30 (3): 148-152 [摘要] ( 541 ) [HTML 0KB] [PDF 1713KB] ( 234 )
153 杨忠泰;
完善高校科研评价的思考
我国高校科研评价普遍推行以科研业绩点和科研成果数量为核心的计量评价方法,主要用以评价高水平的自然科学成果。虽然具有简单易行和便于操作的优点,但如果将其简单套用和无限扩大,在实施中不仅会严重违背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还会引发部分教师急功近利和单打独斗的行为,造成学科发展的不平衡,不利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因此,根据事物同类可比的原则,结合科学研究的不同类型、学科的不同门类、研究者的不同年龄阶段和职称层次特点,针对研究内容、性质、目标与任务等各方面的差异,赋予各类科研工作以不同的评价内涵和要求,采用分类分层评价方法,适度淡化科研评价激励的约束功能,营造宽松的科研环境。
2013 Vol. 30 (3): 153-156 [摘要] ( 682 ) [HTML 0KB] [PDF 1462KB] ( 224 )
综述
157 段云龙;刘春林;李毅
企业持续创新机遇管理理论研究述评
基于企业持续创新与机遇管理的重大意义,创新学者提出了企业持续创新机遇的概念,并对其概念、特性进行了研究。结合企业持续创新理论和机遇管理理论对企业持续创新机遇管理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评述,认为当前企业持续创新理论的研究较多,而机遇管理理论的研究较少,尤其缺乏机遇管理理论应用于企业持续创新管理的文献。综合企业持续创新机遇管理理论的研究现状,提出机遇决策问题、智能化的机遇管理以及营造机遇是企业持续创新机遇管理理论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2013 Vol. 30 (3): 157-160 [摘要] ( 603 ) [HTML 0KB] [PDF 2344KB] ( 286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