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年 30卷 5期
刊出日期:2013-03-10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王守文;徐顽强
科技类基金会发展现状、动因与趋势
分析了91个全国性科技类基金会的业务主管单位、行业与区域分布、能力构成、主体类型4个方面的发展现状,探讨了科技类基金会蓬勃发展的动因,对未来我国科技类基金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2013 Vol. 30 (5): 1-5 [摘要] ( 842 ) [HTML 0KB] [PDF 1166KB] ( 322 )
6 蒋玉石;康宇航
适配型创新模式研究:基于奇瑞集团的案例分析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管理、组织、市场、文化和人才五要素协同作用影响下的适配型创新模式理论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奇瑞集团自主创新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适配型创新模式将企业的管理要素、组织要素、人才要素、市场要素和文化要素与技术创新相适配,是企业保持持续创新能力的基础和保障。
2013 Vol. 30 (5): 6-10 [摘要] ( 812 ) [HTML 0KB] [PDF 1148KB] ( 250 )
11 蔡翔;刘晓正
官产学创新模式测度
借鉴Leydesdorff的“三螺旋定量算法”,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国家级科研基金项目为数据来源,通过与重庆、广东的对比分析,对其所反映的官产学互动关系进行定量研究。
2013 Vol. 30 (5): 11-15 [摘要] ( 666 ) [HTML 0KB] [PDF 1339KB] ( 267 )
16 黄俊;翟浩淼;万妍纾;陈宗霞
联盟共同信任、信任差异与研发联盟绩效风险
基于国内汽车行业的纵向研发联盟企业数据,构建并验证了联盟共同信任对于联盟绩效风险的作用机理,揭示了联盟组织间的信任差异对于联盟信任与联盟绩效风险关系的调节效应。实证发现,联盟共同信任对于研发联盟绩效风险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联盟组织之间的信任差异对于研发联盟绩效风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联盟组织之间的信任差异对于研发联盟共同信任与联盟绩效风险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负向调节效应,联盟组织之间的信任差异越小,联盟共同信任对于研发联盟绩效风险的负向影响就越大;联盟组织之间的信任差异越大,信任对于研发联盟绩效风险的负向影响就越小。
2013 Vol. 30 (5): 16-21 [摘要] ( 791 ) [HTML 0KB] [PDF 862KB] ( 273 )
22 马柯航;
虚拟整合供应网络能力理论架构
基于核心能力和能力要素重构的原因,经营全球性市场的企业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供应商提供必要的辅助能力,以进行全球化的设计、生产、市场营销及物流营运,因此研究虚拟整合供应网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从开放的视角对虚拟整合供应网络进行了界定,指出其是在虚拟开放式环境中形成的一种动态整合能力。进而利用奎因的竞争价值方法将虚拟整合供应网络能力的维度划分为网络创新能力、网络感知能力、网络整合能力和网络知识能力。
2013 Vol. 30 (5): 22-26 [摘要] ( 720 ) [HTML 0KB] [PDF 849KB] ( 251 )
27 朱跃钊;陈红喜;赵智敏
基于B-S定价模型的碳排放权交易定价研究
碳排放权交易已成为欧美等国实现低成本减排的市场化手段之一。我国碳减排潜力巨大,但是目前还缺乏完善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及其相应的定价机制。在全球碳交易背景下,我国定价话语权的缺失带来了严峻挑战,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多层次一体化的碳交易定价机制,是建立健全碳市场,提高碳排放权交易及减排效率,扭转我国在国际碳交易中不利地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议题。
2013 Vol. 30 (5): 27-30 [摘要] ( 814 ) [HTML 0KB] [PDF 854KB] ( 565 )
区域科学发展
31 滕堂伟;
国家高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研究
我国国家高新区历经多次转型发展,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成若干个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是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全面提升期的战略目标。为此,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引导、规范、调控转型发展的进程。从创新创业环境、创新要素集聚度、创新能力、产业能力、全球竞争力等5个维度建立了评价体系,设计了22个具体指标。对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三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行了实证检验,提出了国家高新区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2013 Vol. 30 (5): 31-36 [摘要] ( 815 ) [HTML 0KB] [PDF 1133KB] ( 365 )
37 战炤磊;
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突出难题与推进机制
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不仅能够为区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系统的动力支撑,而且能够为区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先进样本。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在自主创新意愿、区域利益分歧、自主创新效率、科技成果转化、城市产业定位、资源环境约束等方面存在诸多突出难题。因此,必须系统完善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推进机制,包括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关键创新资源共享机制、重大项目合作创新机制、跨区域部门组织领导机制、危机事件预警与应急机制、建设成果评价反馈机制等。
2013 Vol. 30 (5): 37-41 [摘要] ( 989 ) [HTML 0KB] [PDF 961KB] ( 291 )
42 曾鹏;陈芬
我国十大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特征比较研究
研究我国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对完善我国城市群城市体系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发挥各级城市的区域中心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综合运用城市首位度、四城市指数分析法和分形理论,从我国十大城市群的位序-规模、分维数和人、财、物、信息的回归方程比较入手,探寻我国十大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水平的异同点及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群的城市人口规模趋于分散,而经济规模则趋于集中,中部地区城市群的城市规模结构较为合理。我国十大城市群在人流、财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规模结构方面呈现出东部地区城市群结构趋于集中、中部地区城市群结构合理、西部地区城市群结构特征不明显的凸型结构模式。
2013 Vol. 30 (5): 42-46 [摘要] ( 740 ) [HTML 0KB] [PDF 853KB] ( 255 )
47 张怀民;杨丹
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选择:武汉文化软实力发展研究
对城市文化软实力进行了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文化软实力在城市竞争力与区域发展上的相互关系。分析了提升武汉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武汉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从实施文化产业集群战略、促进“政府—社会—市民”三元互动、打造特色城市文化标签和建立城市主题文化教育长效机制4个方面着手,对提升武汉文化软实力提出了建议。
2013 Vol. 30 (5): 47-51 [摘要] ( 744 ) [HTML 0KB] [PDF 1039KB] ( 223 )
产业技术进步
52 林玮;张向前
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力是衡量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通过构建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模型,以R&D人员投入强度、R&D经费投入强度、国际市场占有率和贸易竞争力指数4个指标分析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通过营造有利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以产业转移谋求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合理布局、加大技术密集型产业研发资源投入力度、优化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结构、走技术密集型与资金集型相结合的道路以及积极协调国内外两个市场等措施,提升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力。
2013 Vol. 30 (5): 52-59 [摘要] ( 830 ) [HTML 0KB] [PDF 1560KB] ( 424 )
60 初钊鹏;王铮
R&D产业化耦合机制研究
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市场导向的R&D产品交易是R&D产业形成的重要标志,R&D产业是以R&D产品作为交易品的产业,并以产业价值链实现R&D产品价值创造、传递、转移和增值的全过程。R&D产业价值链中存在研究开发阶段、创新发展阶段、市场转化阶段纵向一体化的价值创造耦合,以及产学研创新网络的R&D组织产业集群耦合。对深圳市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深圳市R&D产业价值链存在后向一体化耦合机制,而完善的产学研创新网络促使其R&D产业价值链从市场终端向价值创造的基础性、原创性创新源头后向一体化整合延伸。
2013 Vol. 30 (5): 60-64 [摘要] ( 718 ) [HTML 0KB] [PDF 815KB] ( 255 )
65 陆文聪;胡雷芳;祁慧博
知识密集型产业集群发展动力机制模型构建
产业集群发展动力机制问题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问题。首先明确了产业集群发展动力机制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人力资本集聚视角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集群发展动力机制模型,并对模型的构成要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清晰地呈现了知识密集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构成要素和作用机制。
2013 Vol. 30 (5): 65-68 [摘要] ( 743 ) [HTML 0KB] [PDF 810KB] ( 230 )
69 杨艳;胡蓓
创业人才嵌入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与层次结构研究
从嵌入理论的视角提出了创业人才嵌入产业集群的现象和概念,认为产业集群对创业人才的孵化影响是通过产业集群嵌入完成的。创业人才嵌入产业集群的原因有三:一是产业集群的非交易依赖性,二是创业资源的依赖性,三是产业集群创业支持系统的复杂性。归纳总结了创业人才嵌入产业集群的层次结构,分别为:制度嵌入、网络嵌入和个人关系嵌入。
2013 Vol. 30 (5): 69-73 [摘要] ( 701 ) [HTML 0KB] [PDF 935KB] ( 233 )
74 王同涛;刘桂成;王新东;林才顺
燃料电池产业最新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燃料电池技术清洁、高效、无污染,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技术,也是近年来各国争相占领的新能源技术制高点之一。介绍了全球范围内燃料电池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制约燃料电池技术产业化的瓶颈问题,提出了未来中国发展燃料电池技术的方向。
2013 Vol. 30 (5): 74-77 [摘要] ( 624 ) [HTML 0KB] [PDF 745KB] ( 277 )
企业创新管理
78 吴旭云;贺小刚;郝影利
创业导向、网络嵌入与创业型企业成长关系研究
网络嵌入对创业型企业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文献研究结论的差异体现了相关作用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明晰。以企业家网络规模作为企业家网络嵌入性的代表变量,把企业家网络嵌入、企业创业导向和创业型企业成长绩效三者结合起来,运用172家创业型企业数据,实证研究多因素交互作用下创业导向对企业家网络嵌入性与创业型企业成长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创业导向负向调节企业家横向网络规模与创业型企业成长绩效之间的关系,企业创业导向正向调节企业家纵向网络规模与创业型企业成长绩效之间的关系。理论贡献主要在于将创业导向作为调节变量引入实证研究,并构建了一个反映企业家网络、企业环境与企业绩效三者作用关系的理论模型。
2013 Vol. 30 (5): 78-84 [摘要] ( 718 ) [HTML 0KB] [PDF 1080KB] ( 257 )
85 史丽萍;唐书林;苑婧婷
组织记忆对在位企业破坏性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
大量实践表明,在位企业会出现破坏性创新和维持性创新共存的现象。以“突触”为原型建立了在位企业的破坏性创新双通道突触模型,该模型较好地描述了在位企业两种创新之间的竞争机制。以双通道突触模型为基础,分析了组织长时记忆和组织交互记忆的运行过程,构建了在位企业的组织记忆模型,并指出组织记忆对在位企业破坏性创新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在位企业克服组织记忆的措施,以增加破坏性创新的成功几率。
2013 Vol. 30 (5): 85-89 [摘要] ( 666 ) [HTML 0KB] [PDF 1675KB] ( 233 )
90 高顺成;
企业服务创新来源及其演进阶段发展条件研究
从企业角度拓展了服务创新的概念,分析了企业服务创新原始思想的各种来源,划分了服务创新所经历的7个阶段,绘出了企业服务创新演进阶段流程图,探讨了每一阶段所需的条件,以期为企业提升服务创新能力和增强持续竞争力提供借鉴。
2013 Vol. 30 (5): 90-94 [摘要] ( 608 ) [HTML 0KB] [PDF 1704KB] ( 391 )
95 王丽平;钱周春;梁晓琴
基于扎根理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衍生扩散内生动力研究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内生动力和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其中内生动力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衍生扩散的基础和根本。运用扎根理论,对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成长衍生扩散的内生动力进行案例调查与研究,得出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衍生扩散四个方面的内生动力,即企业家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管理制度和市场营销能力,为其它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衍生扩散提供经验参考。
2013 Vol. 30 (5): 95-100 [摘要] ( 740 ) [HTML 0KB] [PDF 3236KB] ( 254 )
101 廖丽平;刘绘珍;张光宇
高新技术企业与技术战略双边匹配研究
构建了高新技术企业客观实力评价指标和其技术战略选择主观意愿指标,对高新技术企业及其技术战略进行了双边匹配研究。在最大化企业客观实力、主观意愿与技术战略匹配的基础上,构建了多目标优化模型。使用基于函数隶属度的加权和方法,将多目标模型转换为单目标模型进行求解,通过求解得到高新技术企业与技术战略合理匹配的结果。实例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思路和结论对指导企业技术战略决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2013 Vol. 30 (5): 101-105 [摘要] ( 595 ) [HTML 0KB] [PDF 950KB] ( 232 )
科技法制与政策
106 徐明;
论生命科技的挑战与立法应对
现代社会生命科技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社会伦理道德观念以及自然界生命法则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生命科技发展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主要表现为:克隆和人造生命技术对自然生命产生的颠覆;器官移植技术在生命发展和生命健康维护中可能导致人的主体异化;在生命终结上,脑死亡对传统死亡标准的突破;基因杂交对自然生命秩序的扰乱等。应当在认清生命科技利弊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与禁止、推动与处罚、正反两面相结合的立法政策,合理地加以立法应对。
2013 Vol. 30 (5): 106-110 [摘要] ( 683 ) [HTML 0KB] [PDF 958KB] ( 243 )
111 杨洪涛;伏玉林
推进上海市公共研究机构创新的思路和策略
公共研究机构的运行绩效对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上海市公共研究机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上海市公共研究机构创新的总体思路,并从机构改革、资助模式和绩效评估3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策略。
2013 Vol. 30 (5): 111-115 [摘要] ( 668 ) [HTML 0KB] [PDF 1148KB] ( 246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16 卫洁;牛冲槐
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知识转移系统建模与仿真
基于系统科学理论提出了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知识转移复杂巨系统。从信息论角度描述了系统中个体间知识转移过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使用VensimPLE5.11软件实现了系统仿真。通过对科技知识转移量和科技知识失效量进行灵敏度分析,得出增进科技知识转移、提升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一些建议:适当缩小职位距离、制度距离、组织距离和关系距离,营造和谐工作环境,增强信任;降低科技知识隐含性;提高科技型人才的科技知识发送能力,增强科技知识吸收和学习动机;降低科技知识失效率。
2013 Vol. 30 (5): 116-121 [摘要] ( 642 ) [HTML 0KB] [PDF 1993KB] ( 275 )
122 刘红丽;梅亚豪
企业孵化器知识网络中节点在知识转移中的影响力测量
基于组织影响力理论,将企业孵化器知识网络中节点在知识转移中的影响力定义为该节点在网络中的知识地位,用该节点在网络知识转移中的影响指数来测量。识别了网络中节点间的主要知识转移活动,并确定了各类知识转移活动的权值,给出了节点对网络知识转移影响力的测量方法。最后以上海某企业孵化器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
2013 Vol. 30 (5): 122-127 [摘要] ( 733 ) [HTML 0KB] [PDF 808KB] ( 238 )
128 马雨蕾;李宗璋;文晓巍
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间技术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从知识管理视角出发,对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间的技术知识转移现象进行研究,探寻农业龙头企业知识转移意愿和能力,以及农户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对农业企业与农户间技术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通过大规模调查法获取数据并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农业龙头企业技术知识转移意愿、转移能力、农户学习意愿、学习能力对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间技术知识转移绩效存在正向影响。农业龙头企业技术知识转移意愿越强、技术知识转移能力越强,农户学习意愿越强、学习能力越强,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间技术知识转移绩效越好,反之越差。
2013 Vol. 30 (5): 128-131 [摘要] ( 717 ) [HTML 0KB] [PDF 751KB] ( 269 )
评价与预见
132 沈丽梅;
我国创新型企业测度研究
根据通用的量表开发程序,应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预测试和问卷研究方法。探讨了我国创新型企业测量指标。分别对问卷数据进行一阶因子分析和二阶因子分析后发现,创新型企业的测度要素包括创新资源、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和创新绩效,其中创新资源、创新文化、创新制度3个因素又能聚合成为一个二阶因子。由这4个要素构成的测量指标体系反映了创新型企业独特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能够体现创新型企业的独特性。
2013 Vol. 30 (5): 132-137 [摘要] ( 655 ) [HTML 0KB] [PDF 1400KB] ( 218 )
138 高艳红;杨建华;杨帆
技术先进性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估方法研究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技术先进性的研究现状,界定了技术先进性评价的概念;依据系统性、可行性、创新性、预期收益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构建了以技术性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基础的技术先进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各指标进行了定量、定性分析,并通过设定指标分值化标准,将其分值化;最后给出了简单实用的技术先进性评估方法。
2013 Vol. 30 (5): 138-142 [摘要] ( 1499 ) [HTML 0KB] [PDF 1319KB] ( 418 )
143 张宝生;郭齐江;付利娟;蒋荣方
引入高技术投资项目评估体系研究
科学的评估体系对于高技术投资项目的成功引入和风险控制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建立了包含技术能力、产业化预期、商业性运作和支撑体系4个维度在内的全面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各个指标制定了五级评估标准,确定了指标权重;最后构建了以模糊综合评价为基础的评估模型和方法,讨论了引入标准。通过建立高技术引入项目评估框架,为技术转移和孵化中心及风险投资机构的相关工作提供了指导。
2013 Vol. 30 (5): 143-148 [摘要] ( 662 ) [HTML 0KB] [PDF 929KB] ( 206 )
149 董克;马凤
国内外比较视角下的我国科学计量学发展问题与解决对策分析
回顾了国内外科学计量学发展的历史,对该领域核心期刊《Scientometrics》及CNKI数据库中科学计量学的主题文献进行了分析。总结国内外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成果发现,国内科学计量学研究与国际科学计量学研究结构基本一致,但国内研究的跟随现象比较严重,缺乏对实际工作的关注。通过比较发现,由4个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是产生瓶颈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2013 Vol. 30 (5): 149-153 [摘要] ( 709 ) [HTML 0KB] [PDF 1098KB] ( 235 )
综述
154 张振刚;余传鹏;林春培
技术路线图研究回顾与展望
在对文献及实践应用总量变化统计的解释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目前技术路线图的理论研究还未跟上实践应用的步伐,且在中小企业的应用相对较少。通过文献回顾及对研究主体和研究现状的分析发现,缺乏理论工作者的专门研究是导致目前技术路线图基础理论研究缺乏的主要原因,而资源约束、现有流程缺乏可操作性及政策变化的影响是导致这一方法在中小企业应用受限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未来技术路线图研究、应用的展望与建议。
2013 Vol. 30 (5): 154-160 [摘要] ( 733 ) [HTML 0KB] [PDF 1484KB] ( 314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