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年 31卷 1期
刊出日期:2014-01-10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冯军政;
全球研发机构角色演化及其控制机制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发全球化趋势逐渐增强。学者们从研发机构控制的视角进行研究,形成了相对系统、科学的研究框架。聚焦全球研发机构在跨国公司全球研发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演化过程,探讨全球研发机构的控制机制,为更好地构建全球创新网络、整合全球研发资源提供理论与方法。
2014 Vol. 31 (1): 1-4 [摘要] ( 800 ) [HTML 0KB] [PDF 928KB] ( 325 )
5 王爱峰;侯光明;皮成功
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中的Living Lab模式
创新方法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企业的应用,创新方法推广目前存在着企业参与度不足、过度依靠政府力量、辅助平台不完善等问题。Living Lab作为一种开放式创新模式和方法论,强调用户参与、真实情境和信息技术应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式。结合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不同阶段特征,从用户参与、真实情境和应用信息技术搭建服务平台等方面构建了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中的Living Lab模式,并论证了该模式的有效性。
2014 Vol. 31 (1): 5-9 [摘要] ( 813 ) [HTML 0KB] [PDF 1116KB] ( 306 )
10 胡水晶;
研发离岸外包中前景知识产权风险研究
在现行研发离岸外包项目的成果分享机制中,绝大多数发包方要求独占成果所有权,这种分享模式会给承包方带来前景知识产权风险,制约承接方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承接方的视角,分析认为在研发过程中挖掘自主知识产权、积极争取与发包方共有前景知识产权,是控制前景知识产权风险的重要途径。
2014 Vol. 31 (1): 10-13 [摘要] ( 696 ) [HTML 0KB] [PDF 819KB] ( 213 )
14 杨雅南;钟书华
创新驿站环境场概念分析与内在机理研究
创新驿站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形成创新驿站内在规定性。立足于创新驿站发展环境评价视角,系统地探究了一种新的分析思路和研究框架,提出了创新驿站环境场概念,并分析其组成和内在作用机理,为进一步研究创新驿站环境场评价参数、构建创新驿站环境场评价模型奠定了基础。
2014 Vol. 31 (1): 14-17 [摘要] ( 724 ) [HTML 0KB] [PDF 672KB] ( 237 )
18 陈菊红;同世隆;姚树俊
服务型制造模式下价值共创流程机制研究
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产品要素价格不断上涨,国际市场萎缩,服务型制造模式逐步成为国内外制造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的一种崭新商业模式。为了使制造企业更好地创造产品服务价值,提升自身核心竞争优势,从技术革新的视角,以制造企业价值创造流程为基础,构建了服务型企业与客户的价值共创流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价值共创机制能够有效提升制造企业产品服务质量,增加客户感知价值。
2014 Vol. 31 (1): 18-22 [摘要] ( 754 ) [HTML 0KB] [PDF 1531KB] ( 352 )
23 王蕾;顾孟迪
科技创新的保险支持模式
为了建立市场化的科技风险转移和社会互助机制,科技保险业务在部分城市的试点工作陆续展开。在对上海市科技保险试点状况科学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暴露出的重大问题,从企业、保险公司、政府3个维度构建了科技创新的保险支持模式。基于科技保险“供需两不旺”的现状,提出了利用主动参与型投保模式刺激需求的新思路,探讨了保险公司科技保险业务承保风险的分摊途径。
2014 Vol. 31 (1): 23-26 [摘要] ( 685 ) [HTML 0KB] [PDF 1218KB] ( 221 )
区域科学发展
27 王国红;尹肖妮;邢蕊
区域知识承载力内涵与演化: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视角
区域承载力是一个包含多要素及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其中知识要素是区域承载力的关键,区域知识承载力的研究对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而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没有对区域知识承载力内涵作出明确的阐述,缺少关于区域知识承载力的机理分析。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域知识承载力的内涵及其演化进行了深入剖析,界定了区域知识承载力的内涵,阐述了其演化特征。
2014 Vol. 31 (1): 27-32 [摘要] ( 703 ) [HTML 0KB] [PDF 1300KB] ( 258 )
33 曾鹏;
基于技术路线图的区域技术战略决策研究
区域技术战略的决策目标是促进区域产业技术提升、区域产业环境跃迁和区域产业绩效提高。由于技术路线图的高度概括性、高度综合性、前瞻性、应用灵活性、不断修正性等特点,从技术路线图结果和技术路线图制定过程对区域技术战略定位的决策作用来看,发现技术路线图能够很好地帮助区域在动态环境中进行技术战略决策,进而促进区域技术战略决策目标的实现。从区域技术战略的制定出发,结合区域技术战略决策的核心脉络,绘制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技术战略第三阶段技术路线图。从促进区域产业技术提升、区域产业环境跃迁和区域产业绩效提高等3方面吸引企业迁入的角度,提出了保障区域技术战略目标实现的政策建议。
2014 Vol. 31 (1): 33-38 [摘要] ( 671 ) [HTML 0KB] [PDF 2404KB] ( 312 )
39 杨英;秦浩明
粤港澳深度融合制度创新的典型区域研究
粤港澳三地在走向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制度上的障碍,需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在比较横琴、南沙、前海3个新型区域制度创新的基础上,提出在遵循粤港澳以制度创新促进三地政策融合、市场运行机制融合及法律融合的总体框架下,横琴、南沙、前海3个新型区域应按照先行先试、错位融合、协调推进的思路进行制度创新,探索与港澳先行融合的制度安排,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014 Vol. 31 (1): 39-43 [摘要] ( 620 ) [HTML 0KB] [PDF 900KB] ( 245 )
产业技术进步
44 李欣;黄鲁成
基于技术路线图的新兴产业形成路径研究
提出基于技术路线图的新兴产业形成路径模型,并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从产业分析角度来看,新兴产业的形成以科学理论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前提,形成过程具有阶段性,每一阶段具有不同特征:先导阶段,依赖于科学知识的积累;胚胎阶段,依赖于技术研究和开发;孕育阶段,依赖于技术的应用和商业化;成长阶段,依赖于市场需求以及政策引导和支持。政府在上述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014 Vol. 31 (1): 44-49 [摘要] ( 676 ) [HTML 0KB] [PDF 2209KB] ( 302 )
50 吴绍波;龚英;刘敦虎
知识创新链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研究
知识创新链是由核心企业和具有技术配套功能的上下游研发组织构成的合作伙伴关系,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协同创新的重要途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创新链要实现协同创新,既可以采取建立产品平台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公开技术标准接口,推广技术标准的方式。知识创新链可以采取构建知识创新链的共生创新系统、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公平合理地分配利益、加强成员之间的信任等手段提高协同创新效率。
2014 Vol. 31 (1): 50-54 [摘要] ( 638 ) [HTML 0KB] [PDF 1170KB] ( 523 )
55 牟绍波;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创新网络及其治理机制研究
集群式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路径选择。创新网络是集群式创新的内在特征,其治理机制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回顾集群式创新、创新网络及其治理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创新的内涵、集群式创新网络的类型和结构,并基于信任、声誉、权力和制度等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创新网络的综合治理机制。
2014 Vol. 31 (1): 55-59 [摘要] ( 674 ) [HTML 0KB] [PDF 1245KB] ( 2798 )
60 苑清敏;赖瑾慕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动态耦合过程分析
通过分析耦合系统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联性以及影响因子间的耦合效应,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动态耦合演化机理,并基于系统演化理论,结合逻辑斯蒂曲线方程,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动态耦合过程及演化趋势,进而提出了产业耦合发展促进策略。
2014 Vol. 31 (1): 60-64 [摘要] ( 617 ) [HTML 0KB] [PDF 1115KB] ( 230 )
65 严北战;
集群式产业链、技术轨道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结合理论演绎和经验归纳两种方法,综合运用产业经济学、技术创新学、地理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交叉研究方法,从技术与经济综合的角度,研究集群式产业链组织下,通过与技术轨道耦合成长,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机制,重点构建集群式产业链—自主型技术轨道—自主创新能力协同演进机理模型。同时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结合技术轨道情况,动态研究在不同集群式产业链结构条件下自主创新模式的演化过程,从而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丰富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研究内容,为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有效的自主创新政策提供新的思路与理论依据。
2014 Vol. 31 (1): 65-70 [摘要] ( 546 ) [HTML 0KB] [PDF 1539KB] ( 256 )
71 陈山枝;王亚宏
基于价值网和核心技术的产业布局管理方法
在分析企业成长理论和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价值网和核心技术的产业布局新模型。阐述和分析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中产业布局的经验,指出新环境下,企业进行产业布局需要考虑所处价值网趋势和自身核心技术,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获得消费者认可。
2014 Vol. 31 (1): 71-74 [摘要] ( 626 ) [HTML 0KB] [PDF 1265KB] ( 234 )
企业创新管理
75 王宇;
开源创新企业的商业模式与授权机制研究
随着开源创新的商业化程度不断加深,很多企业开始围绕开源创新开展商业活动。在分析对比企业参与开源创新的多元激励动机以及不同开源商业模式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企业在开展开源商业活动时的定价和授权机制设计问题。研究发现,当潜在用户存在消费的网络外部性时,开源不仅是可以节省大量开发成本的研发策略,还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产品差异化策略,即通过不同的授权机制设计和增值性服务来最大化厂商收益。
2014 Vol. 31 (1): 75-79 [摘要] ( 623 ) [HTML 0KB] [PDF 770KB] ( 292 )
80 张振刚;张小娟
企业市场创新概念框架及其基本过程
在经济全球化带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环境中,市场有限的寿命以及市场成熟化与替代化发展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创新要求。在对市场创新相关文献进行评述的基础上,结合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市场创新的本质,界定了市场创新的概念,分析了市场创新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阐述了市场创新与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系。进一步地,围绕市场创新概念框架,对企业进行市场创新的基本过程进行了分析,包括市场创新的思路来源、发展过程、价值实现,以及市场创新阻力的克服和风险规避。
2014 Vol. 31 (1): 80-85 [摘要] ( 621 ) [HTML 0KB] [PDF 1450KB] ( 255 )
86 吴文清;刘晓英;赵黎明
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平台效率差异与优化
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平台是链接创业企业和投资者及其它相关机构的有效平台。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测算了中国大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有无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平台的3种效率进行了差异性检验,分析比较了中国大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平台与台湾地区孵化器网络平台的活跃度。通过对中国大陆综合型、专业型、事业型和企业型4类不同类型孵化器,以及大陆与台湾两个不同地区的6类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平台内容进行词频分析和对应分析,比较了各类孵化器网络平台关键词特征,提出了改进和优化中国大陆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平台的政策建议。
2014 Vol. 31 (1): 86-92 [摘要] ( 743 ) [HTML 0KB] [PDF 975KB] ( 192 )
93 张国会;于浩
科技型企业研发活动组织模式及研发费用归集问题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自主创新与技术研发管理水平快速提升,企业研发活动组织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相应地,企业对研发活动与研发费用范畴的理解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与政府相关政策文本中关于研发费用的界定产生了差别。这种差别导致政策执行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探讨科技型企业研发活动组织模式及研发费用归集问题,对科技型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提高研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014 Vol. 31 (1): 93-96 [摘要] ( 675 ) [HTML 0KB] [PDF 938KB] ( 398 )
97 李金生;于燕
基于研发风险的创新型企业柔性组织模型研究
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给创新型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研发风险,而柔性组织结构对其应对研发风险有着重要影响,研发风险的差异性导致企业在应对风险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柔性组织结构形式。从研发风险的管理视角出发,探讨了创新型企业能够有效应对不同研发风险的组织结构形态,从而构建了基于研发风险的创新型企业柔性组织模型。研究发现,创新型企业在应对包括技术领先风险、市场领先风险和组织管理风险等研发风险时,应分别构建以流程为导向的内向整合型组织结构、外向整合型组织结构以及以任务为导向的内向整合型组织结构。
2014 Vol. 31 (1): 97-102 [摘要] ( 738 ) [HTML 0KB] [PDF 1311KB] ( 325 )
103 刘俊;朱欣民;陈伟德
我国科技创业企业与风险投资冲突关系分析
科技创业企业与风险投资之间的冲突关系一直是科技创业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作为融资者的科技创业企业和作为投资者的风险资本之间,存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机会主义、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在对科技创业企业和风险投资之间的冲突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双方的冲突过程。
2014 Vol. 31 (1): 103-105 [摘要] ( 647 ) [HTML 0KB] [PDF 814KB] ( 248 )
科技法制与政策
106 李福;
“一区多园”模式中的政府管理体制创新
近些年,高新区呈现出快速扩张的发展态势,“一区多园”成为新时期高新区主要发展模式,从而引发原有核心园区与新规划园区群的管理及协调难题,以及新园区所属市区两级政府关系矛盾。基于此,分析了适应“一区多园”发展布局的新型政府管理体制。
2014 Vol. 31 (1): 106-110 [摘要] ( 737 ) [HTML 0KB] [PDF 915KB] ( 211 )
111 梅术文;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专利政策法律化路径研究
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背景下,专利政策成为激励创新的公共选择。专利政策法律化是解决当前政策实施中政策异化、政策矛盾和政策工具不均衡的重要举措,是建构创新驱动发展制度激励体系的必然要求。专利法和专利促进法是专利政策法律化的基本途径。建议制定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基本法,以之为上位法依据,完善专利促进政策法规,实现已经成熟、稳定的专利政策的法律化。
2014 Vol. 31 (1): 111-115 [摘要] ( 738 ) [HTML 0KB] [PDF 969KB] ( 220 )
评价与预见
116 蔡新蕾;高山行;徐新
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测度及不同创新模式作用研究
在自主技术创新构念和测量维度的基础上,开发了自主技术创新测量指标体系,通过对176家中国企业的调研数据,验证了指标体系在理论与实证上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扩展了技术创新分类模式,实证检验了自主技术创新战略选择对其它创新模式(突破式、渐进式、模块式和架构式)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自主技术创新行为水平越高,企业突破式/架构式技术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负向作用越弱,渐进式/模块式技术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强。
2014 Vol. 31 (1): 116-122 [摘要] ( 728 ) [HTML 0KB] [PDF 1235KB] ( 210 )
123 李林;袭勇
攻关项目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研究
在协同创新进入国家战略层面之际,越来越多的高校、科研院所、大型骨干企业强强联合,瞄准国家亟需的战略性研究、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等重大项目,开展深度合作、资源共享,进行协同创新攻关。从协同创新合作伙伴配合度、协同创新能力和协同创新机制3个方面出发,建立了一套攻关项目的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简明扼要,能够抓住攻关项目协同创新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可为评估攻关项目协同创新水平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以为协同创新主体提高协同绩效提供参考。
2014 Vol. 31 (1): 123-129 [摘要] ( 629 ) [HTML 0KB] [PDF 1095KB] ( 241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30 缪根红;陈万明;唐朝永
外部创新搜寻、知识整合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外部创新搜寻是快速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引入中介变量,形成以外部创新搜寻、知识整合和创新绩效为核心的分析框架,并采用多元回归、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外部创新搜寻的3个维度显著提升了创新绩效,并有效促进了知识整合,但外部旧知识搜寻并未对创新绩效和知识整合产生显著影响。同时,知识整合对创新绩效具有积极影响,知识整合在外部新知识搜寻和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外部旧知识搜寻和创新绩效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2014 Vol. 31 (1): 130-134 [摘要] ( 640 ) [HTML 0KB] [PDF 766KB] ( 244 )
135 丁魁礼;钟书华
知识库和联盟库对创新集群知识治理机制选择的影响研究
创新集群培育政策制定需要考虑不同的集群形态、特质和生命周期,培育创新集群必须构建契合的知识系统和知识治理机制。首先,基于知识库和联盟库将集群发展分为4种类型,然后针对不同集群阶段探讨了知识治理机制选择问题,运用法国索菲亚·安提波利斯ICT创新集群案例,说明不同集群阶段采用适宜的知识治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2014 Vol. 31 (1): 135-140 [摘要] ( 530 ) [HTML 0KB] [PDF 993KB] ( 186 )
141 唐登莉;罗超亮
知识联盟界面管理稳定性机理研究
以知识创新为切入点,剖析企业知识联盟界面管理的稳定性机理。首先,在梳理国内外联盟界面管理稳定性问题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联盟界面管理稳定性的表现形式,即专用性核心资源的合作溢出性、联盟内合作关系质量以及收益溢出性。然后,根据知识联盟作用引导下的3种知识创新动力机制,构建知识联盟界面管理稳定性机理模型,为知识联盟企业提升知识创新能力提供理论借鉴,促进知识联盟的可持续发展。
2014 Vol. 31 (1): 141-144 [摘要] ( 627 ) [HTML 0KB] [PDF 1138KB] ( 250 )
人才与教育
145 李五四;崔大帅
我国科研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内部市场化模式研究
首先论述了社会组织中人们的行为依据归根结蒂来源于组织的管理人格界定,组织人格界定决定了组织的管理逻辑,进而提供了组织的管理依据和标准;然后分析了组织人格界定与管理机制的历史变革,进而将研究重点放在高科技研究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并在分析国内外高科技研发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内部市场化理论和科斯定理,得出我国科研机构实施内部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操作路径。
2014 Vol. 31 (1): 145-149 [摘要] ( 631 ) [HTML 0KB] [PDF 952KB] ( 523 )
150 王楚鸿;陈妙铃
高校科技人员“享受性缺失”现象研究
基于对广东高校316名科技人员的调查,分析高校科技人员“享受性缺失”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研究发现,高校科技人员在科研工作中的快乐体验整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部分科技人员存在明显的“享受性缺失”,不同类别科技人员的快乐体验各不相同。
2014 Vol. 31 (1): 150-155 [摘要] ( 523 ) [HTML 0KB] [PDF 1425KB] ( 208 )
综述
156 陈劲;阳银娟
外部知识获取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综述
企业组织建立以知识为基础的联系网络已成为知识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企业有效利用外部知识的能力是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来源。创新是一个复杂过程,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收集并整合内外部创造性想法或创新信息,而创新所需要的外部知识分散于不同的外部知识源中。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中,面对当前强烈的市场创新需求,企业不仅要把握内部创新资源,更要充分利用组织外部创新知识源,将有价值的外部知识转化为组织内部知识,提升组织创新绩效。
2014 Vol. 31 (1): 156-160 [摘要] ( 795 ) [HTML 0KB] [PDF 808KB] ( 409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