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年 31卷 5期
刊出日期:2014-03-10

产业技术进步
军民融合创新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陈劲;殷辉;谢芳
协同创新情景下产学研合作行为的演化博弈仿真分析
协同创新是产学研合作的高级形式,将协同创新引入产学研合作演化博弈中,重点考察合作行为演化的机理、合作的持续性以及均衡的稳定性。在有限理性假设的基础上,首先把合作博弈策略分为“协同创新”、“简单合作”、“不合作”三类。然后,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和多智能体建模方法,依托Netlogo仿真平台,构建了产学研合作非对称演化博弈和仿真模型,分析并验证了在不同的收益参数下合作系统的运行情况。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014 Vol. 31 (5): 1-6 [摘要] ( 1133 ) [HTML 0KB] [PDF 1262KB] ( 602 )
7 白惠仁;许为民
基于后学院科学背景的协同创新理论分析新框架
科学发展的产业化与国家化导致学院科学向后学院科学转变,并使后学院科学成为现代科学的主流形态。后学院科学的本质特征是政府、企业与科学家成为科学活动的共同主体。主体的多元化从根本上决定了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创新必须协同进行。协同创新的基本方式是政府、企业与科学家多主体间活跃的、制度化的协商实践,它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资源优化配置手段。只有实现了协同创新,才有可能建成创新型国家。
2014 Vol. 31 (5): 7-11 [摘要] ( 844 ) [HTML 0KB] [PDF 885KB] ( 227 )
12 杨阳;侯光明
国防科技重大工程协同创新联盟组织模式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国防科技重大工程对国民经济的辐射作用日益增大,通过组织不同类型的参与主体组建创新联盟进行协同创新已成为当前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以国防科技重大工程为例,从管理主体的角度,提出政府推动型、主承包商型和项目管理办公室型等3种协同创新联盟模式,探讨并明确联盟成员之间的行政链接和契约链接关系。最后,提出完善协同创新联盟组织模式的建议。
2014 Vol. 31 (5): 12-15 [摘要] ( 631 ) [HTML 0KB] [PDF 1097KB] ( 276 )
16 纪慧生;
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的知识跨越
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从知识角度进行的研究却较少。结合产品开发阶段和知识转化理论,对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在知识转化SECI过程阶段的区别,指出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的知识跨越过程:两轮驱动、三阶跃迁、4个转化,结合TCL企业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我国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4 Vol. 31 (5): 16-20 [摘要] ( 668 ) [HTML 0KB] [PDF 1170KB] ( 276 )
21 朱建军;陈洪转;关叶青
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与功能发挥研究
研究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途径与功能发挥;分析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的战略定位,明确基础、发展、成熟和高级阶段的职能及任务;剖析江苏省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的内涵,并从组织模式、市场化运作和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2014 Vol. 31 (5): 21-24 [摘要] ( 572 ) [HTML 0KB] [PDF 751KB] ( 247 )
25 郭焱;刘月荣;郭彬
战略联盟中伙伴选择、伙伴关系对联盟绩效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已有很多文献对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绩效进行研究,但将伙伴选择、伙伴关系与联盟绩效三者联系在一起的研究文献很少。提出一个理论框架,以联盟绩效评价标准为中间变量,考察伙伴选择与伙伴关系对联盟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战略匹配、资源匹配、能力匹配与联盟绩效正相关;承诺、信任、沟通、冲突解决方法的有效性与联盟绩效正相关。最后,用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案例对提出的理论模型和观点进行验证。
2014 Vol. 31 (5): 25-28 [摘要] ( 797 ) [HTML 0KB] [PDF 882KB] ( 334 )
29 刘新梅;李彩凤
组织创造力涌现机理研究
基于Woodman的创造力交互模型,发现组织创造力的形成经过了从个体创造力涌现为团队创造力的第一次聚合和团队创造力涌现为组织创造力的二次整合过程。利用非线性科学基本原理,构建了“个体创造力通过聚合/集合效应涌现为团队创造力”的涌现行为模型;利用竞合博弈模型,探讨了团队间创造性想法在组织资源、战略目标约束下,涌现为组织创造性想法的动态过程及形成机理。研究结论对推动组织创造力的理论研究和提升组织创造力实践活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2014 Vol. 31 (5): 29-33 [摘要] ( 797 ) [HTML 0KB] [PDF 976KB] ( 432 )
区域科学发展
34 翟华云;方芳
区域科技金融发展、R & D投入与企业成长性研究
科技金融发展可以提高科技创新效率,科技创新是科技企业健康发展的原动力。以深沪两市2008-201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科技金融发展水平、R&D投入及企业成长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R&D投入的企业发展更快,在科技金融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更加明显。只有实现资本与技术的无缝对接,才能发挥R&D投入对企业的效用,进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升级。
2014 Vol. 31 (5): 34-38 [摘要] ( 776 ) [HTML 0KB] [PDF 765KB] ( 258 )
39 袭著燕;迟考勋;杨阜城
区域科技创新政策设计理论框架构建
依托政府机关门户网站、中国知网等互联网资源,对2000-2012年山东省省直部门以上发布的关于科技创新的政策文件进行了检索与筛选,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政策文件的发布时间、制定部门及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系统归纳了山东省科技创新政策设计现状,结合科技创新政策设计理论,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政策设计的理论框架,并讨论了相应的实施要点。
2014 Vol. 31 (5): 39-44 [摘要] ( 738 ) [HTML 0KB] [PDF 2024KB] ( 229 )
45 李林;傅庆
产学研主体创新效率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
在使用DEA对区域三大创新主体——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创新效率和区域创新效率分析的基础上,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三大主体创新效率、机构间创新效率差异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研究发现,区域创新效率与企业创新效率关联度最大,与高校、科研机构关联度也不小,表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新效率对区域创新效率均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三大主体间创新效率差异与区域创新效率显著相关,表明缩小三大创新主体间创新效率差异,实现区域内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平衡与共同发展对区域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2014 Vol. 31 (5): 45-49 [摘要] ( 645 ) [HTML 0KB] [PDF 781KB] ( 256 )
50 高锡荣;黄娜
中国主要城市自主创新梯次结构及其区域组合研究
基于中国19个主要城市的研发投入产出数据,应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国主要城市的自主创新层次结构作了划分,并从城市群组合的角度构建了中国三大创新区域,即环渤海创新区、长江流域创新区和珠三角创新区,三大创新区的领头城市分别为北京市、上海市和深圳市。研究结果为构思中国自主创新转型的区域路径提供了基本方向。
2014 Vol. 31 (5): 50-55 [摘要] ( 631 ) [HTML 0KB] [PDF 1252KB] ( 209 )
产业技术进步
56 刘飞;付荣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创业板市场建设研究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发挥创业板市场在推进自主创新和资本支持中的关键作用。在阐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系统论述创业板市场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面临的资本市场发展问题。最后,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创业板市场建设策略与路径。
2014 Vol. 31 (5): 56-59 [摘要] ( 610 ) [HTML 0KB] [PDF 989KB] ( 219 )
60 姜达洋;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悖论重解
自我国推行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战略以来,各地都采取了以财政税收为主体的政策手段,以期加快相关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但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陷入生存危机的事实说明,在某些特定的行业部门,当前的政策不仅没能推动其发展,反而使其面临更大的发展压力,此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悖论。从政策作用机制、科研创新规律、对外经济协作策略等角度分析了悖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关建议。
2014 Vol. 31 (5): 60-64 [摘要] ( 659 ) [HTML 0KB] [PDF 988KB] ( 250 )
65 吴绍波;刘敦虎
新兴产业平台创新生态系统冲突形成及其管理对策研究
新兴产业平台创新生态系统在合作创新过程中,由于知识产权信息的不完全性、知识共享信息的不确定性、技术知识使用的不可预测性、相互依赖的非对称性、技术配套的专用性等多方面因素,系统成员间很容易产生冲突。冲突一般要经过形成、磨合、适应等阶段,冲突在各阶段的表现形式和冲突水平各有不同。新兴产业平台创新生态系统要消除彼此之间的冲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应采取完善合作契约、提高信息透明度、合理公平地分配利益、加强成员间的信任等管理措施。
2014 Vol. 31 (5): 65-69 [摘要] ( 825 ) [HTML 0KB] [PDF 1056KB] ( 249 )
70 龚惠群;刘琼泽;黄超
机器人产业技术机会发现研究
基于文本挖掘及核主成分分析方法,绘制了机器人产业技术的二维及三维技术空白专利地图,寻找机器人产业的技术空白点,通过专利空白点的平均被引频次、平均同族专利数量及密度三项指标,评估空白区域的重要程度,对于研究者进一步规划空白点技术的创新突破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2014 Vol. 31 (5): 70-74 [摘要] ( 627 ) [HTML 0KB] [PDF 1312KB] ( 228 )
企业创新管理
75 吴文华;姚丽华
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核心骨干股权激励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国内大部分上市公司在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的同时,也对核心骨干员工进行了股权激励。通过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核心骨干股权激励情况的考察,探索了核心骨干股权激励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核心骨干员工股权激励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并不存在正相关性,没有产生预期效果;限制性股票激励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大于股票期权的影响。此外,不同规模、成长性和性质的企业,股权激励效果也不同。
2014 Vol. 31 (5): 75-79 [摘要] ( 1438 ) [HTML 0KB] [PDF 897KB] ( 204 )
80 吴昀桥;
模块化组织中核心企业驱动因素研究
模块化组织作为一种产生于新经济时代的新型资源整合组织形态,对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引导作用。以现有模块化组织研究成果为切入点,对模块化组织中核心企业的产生动因展开探索性研究,明确了核心企业产生是组织外部环境因素、内部切实需求及其自身核心素质综合作用的结果,形成了将模块化组织研究向内部拓展的引导作用,有利于整个模块化组织理论体系的逐渐形成。
2014 Vol. 31 (5): 80-83 [摘要] ( 604 ) [HTML 0KB] [PDF 697KB] ( 212 )
84 齐庆祝;张沁;王琴;杨跃虎
科技型小微企业战略联盟取向及阶段性风险管理研究
从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实际特点出发,基于战略联盟双风险模型——关系风险和绩效风险,从资产资源和知识资源两个维度,构建了科技型小微企业战略联盟取向的“资源—风险”匹配模型和管理措施;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战略联盟构建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实际特点,提取了影响联盟成功的关键风险因素和风险管控措施。
2014 Vol. 31 (5): 84-87 [摘要] ( 695 ) [HTML 0KB] [PDF 737KB] ( 235 )
科技法制与政策
88 侯强;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法制建设路径选择
在科技全球化背景下,要处理好科技问题,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充分认识科技法制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法制建设。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法制建设,不仅关系到我国科技法制建设的全局,而且决定我们能否从容面对新科技时代的挑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不断从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中推进科技立法,自觉担负起科技法制建设的历史重任。
2014 Vol. 31 (5): 88-91 [摘要] ( 589 ) [HTML 0KB] [PDF 770KB] ( 231 )
92 陈志;丁明磊
面向集群的创新政策:德国集群计划的经验
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德国联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集群政策,形成了以生物区域、创新区域、综合类和经济技术部4个家族为代表的集群计划体系。集群计划以产业集群为支持对象,具有定位不同、动态演化、互相补充等特征,全面支持重点领域和东部地区的企业、科研机构、大学等创新主体,促进了德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未来我国创新政策可以产业集群为支持对象,设立全国性和区域性集群发展计划,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2014 Vol. 31 (5): 92-95 [摘要] ( 850 ) [HTML 0KB] [PDF 902KB] ( 279 )
96 张钦朋;
产学研协同创新政府引导机制研究
“2011计划”是进一步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战略举措,为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机遇和动力。目前,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动力不足、协同性不高、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了助推产学研协同创新,政府要善于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服务者、协调者、参与者和管理者。机制构建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制度保障。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府引导机制包括利益实现机制、政策协调机制、风险控制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所有机制构成一个引导系统,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指明发展方向并提供持久动力。
2014 Vol. 31 (5): 96-99 [摘要] ( 857 ) [HTML 0KB] [PDF 727KB] ( 511 )
100 宁立成;胡继玲
我国科技创新制度改革研究
我国科技创新法律制度建设已取得很大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研究发现,应当对科技创新制度进行改革,发挥科技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及政府作用,加强法制建设,实现科技创新制度的法治化。
2014 Vol. 31 (5): 100-102 [摘要] ( 509 ) [HTML 0KB] [PDF 614KB] ( 216 )
103 李承;周潞
论科技风险责任的承担
科技风险责任是建设创新型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科技经营者是科技活动的获利者,处于控制风险的有利地位,是科技风险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在经营者无法独自承担巨额科技风险责任时,有必要由国家进行适当分担。科技风险致人损害,责任主体承担无过错责任;在特定的高危险领域,可以对赔偿责任进行限制以激励创新。具体到软件漏洞风险责任,可以构建以无过错责任为核心的软件产品责任制度,提高软件安全性。
2014 Vol. 31 (5): 103-106 [摘要] ( 609 ) [HTML 0KB] [PDF 775KB] ( 234 )
军民融合创新
107 平洋;
军民融合视角下军用标准化改革与国防工业发展
军民融合的不断推进对军用标准化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军品质量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建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采用标准强度研究军用标准化改革与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式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设计科学合理的军用标准化制度,以发挥其在技术进步、资源配置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方面的杠杆、调节和导向作用。研究发现:军用标准最优强度与相对资本密集度紧密相关,只有提高相对资本密集度,军工企业才能在军民融合的过程中又好又快地发展。
2014 Vol. 31 (5): 107-112 [摘要] ( 602 ) [HTML 0KB] [PDF 1370KB] ( 279 )
评价与预见
113 邓富民;张金光;梁学栋
基于协调度-管理熵的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测度
针对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研究系统性不强、缺乏有效定量测度等问题,以复杂系统理论、耗散结构理论为基础,以系统有序和无序为视角,提出基于协调度-管理熵的区域协同创新测度方法。两种方法分别以复杂系统的内部子系统为研究单元,通过对子系统有序度的定量化研究来测度系统整体协同度。研究发现,北京、江苏、上海等地区协同创新能力较强,系统协调度较高,而河北、河南、湖南等地区协调度较低。两种模型测度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各省市协同创新能力的实际水平,表明模型测度科学有效。
2014 Vol. 31 (5): 113-117 [摘要] ( 696 ) [HTML 0KB] [PDF 1172KB] ( 199 )
118 梁耀明;张叶平;王浩
产学研合作绩效综合评价研究
通过构建省部院产学研合作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广东省24个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省部院产学研合作项目绩效水平分布较集中,总体处于中等至良好的水平,但项目绩效不突出,缺少标杆型项目,存在项目区域特征不明显、综合绩效水平差异大等问题,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014 Vol. 31 (5): 118-122 [摘要] ( 650 ) [HTML 0KB] [PDF 860KB] ( 224 )
123 肖忠东;罗志洁;周光辉
复杂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价方法在生态工业系统中的应用
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依据生态工业系统的择优、增长等无标度网络特征,探讨生态工业系统的复杂性特点,并应用基于相似度贡献的节点重要性评价方法对生态工业系统中的企业进行了评价。通过计算各个企业的NR值确定企业重要性,并把这个结果应用到管理实践中,为生态工业系统企业提供指导。
2014 Vol. 31 (5): 123-126 [摘要] ( 749 ) [HTML 0KB] [PDF 869KB] ( 357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27 赵洁;张宸璐
外部知识获取、内部知识分享与突变创新
探讨了外部知识获取对突变创新的影响路径,分析了内部知识分享的作用机制,以及探索-应用双元性创新战略的调节效应。结论证明外部知识获取和内部知识分享促进突变创新,内部知识分享在外部知识获取与突变创新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以探索为主导的双元性创新战略正向调节内部知识分享与突变创新的关系。拓展了以往知识管理和组织双元性的研究,为我国企业引进外部知识促进突变创新的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2014 Vol. 31 (5): 127-131 [摘要] ( 645 ) [HTML 0KB] [PDF 790KB] ( 337 )
132 吴强;张卫国
大规模群体知识共享氛围形成机理研究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大规模知识共享正成为企业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构建了以间接互惠为核心的知识共享群体演化模型,旨在揭示大规模群体知识共享氛围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外部收益与知识共享成本的关系是影响知识共享氛围形成的关键因素,而内部收益成本比、知识合作密度影响不共享者入侵的难度。
2014 Vol. 31 (5): 132-136 [摘要] ( 836 ) [HTML 0KB] [PDF 1115KB] ( 366 )
人才与教育
137 杨勇;张可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区域企业家精神演化模型及政策仿真研究
在深入分析区域企业家精神系统的构成要素、各要素之间内在关联及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刻画区域企业家精神各子系统的因果回路图及区域企业家精神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江苏省为例,确定模型的参数值及初始条件。运用Vensim 软件对区域企业家精神系统进行了模拟仿真,通过对不同情景下关键公共政策指标的调控,提出创新资源导向型、金融资源导向型、人力资源导向型和社会资源导向型区域企业家精神政策组合方案,为地方政府发展区域企业家精神的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导和参考,实现“政策实验室”的功能。
2014 Vol. 31 (5): 137-145 [摘要] ( 640 ) [HTML 0KB] [PDF 3078KB] ( 201 )
146 易锐;
我国大学知识创新溢出效应与路径机制研究
从大学知识创新溢出路径视角,运用SEM路径分析方法,对2001-2009年我国25个省级行政区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次区域层面的大学知识创新、大学创业与区域经济绩效间的关系,并揭示了大学知识溢出对高技术产业和区域经济绩效影响的溢出效应与路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知识溢出通过人力资本载体与知识商业化两大渠道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绩效提升。其中,大学知识溢出对高技术产业的促进,主要通过技术转让和校办产业等大学创业活动实现。但是,对于整个区域经济而言,大学知识溢出主要通过人力资本的中介作用而不是大学创业活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此外,大学知识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也起到一定的直接促进作用。
2014 Vol. 31 (5): 146-151 [摘要] ( 773 ) [HTML 0KB] [PDF 1127KB] ( 799 )
152 李丽;李天柱
大学科技园“简易加速器”及其建设思路
针对我国大学科技园在创业加速服务方面的实际困难,提出了“简易加速器”构想。首先给出了简易加速器的含义及其可行性;然后,分析了简易加速器的服务特点,包括建设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整合政策和社会资源、维系与大学的紧密连接、提供柔性服务、提供高性价比服务6个方面;最后,提出建设简易加速器应采取大学科技园主导、政府参与,构建“中心-外围”架构,进行分布式场地布局和集约化管理,延伸大学科技园的孵化功能等思路。
2014 Vol. 31 (5): 152-155 [摘要] ( 684 ) [HTML 0KB] [PDF 697KB] ( 189 )
综述
156 何建华;丁栋虹
中国创业研究中案例方法应用述评
为了解国内创业研究中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状况,以国内管理学期刊发表的创业案例论文为样本,归纳和分析了创业案例研究现状,并对其规范性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案例论文总量不多但基本上呈逐年增长趋势,应重视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深入研究创业现象和规律;创业过程、行为和创业者等相关主题仍然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创业案例论文在规范性和严谨性方面尚有很大差距,还需进一步加强案例资料收集和研究方案设计的规范性操作。
2014 Vol. 31 (5): 156-160 [摘要] ( 643 ) [HTML 0KB] [PDF 890KB] ( 267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