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年 32卷 14期
刊出日期:2015-07-25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宗利永;李元旭
基于扎根理论的文化创意类众包社区发包方参与动机研究
研究众包模式中发包方参与众包的动机,运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探索文化创意类众包社区构成要素及其影响机制。通过对质性分析资料进行扎根分析,对相关内容进行概念化、范畴化和编码化处理,构建了基于众包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获得开放式创新驱动、互联网模式特征驱动、行业特征驱动3个主轴编码,并结合选择编码进行了模型理论饱和度检验,分析了参与动机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价值导向,对众包有别于传统服务外包的特征范畴进行了归纳,研究结论和相关管理启示可为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开展专业服务众包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2015 Vol. 32 (14): 1-5 [摘要] ( 563 ) [HTML 0KB] [PDF 912KB] ( 307 )
6 吴俊;崔昊哲;赵嘉琪
众包平台任务分类与交易方式匹配研究
随着众包模式的快速发展,众包平台上的任务规模日益扩大,如何根据众包任务特点选择相匹配的交易方式成为众包有效运营的关键。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典型众包网站的任务分类和交易方式进行梳理,首先从创新程度和技术含量两个维度对众包任务进行分类,然后选取任务工期、成交金额、竞投数量、可重复性、承接资质5个任务特征观测指标,建立了众包任务类别与交易方式匹配分析框架。结果发现,低创新性、低技术性任务适用于计件制交易方式;低创新性、高技术性任务适用于招标制交易方式;高创新性、低技术性任务适用于悬赏制交易方式;高创新性、高技术性任务适用于雇佣制交易方式。
2015 Vol. 32 (14): 6-10 [摘要] ( 583 ) [HTML 0KB] [PDF 1242KB] ( 387 )
11 菅利荣;张瑜;于菡子
复杂产品协同创新专利管理研究
复杂产品研制具有周期较长、成本较高、产品设计过程复杂、跨学科交叉及融合等特征,在研制过程中需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众多机构协同创新,众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复杂性导致了专利管理的复杂性。围绕复杂产品协同创新,以客机产品为例,对复杂产品专利体系构建、专利演化历程及专利管理策略等进行了研究。自顶向下划分复杂产品部件(子系统),自底向上围绕每一部件的核心技术产生系列专利,再与其它所需技术的专利持有人共同组建专利池,构建了客机产品专利体系;将复杂产品协同研制的专利演化历程划分为孕育期、创建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阶段,根据不同阶段创新主体掌握专利技术的程度,提出了相应的专利策略或专利策略组合,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复杂产品协同创新专利管理提供借鉴。
2015 Vol. 32 (14): 11-16 [摘要] ( 599 ) [HTML 0KB] [PDF 1083KB] ( 212 )
17 李云梅;乔梦雪
合作意愿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的作用研究
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已逐步成为共识,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意愿已达到空前的高度,产学研协同创新投入得到不断增加。但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转化效果却不尽人意,较强的协同创新合作意愿没有带来较高的协同创新成果转化。为此,必须弄清合作意愿是如何作用于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的。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深入探究了合作意愿对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的作用机理,发现产学研合作意愿对成果转化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合作意愿作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前提,是成果转化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2015 Vol. 32 (14): 17-21 [摘要] ( 602 ) [HTML 0KB] [PDF 773KB] ( 308 )
22 陈海汉;陈慧敏
高校科技创新驱动系统顶层设计及应用实例研究
高校科技创新对于国家创新体系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目前大多数高校科技发展战略性略显不足,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失衡,原始创新欠缺的现象,从战略设计和系统设计两方面建立了高校科技创新驱动系统顶层设计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具体描述。最后以福州大学为例,阐述了高校科技创新驱动系统顶层设计模型的应用。
2015 Vol. 32 (14): 22-26 [摘要] ( 546 ) [HTML 0KB] [PDF 1664KB] ( 213 )
27 张俊霞
经济新常态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问题研究
协同创新是推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方式,也是现代信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新常态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包括学习机制、动力机制、组织机制和联合攻关机制,针对学习机制中心不明确、动力机制导向不清晰、组织机制协调性不足、联合攻关缺乏组织等问题,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学习机制,以需求为导向的动力机制,以政府为中心的组织协调机制以及以政府为引领的联合攻关机制。
2015 Vol. 32 (14): 27-30 [摘要] ( 547 ) [HTML 0KB] [PDF 730KB] ( 246 )
区域科学发展
31 战炤磊;韩莉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高新区转型发展路径选择
高新区是我国落实科技创新政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转型发展是其永恒主题。现阶段,对多数高新区而言,转型发展实际上要横跨“二次创业”和“三次创业”两个战场,既要顺利完成“二次创业”的遗留任务,又要全面应对“三次创业”的全新课题。当前,我国高新区转型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难题,必须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探索新一轮高新区转型发展路径。
2015 Vol. 32 (14): 31-35 [摘要] ( 511 ) [HTML 0KB] [PDF 1101KB] ( 219 )
36 于晶;刘盛博;王前
大连高新技术园区负责任创新模式研究
以负责任创新理论为指导,探讨了大连高新技术园区负责任创新模式。首先,从企业利益共同体协调机制和政府对负责任创新的引导机制两个角度,论述园区负责任创新的主要模式。其次,通过案例分析,揭示园区内不同创新类型企业的负责任创新实践过程。最后,对大连高新技术园区负责任创新模式进行总结和展望。
2015 Vol. 32 (14): 36-40 [摘要] ( 518 ) [HTML 0KB] [PDF 1036KB] ( 243 )
41 齐亚伟
区域创新环境对三大创新主体创新效率的影响比较研究
利用超效率模型测度了2009-2012年我国内地30个省市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大创新主体的创新效率,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比较分析了政府研发资助、市场化等环境因素对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高校创新效率最高,企业参与创新活动的强度与三大创新主体的创新效率呈现负相关关系,而政府研发资助是促进企业和科研机构创新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市场化进程对企业创新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阻碍了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效率的提升。对外开放对企业和高校创新效率具有负向影响,对科研机构创新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同时,应注重发挥劳动者素质对企业和高校创新效率、经济发展水平对企业和科研机构创新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
2015 Vol. 32 (14): 41-46 [摘要] ( 552 ) [HTML 0KB] [PDF 968KB] ( 250 )
47 刘爱君;晏敬东
基于交流演化的城市群创新主体协同博弈研究
城市群创新主体交流沟通是其产生协同意愿的充分条件,会影响协同稳定性和系统演化结果。构建了城市群创新主体协同交流博弈模型,分析了创新主体交流动因,并用间接演化方法探讨了其协同稳定性问题,认为创新利润是直接的协同动因,同质和异质性创新主体协同会影响协同意愿,且其规模差异及条件等因素综合影响演化路径。最后对城市群创新主体协同保障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015 Vol. 32 (14): 47-50 [摘要] ( 562 ) [HTML 0KB] [PDF 692KB] ( 231 )
产业技术进步
51 田志龙;史俊;田博文
新兴产业制度创业者研究
为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制度创业者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实践启示。理论上实现了对新的场域下制度创业者的考察,揭示了其制度创业的动机、特征以及采取的策略,扩展了现有制度创业者研究领域;实践上,通过对物联网产业3个宏观政策决策过程中新闻事件的梳理与分析,结合纵贯研究与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为政策决策过程中的行动主体提供了启示。
2015 Vol. 32 (14): 51-58 [摘要] ( 598 ) [HTML 0KB] [PDF 1534KB] ( 250 )
59 唐丽艳;王然;王国红
基于相继故障的集群协同创新网络风险评价研究
在集群协同创新网络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防范和管控由网络动态级联效应产生的网络风险,实现集群协同创新网络稳固发展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议题。首先,从相继故障理论视角构建协同创新网络风险评价体系,然后,基于粗糙集理论确定属性权重方法,构建了集群协同创新网络风险评价模型,并通过大连高新技术园区软件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网络案例对评价模型进行了分析与验证。
2015 Vol. 32 (14): 59-64 [摘要] ( 524 ) [HTML 0KB] [PDF 981KB] ( 221 )
65 卢启程;陈俊杰;梁琳琳
协同创新网络视角下设计驱动式创新实现路径研究
设计驱动式创新处于开放模式初期。因此,挖掘外部资源对于设计能力极为重要。以网络关系强度、网络同质性和网络规模为变量的协同创新网络包含提升设计能力的丰富资源。基于浙江省通信业250份问卷数据,构建“网络资源—能力—绩效”研究框架,对外部资源推动设计创新的作用路径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关联主体形成的文化协同资源能提升产品语意设计能力;联结外部科研、权利的资源投入能有效提升产品功能设计能力。
2015 Vol. 32 (14): 65-69 [摘要] ( 594 ) [HTML 0KB] [PDF 980KB] ( 243 )
企业创新管理
70 王琳;魏江;郑长娟
服务主导逻辑下顾企交互创新内涵与运行机制研究
在企业-顾客共创价值创新理念指导下,顾企交互创新范式越来越为实践者推崇并引起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学界对顾企交互创新的认知并不深入,甚至将其与顾客参与创新相混淆。鉴于此,基于主导逻辑转变论证了顾企交互创新与顾客参与创新的本质区别,提出服务主导逻辑是顾企交互创新的核心理论基础。运用服务主导逻辑核心观点回答了顾企交互创新是什么这一基本问题,并从交互关系、交互内容、交互结构与交互过程4个方面阐述了顾企交互创新的运行机制。
2015 Vol. 32 (14): 70-75 [摘要] ( 588 ) [HTML 0KB] [PDF 1058KB] ( 219 )
76 许秀梅
商业模式选择与新兴资本配置研究
在新经济环境下,技术、信息与知识已开始取代传统人、财、物要素,成为企业成长的根本动力。商业模式是连接新兴资本与企业成长的桥梁和纽带。按照所选择的核心战略资本,商业模式可分为技术主导、信息主导与知识主导3种类型。基于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分析了商业模式选择与新兴资本的配置问题。
2015 Vol. 32 (14): 76-81 [摘要] ( 464 ) [HTML 0KB] [PDF 1154KB] ( 243 )
82 李兆磊;张雅琪;陈菊红
基于服务嵌入的制造企业服务网络演进及特征研究
B-B环境下基于“服务嵌入”的服务网络是服务营销领域近期研究的热点之一。以制造企业服务网络中“焦点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传统服务营销理论、服务系统/服务科学理论和网络理论对制造企业服务网络概念进行剖析,在制造企业服务延伸路径中抽象提炼出服务网络演进层次,并进一步对比分析了典型制造企业服务网络演化形态及特征。
2015 Vol. 32 (14): 82-86 [摘要] ( 563 ) [HTML 0KB] [PDF 799KB] ( 247 )
科技法制与政策
87 闫凌州;赵黎明
科技政策执行力再认识
对科技政策执行力的概念进行深入分析,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从4个方面总结科技政策执行力的基本内涵,构建3个层次的科技政策执行力概念模型,进而归纳科技政策执行力的6个主要特点。通过探讨科技政策执行力的基本构件情况,将其分解为基本构成要素和支撑要素两个组成部分,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科技政策执行力的若干设想。
2015 Vol. 32 (14): 87-91 [摘要] ( 564 ) [HTML 0KB] [PDF 1131KB] ( 233 )
92 谢科范;刘嘉;闻天棋
武汉市科技人才政策效果仿真分析
制定和实施科技人才政策是武汉市引进、培养和使用科技人才的主要基础,研究各类科技人才政策执行效果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阐述了武汉市科技人才政策的总体框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武汉市科技人才政策的“引进-培养-使用”三维度模型,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对各类科技人才政策执行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人才数量、人才质量、成果总量和科技收益等都会由于科技人才政策的执行而提高,但是,各政策的具体执行对最终结果的影响力度有差别。另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科技收益的政策也很重要。
2015 Vol. 32 (14): 92-97 [摘要] ( 576 ) [HTML 0KB] [PDF 1695KB] ( 332 )
评价与预见
98 王立伟;郑军卫;赵纪东;刘学
美国支撑决策的科学、技术和创新(STI)评价指标体系及启示
创新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重要国策,为指导国家创新政策制定和评价实施效果,各国均加强了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美国国会的授权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就通过其下属的美国国家科学与工程统计中心(NCSES)及其前身围绕美国研发支出、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就业培训以及美国科学技术状况等定期提出科学、技术和创新(STI)指标制定或更新的对策措施,并在2013年底发布了最新的美国STI指标研究报告。系统分析了美国的STI指标体系,对美国STI指标的内涵、改进后新STI指标体系的特点以及NCSES的STI指标完善途径与步骤等进行归纳分析,最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对我国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的启示。
2015 Vol. 32 (14): 98-102 [摘要] ( 637 ) [HTML 0KB] [PDF 863KB] ( 289 )
103 兰斓
创意经济评估分析与测量方法研究
对全球创意经济现状进行衡量是近年来各国的一致需求。以制定理性政策的必要条件为着眼点,用综述的方法探索和总结国际前沿的创意经济分析与测量方法。归纳创意经济系统的特点,指明创意经济不只是经济问题,而是涉及社会、文化和环境问题的综合系统。同时,针对中国创意经济现有评估体系及其面临的挑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和研究方向。
2015 Vol. 32 (14): 103-107 [摘要] ( 554 ) [HTML 0KB] [PDF 906KB] ( 225 )
108 赵武;李晓华;孙永康;王姣玥
面向区域创新发展的地市级包容性创新能力测评研究
对现有研究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包容性创新能力的概念及其构成维度,分别从低收入群体需求、包容性创新主体、支持条件、创新环境和创新产出5个维度构建了区域包容性创新能力的理论测度量表和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对陕西省10个地市的包容性创新能力进行测度。结果显示,陕西省各地区的包容性创新能力水平差异较为显著,总体呈现西安地区>关中地区>陕北地区>陕南地区个梯度等级。进一步选取10地市面板数据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对包容性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收入差距较大地区的包容性创新能力较低,地区开放度高有利于包容性创新的扩散,农业人员占比过高不利于包容性创新的开展。
2015 Vol. 32 (14): 108-113 [摘要] ( 591 ) [HTML 0KB] [PDF 999KB] ( 286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14 张心悦;宋伟
创新管理的知识网络结构、演化及热点分析
采用共词网络分析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近14年来从管理学视角开展的创新管理研究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分阶段地对创新管理共词网络的结构进行研究,并通过绘制网络图谱,可视化地展示了创新管理各时期的研究热点及其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研发”、“吸收能力”、“生物技术”、“扩散”、“创业”、“知识管理”、“学习”、“网络”等19个知识点是创新管理14年来始终关注的热点问题,热点研究区域从最初的以“技术创新”、“知识”、“信息技术”为核心转变为以“开放式创新”、“知识与创新网络”为核心。而“商业模式”、“创业导向”、“创新力”正成为创新管理新的关注热点。
2015 Vol. 32 (14): 114-121 [摘要] ( 599 ) [HTML 0KB] [PDF 2346KB] ( 272 )
122 李力;熊炬成
基于技术界面开放的创新联盟知识融合机理研究
创新联盟合作研发过程中存在大量知识重用、综合、嵌入和推理,知识融合逐渐成为协同科研和知识创新的核心部分。介绍了知识融合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从技术界面开放角度对知识融合模式进行分类,指出创新联盟知识融合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和高效运行要素,探讨知识融合过程中信息界面互动和流程界面耦合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理,建立基于技术界面开放的创新联盟知识融合模型框架,进而提出加强创新联盟知识融合能力的思路和建议。
2015 Vol. 32 (14): 122-126 [摘要] ( 527 ) [HTML 0KB] [PDF 1216KB] ( 196 )
127 解涛;肖璐
高校知识溢出与农村知识化: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框架
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江苏省28家农业科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农村经济实体及基层政府展开深度调研,基于扎根理论对访谈文本进行编码,揭示了高校知识溢出与农村知识化互动机理。结果表明,知识源、接受方、溢出途径、关联情景、溢出绩效是5个关键类属。在此基础上,通过知识属性、创新能力、溢出意愿、制度支持等19个亚类属对各类属的维度和属性进行刻画,最终得到高校知识溢出与农村知识化互动机理模型,为高校服务新农村知识溢出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分析框架。
2015 Vol. 32 (14): 127-131 [摘要] ( 566 ) [HTML 0KB] [PDF 1149KB] ( 341 )
132 朱冰莹;董维春
是“学术的家园”还是“市场的后院”
通过对大学经费来源变迁的现实考察,分析科学知识的生产与应用从线性模型向巴斯德象限模型的转变,是大学知识生产变革的逻辑渊源。学术主导型知识生产已不能完全适应制度环境的需要。大学作为创业知识的供给方,与作为需求方的社会各主体之间对创业知识的质量存在张力。大学知识生产的变革应平衡供求关系,连接知识的生产与需求,融合基础理论与专业应用研究,整合政府、产业界与大学关系,实现在继承基础上的变革与创新。
2015 Vol. 32 (14): 132-136 [摘要] ( 499 ) [HTML 0KB] [PDF 1109KB] ( 254 )
人才与教育
137 李珊;邵芳;王林雪
基于组织与员工关系的软实力构念及作用机理研究
在分析软实力维度划分的合理性及组织与员工关系对软实力影响机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组织-员工关系分别与人力资源管理及情感承诺的交互作用对软实力的影响。通过对12家科技型非公有制企业的因子分析、路径分析及层级回归分析发现,基于组织与员工关系的科技型非公有制企业软实力由劳资关系、关系绩效、组织效力及品牌声誉构成;组织支持感对劳资关系及组织效力呈显著正向影响,领导-成员交换对关系绩效呈显著正向影响,心理契约履行对品牌声誉呈显著正向影响。此外,支持性人力资源管理能够进一步增强组织支持感对劳资关系、组织效力及心理契约对品牌声誉的提升作用,员工的情感承诺更易促进领导-成员交换对关系绩效的正向影响。
2015 Vol. 32 (14): 137-144 [摘要] ( 582 ) [HTML 0KB] [PDF 1946KB] ( 213 )
145 廖冰;侯青蜓
科研团队潜规则对团队成员创新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在东方文化科研团队背景下,运用国内外部分成熟量表,重点探讨和测量了科研团队潜规则结构维度及其对团队成员创新行为的影响。在对重庆、台湾209份科研团队初试问卷及重庆、上海、广州、北京、台湾486份正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经项目分析、CFA和EFA分析,得出了科研团队潜规则的5维度结构,即团队形象、团队规章制度、领导行为、心理安全感、绩效奖惩。运用相关回归分析对企业潜规则各维度与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地域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领导行为和心理安全感与团队成员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大陆数据模型中,绩效奖惩与科研团队成员创新行为相关性不显著,台湾地区科研团队成员创新行为更加关注绩效薪酬和晋升发展。
2015 Vol. 32 (14): 145-150 [摘要] ( 507 ) [HTML 0KB] [PDF 993KB] ( 418 )
151 杨倚奇;孙剑平;周小虎
创造力工作环境缺失及建构路径研究
采用深入访谈法,以24名本科以上学历具有工科背景的员工为对象,根据对技术研发人员的描述,分析了我国创造力缺失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目前对于技术研发人员的管理既未能满足其需求偏好,也未能契合技术研发的职业特点。加之不良的宏观产业环境,导致企业间无序竞争等,致使高比例大范围的技术人员放弃技术工作。研究指出,创造力工作环境建构应分步进行,良好的产业市场环境是创新社会构建的前提,庞大、稳定的基础技术人员队伍是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基础。在这个前提和基础上,才有可能建构促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发挥创造力的创造力工作环境。
2015 Vol. 32 (14): 151-155 [摘要] ( 573 ) [HTML 0KB] [PDF 1073KB] ( 236 )
综述
156 陈琳;李玉刚
组织合法性中解耦问题研究综述
解耦问题是新制度主义组织合法性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也是组织管理实践中必须正视的问题。解耦问题于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并受到西方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组织社会学研究领域内解耦概念提出的理论背景,对组织合法性中解耦的起源及概念进行了辨析,对组织合法性中解耦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2015 Vol. 32 (14): 156-160 [摘要] ( 591 ) [HTML 0KB] [PDF 866KB] ( 316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