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年 32卷 23期
刊出日期:2015-12-10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查婷俊;杨锐
技术创新本地化壁垒与突破路径研究
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我国技术创新本地化面临的技术、资金、创新网络和体制壁垒,并以高技术产业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当前技术创新本地化壁垒的影响力以及2000-2013年我国技术创新本地化程度。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技术创新本地化程度绝对水平不断提高,但外资企业也在通过其缄默型知识、技术背景等进行核心技术创新,使得我国技术创新本地化相对水平仍然不变。在技术创新本地化壁垒中,创新网络壁垒对于技术创新本地化的阻碍最大,占75.24%;而体制政策壁垒则最小,仅为3.17%。最后,提出了我国技术创新本地化壁垒突破路径。
2015 Vol. 32 (23): 1-8 [摘要] ( 689 ) [HTML 0KB] [PDF 1634KB] ( 412 )
9 戴文婷;索继栓;邓麦村
合作控制感对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效能的影响
科技成果转化合作的本质是利益相关群体的人际交互,且最核心的互动发生于技术供受方之间。因此,考察如何促进技术供受方合作的社会性整合,以更好地提升合作效能,是解构科技成果转化系统问题的重要手段。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相关理论,引入合作控制感,揭示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背后的心理规律。对119对合作联盟(共499人)的问卷调查显示,当双方都感到对合作过程的控制达到平衡时,合作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以及合作给双方带来的附加收益最理想,且双方对合作伙伴的信任、对合作过程和结果的满意程度以及对持续合作的承诺都能维持在最佳状态。这一发现为管理者从微观层面直入成果转化合作问题打开了思路。
2015 Vol. 32 (23): 9-14 [摘要] ( 530 ) [HTML 0KB] [PDF 1053KB] ( 212 )
15 王林雪;吴玉贝
科技资源统筹下技术创新集成服务机制研究
技术创新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科技资源统筹是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方式,通过集成服务发挥科技资源统筹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对推动创新型企业发展、加快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明确给出了科技资源统筹下技术创新集成服务的含义、特征,研究了科技资源统筹下技术创新集成服务各参与主体的生成机制、服务运营模式、利益调配机制,可为进一步形成与完善集成服务运营机制,推动技术创新集成服务平台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2015 Vol. 32 (23): 15-20 [摘要] ( 500 ) [HTML 0KB] [PDF 1606KB] ( 361 )
21 项杨雪;梅亮;陈劲
基于价值创造的协同创新本质研究
“2011计划”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着力提升高等院校创新能力,将协同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凸显了协同创新在实践领域的重要意义。理论研究在探讨协同创新基本内涵的同时,认为协同创新是创新研究的新范式。尽管学术界对协同创新作了大量讨论,但未回答协同创新的根本目的与研究意义。通过回溯协同创新的内涵,认为研究与实践协同创新的根本意义在于价值创造。由此,以价值创造为视角,构建高等院校协同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以浙江大学煤炭资源化利用发电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案例,从效率、互补性、锁定效应和新颖性4个维度分析了浙江大学协同创新中心的价值创造过程。
2015 Vol. 32 (23): 21-26 [摘要] ( 544 ) [HTML 0KB] [PDF 1855KB] ( 243 )
27 丁堃;罗晨阳;潘明湃
软件外包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模式研究
针对嵌入式研发测试外包企业的业务特点,应如何建设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以帮助其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竞争优势?通过对大连保税研发测试中心的单案例研究发现,软件服务外包平台应选择政府主导下的服务创新型建设模式。 在这种“官”为助力、“民”为主体的模式中,“政府做了企业做不了的事、企业做了政府做不好的事”;通过“官助”的方式引入具有专业服务能力的社会机构参与基础服务性事项管理,以充分激活民间资本、激发市场内生动力与潜力。
2015 Vol. 32 (23): 27-30 [摘要] ( 599 ) [HTML 0KB] [PDF 825KB] ( 261 )
区域科学发展
31 伍凤兰;陶一桃;申勇
湾区经济演进的动力机制研究
湾区经济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在“三力模型”框架下,分析了湾区经济的动力演进机制。结合港口的演进,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剖析了湾区经济演进阶段中港口经济发展与第一代港口、工业经济发展与第二代港口、服务经济发展与第三代港口、创新经济发展与第四代港口的高度契合性。基于世界三大著名湾区的演进历程,重点分析其发展经验,提出了中国湾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2015 Vol. 32 (23): 31-35 [摘要] ( 570 ) [HTML 0KB] [PDF 1450KB] ( 419 )
36 刘国巍;阳正义
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结构对知识扩散的影响
针对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如何影响知识扩散的问题,基于拓扑结构视角,运用节点数N、边数L、结构洞S、中心度C、平均距离D等社会网络指标测度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结构,并运用企业新增专利IPC分类号数(△IPC)和企业自主专利数(IAP)测度区域知识扩散效果。然后,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构建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结构对知识扩散影响的多因变量回归模型,并基于广西2000-2013年电子信息专利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IPC和IAP具有相似的偏最小二乘回归结构,知识扩散内部测度具有一致性;②中心度C与知识扩散(△IPC、IAP)呈负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较小;③边数L、节点数N、结构洞S和平均距离D与知识扩散(△IPC、IAP)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依次递减。
2015 Vol. 32 (23): 36-42 [摘要] ( 564 ) [HTML 0KB] [PDF 2381KB] ( 350 )
43 边慧夏
科技园区地方协同发展影响机制研究
介绍了科技园区地方协同发展的内涵,分析了区域因素、园区因素、产业因素、企业因素和资源流动因素对科技园区地方协同发展的影响。建立结构方程,运用AMOSv17.0软件就5个方面因素对科技园区地方协同发展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证明了5个方面因素对科技园区地方协同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结果表明:区域因素、园区因素、产业因素、企业因素和资源流动因素与普陀区科技园区协同发展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对科技园区协同发展均具有较高贡献度。较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普陀区科技园区协同发展的前提,良好的区域文化环境是普陀区科技园区协同发展的助力,较强企业创新能力是普陀区科技园区协同发展的支撑。
2015 Vol. 32 (23): 43-48 [摘要] ( 651 ) [HTML 0KB] [PDF 893KB] ( 278 )
产业技术进步
49 董景荣;刘冬冬;王亚飞
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构建耦合产业特征与区域要素禀赋结构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修正的生产函数构建技术进步路径选择模型,实证研究中国装备制造业不同技术选择模式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以及行业特征和区域要素禀赋结构对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一静态的技术引进路径只能在短期内实现经济增长,且容易造成技术依赖性,在复杂变化的经济环境中,动态技术进步路径比单一静态技术进步路径更有利于国家经济增长,自主研发才是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技术进步路径;国外技术引进与模仿仅在东部地区对技术进步有显著正效应,国内技术引进与模仿和自主研发对技术进步具有显著负效应,外商直接投资与模仿在西部地区对技术进步具有显著负效应,在其它地区则存在显著正效应;行业特征与区域要素禀赋结构能够影响技术进步路径的选择和变化,且存在区域差异。
2015 Vol. 32 (23): 49-53 [摘要] ( 664 ) [HTML 0KB] [PDF 861KB] ( 283 )
54 刘继兵;王琪;马环宇
制度环境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通过构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模型,选取2009-2013年35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制度环境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考虑到我国各省域制度环境的差异,分别对各省域进行实证研究,以发现我国不同地区制度环境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2015 Vol. 32 (23): 54-61 [摘要] ( 565 ) [HTML 0KB] [PDF 1271KB] ( 249 )
62 谭清美;房银海;王斌
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条件下产业创新平台存在形式研究
新常态下,传统产业创新平台创新动力不足、成果转化效率低等问题日趋严重。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下产业创新平台新的构成形式、参与主体、职能分配。通过构建平台功能框架,界定各参与主体职能范围与合作路径,提出平台领导权分配思路。通过平台业务流程实现无形资产到有形成果转化的目标,并优化业务流程的智能与服务化控制,可为构建产业创新平台,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2015 Vol. 32 (23): 62-66 [摘要] ( 577 ) [HTML 0KB] [PDF 1588KB] ( 394 )
67 钱士茹;赵斌斌;李茂盛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创新关系网络维度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企业间存在自愿或非自愿的密集互动。这种互动关系构成集群内复杂的创新关系网络,使企业间协同效应不断增强,集群更具竞争优势。基于社会、结构、知识3个维度对高新技术产业内创新关系网络进行分析,了解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独特的创新关系网络,并研究3个维度分别对于整个集群创新的作用,据此提出强化集群内企业关系的若干建议。
2015 Vol. 32 (23): 67-71 [摘要] ( 571 ) [HTML 0KB] [PDF 885KB] ( 261 )
企业创新管理
72 张玉明;李荣;闵亦杰
家族涉入、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研发投资
基于代理理论、资源基础观与社会情感财富理论,利用1 745个中国家族上市公司年度观测值,实证检验了家族涉入与研发投资的关系,并探究了企业国际化战略(地区多元化的一种)、产品多元化战略及其组合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家族涉入阻碍企业研发投资;国际化战略缓和了家族涉入对研发投资的阻碍作用,但产品多元化战略加剧了上述阻碍作用;同时采取国际化战略与产品多元化战略可以缓和家族涉入对研发投资的阻碍作用。不同类型多元化战略的作用不同,应重视不同的多元化战略及其后果。
2015 Vol. 32 (23): 72-77 [摘要] ( 550 ) [HTML 0KB] [PDF 991KB] ( 375 )
78 陶晓波;刘桂春
顾客参与、创新能力与新产品开发绩效
以高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联合研发型顾客参与活动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最强,信息来源型顾客参与活动的影响次之,独立研发型顾客参与活动的影响最弱。进一步的研究显示,渐进式创新能力越强,信息来源型顾客参与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越强,独立研发型顾客参与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越弱;相比之下,突破式创新能力越强,则独立研发型顾客参与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越强,信息来源型顾客参与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越弱;而联合研发型顾客参与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不受创新能力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丰富了顾客参与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作用机制,为具有不同类型创新能力的企业有针对性地选择顾客参与新产品开发提供了经验证据。
2015 Vol. 32 (23): 78-84 [摘要] ( 631 ) [HTML 0KB] [PDF 1407KB] ( 272 )
85 丁良超
海外网络对跨国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海外网络成为跨国创业企业优化网络,提高创业成功率、培育核心竞争力、有效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方式。基于创业阶段差异的动态视角,构造海外网络对于跨国创业企业绩效影响的分析框架。实证结果表明:在创业生存阶段,海外市场网络嵌入对跨国创业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海外技术网络嵌入对跨国创业企业绩效影响不显著;在创业成长阶段,海外技术网络嵌入正向影响跨国创业企业绩效,而海外市场网络对跨国创业企业绩效影响不显著。
2015 Vol. 32 (23): 85-91 [摘要] ( 432 ) [HTML 0KB] [PDF 1057KB] ( 242 )
92 冯忠垒;谢雄标;郝祖涛;张先锋
空间嵌入下资源型企业绿色行为演化研究
基于空间嵌入理论,以兴发集团绿色行为发展历程为案例,系统探讨了空间嵌入下资源型企业绿色行为演化过程和演化机制。研究表明:在特定的空间嵌入影响下,企业绿色行为演化经历了一个线性变化过程,即早期的经济空间嵌入导致企业采取简单、粗放式末端治理,之后的环境空间嵌入促使企业进行系统、集中式末端治理,此后的技术空间嵌入使得企业成功形成合作、创新的循环经济。形塑资源型企业绿色行为演化的空间嵌入动态过程,是围绕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矛盾的形成、发展和消解而逐步展开的。其中,环境空间嵌入对该矛盾起激化作用,因此是空间嵌入动态过程以及企业绿色行为演化中的关键转折性环节。
2015 Vol. 32 (23): 92-98 [摘要] ( 452 ) [HTML 0KB] [PDF 1831KB] ( 237 )
99 周中林;肖祎平
低碳经济下中国企业生产管理创新研究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低碳经济要求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开发新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企业通过生产管理创新减少生产环节的碳排放量,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助力,也是企业发展的最终方向。分析了低碳经济下中国企业生产管理的理念创新、组织创新、方法创新、流程创新和战略创新;构建了低碳经济下企业生产管理创新框架,着重分析了低碳经济在初步实施阶段、分项应用阶段、多项结合阶段、集成综合阶段及协同作用阶段的企业生产管理创新突破口。
2015 Vol. 32 (23): 99-102 [摘要] ( 598 ) [HTML 0KB] [PDF 955KB] ( 254 )
科技法制与政策
103 温兴琦
创新政策还是产业政策:区域创新政策悖论及启示
创新政策与产业政策是区域创新政策的两个方面,二者既有内在一致性,也有冲突与矛盾。对区域创新政策进行界定,分析区域创新政策两方面内容,即创新政策与产业政策。对二者关系进行了阐述,认为它们是互补和相互促进的,指出了两者存在的关系“悖论”,提出了创新政策与产业政策融合的观点,以及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实践中的具体对策。
2015 Vol. 32 (23): 103-106 [摘要] ( 664 ) [HTML 0KB] [PDF 924KB] ( 239 )
107 赵宝春
我国学术不端行为治理中社会奖惩道德导引低效问题成因研究
道德含义从本质上决定了学术不端问题应被纳入社会奖惩道德导引体系中予以研究。以社会奖惩道德导引建构模型为理论框架,收集111起学术不端事件和39部治理规范用于案例研究和内容分析,深入揭示我国学术不端治理中致使社会奖惩道德导引低效的系统根源。结果表明,在我国学术不端治理中,社会奖惩标准过多过杂、奖惩措施有失均衡、奖惩路径不够畅通、奖惩主体各有短板、奖惩受体缺乏敏感等缺陷和不足共同制约了社会奖惩道德导引效率的发挥。
2015 Vol. 32 (23): 107-112 [摘要] ( 482 ) [HTML 0KB] [PDF 1368KB] ( 412 )
113 张明喜
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财政配套机制研究
配套机制建设对科技金融发展具有促进创新资源与要素有效整合、推动产业发展等功能。首先对科技金融发展的配套机制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基于实践研究发现,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财政保障机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目前还存在引导基金绩效评价体系尚未建立、风险补偿资金使用受到限制等不足。深入发展科技金融,需要突破一些体制和政策障碍,建立有效的财政保障机制,如探索财政支持方式多元化、建立健全引导基金绩效评价体系、拓宽风险补偿资金来源渠道等。
2015 Vol. 32 (23): 113-117 [摘要] ( 534 ) [HTML 0KB] [PDF 970KB] ( 432 )
评价与预见
118 李琳;龚胜
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度动态评估与比较
运用扩展的DEA方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状态进行实证研究,揭示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度的动态特征和变化趋势。首先从城市群协同创新度的表征因素和影响因素两个维度构建城市群协同创新评价指标,然后运用扩展的DEA方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2003-2012年间协同创新状态进行动态评估与比较分析,得出结论: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整体处于初级水平,10年间协同创新度均值在波动中上升,城市群内部协同创新度差距呈扩大之势;环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已形成中心-外围的协同创新结构,两大城市群内部协同创新度差距有扩大之势,而环鄱阳湖城市群尚未形成中心-外围结构,城市群内部协同创新度呈差距缩小之势。
2015 Vol. 32 (23): 118-124 [摘要] ( 508 ) [HTML 0KB] [PDF 1275KB] ( 289 )
125 彭峰;李燕萍
本土技术转移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
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中国省际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并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本土技术转移对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土技术转移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国外技术引进对创新效率具有抑制作用,FDI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外溢效应;本土技术转移与国外技术引进存在互补效应,促进本土技术转移将有助于增强国外技术溢出效应。本土技术转移与FDI存在替代效应,对创新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2015 Vol. 32 (23): 125-128 [摘要] ( 594 ) [HTML 0KB] [PDF 691KB] ( 244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29 杜元伟;刘新
目标导向下知识超网络的关键主体识别方法研究
为解决由传统方法识别的关键知识主体在领域知识与决策问题需求知识匹配性上存在的问题,首先从质上匹配、量上合理两个方面对目标导向原理进行说明,并利用知识点权重和需求程度对其予以描述,然后结合知识超网络中要素关系以及知识点数量和载体权重之间的可替代程度,给出主体与知识点的关系矩阵。在此基础上,基于0-1整数规划构建了目标导向下关键知识主体的识别模型和方法步骤,应用案例对比分析验证了方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特色之处在于,以目标为导向权变对关键知识主体进行识别,既能满足决策问题对知识点的需求结构,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决策成本。
2015 Vol. 32 (23): 129-134 [摘要] ( 482 ) [HTML 0KB] [PDF 1097KB] ( 255 )
135 孙耀吾;李丽波
服务创新管理研究前沿与热点知识图谱分析
应用共词共引方法,利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III,对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服务创新管理的文献数据进行网络图谱分析。结果显示,服务创新管理研究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营销学研究更加融合;基于新兴IT技术的发展及应用,高技术服务创新是服务创新管理研究的主要领域;高技术服务创新的组织形式更多地表现为合作网络与平台化趋势,其中,制造业服务化、服务创新与技术创新融合、商业模式转型、动态能力以及创新绩效量化研究等主题备受关注。
2015 Vol. 32 (23): 135-142 [摘要] ( 596 ) [HTML 0KB] [PDF 2840KB] ( 206 )
人才与教育
143 邓小朱
科研经费与人员匹配对团队绩效的影响
科研经费和科研人员投入是创新团队活动进行的两个基本条件。选取江西省108个省级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其中知识创新团队52个、技术创新团队56个)为样本,对科研投入要素与团队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科技创新团队平均科研投入强度较低,增加科研投入对提升科技创新团队绩效具有积极正向影响;科研投入内部要素协同匹配对科技创新团队科研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对科技创新团队非科研绩效的正向影响显著。
2015 Vol. 32 (23): 143-146 [摘要] ( 505 ) [HTML 0KB] [PDF 737KB] ( 230 )
147 葛昀洲;赵文华
协同创新体制下发达国家校企联培博士后机制研究
加拿大校企联培博士后项目Mitacs Elevate是政府主导的协同创新项目。政府、高校、企业3方在项目经费体制、选拔体制、培养体制、监管体制等方面各司其职,形成了多方出资、利险均担,复合培养、学技并重,全程管理、立体监控,校企合作、深度协同的特点,实现了彼此合作无缺位、无死角、无重叠,取得了不菲的成效。
2015 Vol. 32 (23): 147-150 [摘要] ( 580 ) [HTML 0KB] [PDF 792KB] ( 253 )
151 刘广
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撑体系建设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背后,存在高校、政府和企业等政产学研合作主体的协同创新和合作博弈行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助于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推进政府、高校和企业间的深度合作。基于夏普利值法的合作博弈利益分配策略,构建了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政府、高校和企业等各方参与主体利益分配模型,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2015 Vol. 32 (23): 151-155 [摘要] ( 848 ) [HTML 0KB] [PDF 1085KB] ( 244 )
综述
156 李峰;缪亚军
个体科研合作行为研究述评
任何科研合作归根结底都是学者之间的个体科研合作行为,围绕以知识创造为目的的个体科研合作行为,从合作行为的测量方法、动机和收益、影响因素3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价。通过比较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3个有待深入的研究领域,即中国情境下的个体科研合作行为、个体科研合作行为的非结构性影响因素和海外引进人才的科研合作行为。
2015 Vol. 32 (23): 156-160 [摘要] ( 523 ) [HTML 0KB] [PDF 876KB] ( 351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