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年 32卷 8期
刊出日期:2015-04-25

产业技术进步
军民融合创新
科技管理创新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罗晓光;孙艳凤
创新扩散网络结构与创新扩散绩效关系研究
创新扩散网络结构对创新扩散绩效有重要影响。通过设计基于原胞自动机的创新扩散网络仿真模型,模拟不同网络结构的创新扩散过程,依据确定的创新扩散绩效测量指标,分析了创新扩散网络结构参数与创新扩散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创新扩散网络中,个体创新信息采纳概率是影响创新扩散速度和规模的最重要因素;创新扩散网络密度越大,创新扩散规模越大,扩散速度越快;初始创新者数量多可以加快创新传播速度,但不能扩大创新扩散规模。
2015 Vol. 32 (8): 1-6 [摘要] ( 628 ) [HTML 0KB] [PDF 1701KB] ( 425 )
7 汪芹;王长军
科技成果转化中三螺旋接口组织创新模式研究
科技成果只有推向市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体现出自主创新的价值。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不仅需要体制改革,还需要组织创新。基于三螺旋系统创新理论,以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先研院”)为例,深入分析了其在科技成果转化不同阶段进行的创新实践,探讨了先研院在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和技术导向3个阶段成果转化中的创新实践,并针对促进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出了建议。
2015 Vol. 32 (8): 7-11 [摘要] ( 673 ) [HTML 0KB] [PDF 1183KB] ( 228 )
12 樊一阳;周恒玉
专业化科技服务模式研究
科技中介机构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在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商业价值方面起重要作用。通过对专业化创新服务公司“Innovationlabs”创新服务模式中两项具有代表性的创新服务——创新审计和创新认证进行分析,对发展我国专业化科技服务模式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2015 Vol. 32 (8): 12-17 [摘要] ( 612 ) [HTML 0KB] [PDF 1055KB] ( 258 )
18 杨洁辉;韩庆兰;水会莉
企业环境管理、创新管理、供应链管理三维融合
随着资源、环境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约束,企业只有通过可持续创新才能赢得国际竞争。而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可持续创新,并实现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三重目标,成为我国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首先,基于前人研究,探讨环境管理、创新管理、供应链管理之间的关系。其次,将环境管理、创新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相融合,提出一个新的功能体——供应链可持续创新系统,以实现3个不同系统结构功能的结合,拓展传统供应链管理、环境管理、创新管理的内容、方法与作用。再次,构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供应链可持续创新系统管理框架,描述了系统构成与功能。最后,对系统管理模型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2015 Vol. 32 (8): 18-23 [摘要] ( 573 ) [HTML 0KB] [PDF 1023KB] ( 352 )
24 林筠;杨翠萍
团队效能提升新视角:一致性能力、可变性能力及情境双元化作用
随着环境瞬变与客户需求多样化,团队成员对内一致性与对外可变性展现出来的能力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一致性能力与可变性能力的情境双元化视角,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两种能力及其交互作用对团队效能的作用效果,分析团队报酬依赖性与决策集中化在两种能力与团队效能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一致性能力、可变性能力均与团队效能显著正相关,团队报酬依赖性可促进两种能力作用的发挥,而决策集中化对两种能力作用的发挥具有抑制作用。研究知识团队中的双元化作用机理,有助于掌握知识团队效能提高途径,为知识团队管理提供可操作性理论指导。
2015 Vol. 32 (8): 24-28 [摘要] ( 523 ) [HTML 0KB] [PDF 707KB] ( 282 )
29 张夏青;
三类担保公司运行效率实证分析
以担保利润率、担保代偿率作为衡量担保公司运行效率的两个指标,选择河南省区域内106家担保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三类担保公司运行效率进行了方差齐性检验,发现三类担保公司运行效率存在显著差异性。以人均GDP、地方财政收入、发明专利数、小型企业占比、银行存贷差、产业集聚区数作为考察区域性特征的6个影响因子,对三类担保公司运行效率与区域性特征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发现三类担保公司对区域性特征的要求不同:政策性担保公司适应于经济发达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地区;商业性担保公司适应于放贷资金量大、经济水平中等以上、发展速度较快且小微型企业不是太多的地区;互助性担保公司适应于区域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经济、财政实力较弱,中小企业综合实力较强的地区。
2015 Vol. 32 (8): 29-34 [摘要] ( 484 ) [HTML 0KB] [PDF 1141KB] ( 261 )
区域科学发展
35 杨煜;
创新型都市圈发展困境与治理机制研究
创新型都市圈通常有两种典型形成路径:一是创新型城市演化为创新型都市圈;二是一般性都市圈升级为创新型都市圈。当前,创新型城市竞争大于合作的格局,影响了创新型都市圈的演化进程,而合作创新收益及其分配结果不明确所导致的路径依赖和搭便车行为,也延缓了从一般性都市圈向创新型都市圈的升级。针对创新型都市圈面临的发展困境,提出构建都市圈合作创新治理机制。为促成创新型都市圈合作效应大于竞争效应,同时避免机会主义行为,确保创新型都市圈成员获得与其贡献和能力相符的创新收益,各地政府应为合作治理机制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提升创新型都市圈整体创新绩效。
2015 Vol. 32 (8): 35-39 [摘要] ( 552 ) [HTML 0KB] [PDF 898KB] ( 237 )
40 王国红;周建林;梁晓燕
基于SD的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结构风险研究
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结构是高新技术园区在创新功能方面的抽象模型,准确识别、分析和预防风险是其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首先分析了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结构及其风险类型,通过构建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结构风险的因果关系模型,揭示了协同创新网络结构风险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基于全国38个软件园基地数据,建立了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结构风险SD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和应用研究,以此揭示影响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结构风险的关键因素,从而为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健康发展和创新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2015 Vol. 32 (8): 40-45 [摘要] ( 609 ) [HTML 0KB] [PDF 1136KB] ( 198 )
46 孙占;张玉赋;张华
江苏省人才与产业转型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规范与实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人才与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揭示两者之间显著的互动关系,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促进人才和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2015 Vol. 32 (8): 46-50 [摘要] ( 557 ) [HTML 0KB] [PDF 910KB] ( 301 )
51 刘骏;何轶
我国低碳试点城市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解耦分析
2010年至今,中央政府已陆续批准建设36个低碳试点城市,希望通过试点带动全国各城市走向低碳化。低碳城市发展的关键在于经济增长能否实现与碳排放相脱离(解耦)。基于解耦理论,首先,借鉴Vehmas解耦指数测算模型建立了“碳解耦指数”测算模型,提出了碳解耦等级标准;其次,运用模型对36个试点城市碳解耦程度进行了评判;最后,采用LMDI方法对“碳解耦指数”进行了因素分解,从而揭示了引发解耦的根本原因。
2015 Vol. 32 (8): 51-55 [摘要] ( 524 ) [HTML 0KB] [PDF 785KB] ( 280 )
产业技术进步
56 严炜炜;
产业集群跨系统创新服务融合系统动力学分析
在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发展中,面向产业集群多元创新主体跨系统创新服务融合是实现分布式创新资源整合利用和综合性服务组织的有效方式。借助系统动力学对复杂系统问题的分析能力,在揭示产业集群跨系统创新服务融合系统动力学特征的基础上,对创新服务融合中原因树和因果反馈环进行分析,阐述创新服务融合的关键驱动因素与环节,构建创新服务融合系统动力学模型,推动面向产业集群创新服务融合的开展。
2015 Vol. 32 (8): 56-60 [摘要] ( 457 ) [HTML 0KB] [PDF 954KB] ( 261 )
61 陶忠元;夏婧
我国制造业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互动效应
基于1995-2012年我国9类细分制造业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行业标准化进程与技术创新水平之间的互动效应。结果表明,9类制造业总体以及航空航天、有色金属、纺织、电子通信设备、计算机办公设备、医药制造行业均呈现二者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在化工、机械、医疗设备仪器仪表制造行业中,二者之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单向抑制,其中行业内技术创新低端化、技术标准化滞后性为重要诱因。
2015 Vol. 32 (8): 61-66 [摘要] ( 562 ) [HTML 0KB] [PDF 926KB] ( 269 )
67 沈蕾;靳礼伟
我国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技术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科技创新促进了技术融合,而技术融合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技术融合为例,运用专利系数法对中国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技术融合度进行测算,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技术融合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得出我国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技术融合处于中等程度,二者的技术融合对制造业结构升级有较大促进作用,但对3次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较小。
2015 Vol. 32 (8): 67-70 [摘要] ( 597 ) [HTML 0KB] [PDF 782KB] ( 355 )
71 黄磊;刘则渊;姜照华
演化视角下全产业链创新网络结构及核心企业行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从理论上分析了全产业链创新网络结构特点以及核心企业行为模式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提出相关假设;从开放性的2个维度,即开放广度和开放深度量化核心企业开放式创新的行为模式。依据偏最小二乘法,将结构和行为模式的表征变量作为自变量,创新绩效的4个表征变量作为因变量,进行交叉检验;最后选取1个主成分进行回归分析,检验理论假设。
2015 Vol. 32 (8): 71-76 [摘要] ( 651 ) [HTML 0KB] [PDF 915KB] ( 365 )
77 邹安全;罗杏玲;全春光
钢铁行业供应链碳足迹界定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钢铁行业为研究对象,对钢铁供应链碳足迹进行界定,根据IPCC提供的排放因子和核算方法测算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运用SPSS软件分析碳排放量与人口、GDP、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总量、钢材消耗量、能源效率、工业增加值碳强度和回收利用率8个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碳排放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钢铁行业碳排放量与人口、GDP、能源消费总量和回收利用率关系密切,能源消费总量对碳排放影响最显著,而其它因素影响不大。我国钢铁行业可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资源结构;健全能源管理,推进技术创新;优化生产流程,发展循环经济”3个方面实现减排目标。
2015 Vol. 32 (8): 77-81 [摘要] ( 484 ) [HTML 0KB] [PDF 1000KB] ( 275 )
企业创新管理
82 王丹丹;
基于组织合法性的企业低碳管理模式构建
通过理论梳理,构建了基于组织合法性的企业低碳管理模式,并结合3家标杆企业(丹佛斯、通用、日立)的案例分析提出研究推论。研究结果表明:低碳管理模式的形成是企业进行外部适应及内部整合的组织合法性构建过程; 企业内部低碳管理合法性是以低碳意识-评级系统-产品服务化-低碳管理惯例这一顺序构建的;低碳管理惯例是低碳管理合法性持续存在、自我激活的过程,其最终形成需经历低碳认知图式、低碳行动框架、低碳生产流程、低碳产品设计等过程。
2015 Vol. 32 (8): 82-88 [摘要] ( 571 ) [HTML 0KB] [PDF 2101KB] ( 230 )
89 孙瑶;
中国跨国经营企业如何从知识产权资产管理中获益更多
在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快速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资产的保护和管理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中国跨国经营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国际化进程,在企业知识产权文化形成、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结合、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等方面作出战略高度的规划,而在专利、商业秘密、商标、版权等具体保护策略上,应针对企业所处行业、技术特点和企业跨国经营战略进行设计。
2015 Vol. 32 (8): 89-94 [摘要] ( 517 ) [HTML 0KB] [PDF 951KB] ( 253 )
95 童心;于丽英
知识网络演进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化及政策建议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类生物进化的属性,基于该思想,以知识网络演进为背景,研究了知识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化的作用,探讨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化过程,进一步构建了企业创新能力进化的逻辑模型。研究发现,知识网络的循环演进通过知识获取、知识处理、知识共享和知识整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进化。最后,分别从政策制定者角度和微观创新者角度,提出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化的建议。
2015 Vol. 32 (8): 95-100 [摘要] ( 581 ) [HTML 0KB] [PDF 1098KB] ( 232 )
101 殷辉;陈劲
共性技术下异质企业对学研方合作行为的演化博弈仿真分析
共性技术因其在技术创新链条中的基础性地位和对相关产业集群创新的巨大拉动效应,受到各国政府的广泛重视,而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必须依靠政府指导下、不同产业共同参与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运用两群体模仿者动态微分方程,分析了在不同情景下分别来自新兴产业和成熟产业的两类异质企业间与学研机构合作研发共性技术的演化博弈过程和稳定策略,并运用数值模拟对理论命题逐一进行仿真验证,最后得出结论与启示。
2015 Vol. 32 (8): 101-107 [摘要] ( 589 ) [HTML 0KB] [PDF 1865KB] ( 258 )
108 王元地;胡谍
中国企业质押专利特征分析
以中国知识产权局公布的2008-2012年度专利权质押登记数据为依据,基于区域视角,分析了企业专利权质押中专利数量、类型、技术领域、年龄、发明人数等信息。结果显示:①各地质押专利数量逐年增加,其中东部地区发展最为迅速;②质押专利中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数量多于外观设计专利;③东部地区质押专利中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主要分布在作业运输、物理和电学等技术领域,中部地区化学冶金类质押专利数量较多,西部地区生活必需品类质押专利占居榜首,各区域质押专利中外观设计专利大多为日常生活用品;④各区域质押专利平均年龄从小到大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⑤各区域大多数质押专利发明人数为1人,合作发明完成的质押专利占比较少。
2015 Vol. 32 (8): 108-112 [摘要] ( 515 ) [HTML 0KB] [PDF 957KB] ( 232 )
113 胡海青;崔杰;张道宏
商业信用、融资约束对科技型中小企业R & D投资的影响
通过理论分析并构建递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商业信用对融资约束具有正U型影响;商业信用对R&D投资具有倒U型影响但不明显。另外,分别对高融资约束企业和低融资约束企业进行R&D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检验后发现,融资约束程度越大,R&D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越高。由此得出,利用商业信用融资可以缓解资金约束,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R&D投资力度,保证技术创新所需资金投入。
2015 Vol. 32 (8): 113-117 [摘要] ( 670 ) [HTML 0KB] [PDF 767KB] ( 359 )
军民融合创新
118 廖方伟;郑文杰
中国国防科技平台知识产权实证分析
国防科技知识产权关系着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选取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X重点实验室以及西南科技大学Y国防重点实验室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现状进行调研,结合数据包络分析法对近7年两个科技平台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进行效率评估,分析引起效率变化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对策。
2015 Vol. 32 (8): 118-122 [摘要] ( 530 ) [HTML 0KB] [PDF 836KB] ( 304 )
123 蒋铁军;王先甲;张怀强
军民融合背景下合作技术创新演化博弈分析
军民融合背景下如何促进合作技术创新是军地双方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军民合作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和动态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系统演化为合作的稳定均衡状态取决于合作双方互补性共享技术总量、协同性影响程度和合作风险;当双方互补性共享技术总量的比值与协同性影响程度和合作风险满足一定条件时,系统向技术合作方向演化的概率最大;技术转化系数和技术转化成本系数对系统演化方向没有影响,但会影响合作双方的自身收益;通过鼓励双方共享互补性技术、合理搭配科研合作单位以及采用监管惩罚机制等手段可以促进系统合作稳定均衡状态的实现。同时,在分析引入监管惩罚机制时,给出了惩罚力度的基本标准。
2015 Vol. 32 (8): 123-127 [摘要] ( 544 ) [HTML 0KB] [PDF 791KB] ( 219 )
评价与预见
128 刘焕;胡春萍;张攀
省级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监测评估
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和要求,借鉴监测评估理论,构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监测评估逻辑框架。基于创新投入、创新活动和创新产出的逻辑模型,通过文献研究、深度访谈、专家讨论和文本分析,构建了省级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监测评估指标体系,为监测评估省级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状况和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并为其它层级地方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2015 Vol. 32 (8): 128-132 [摘要] ( 574 ) [HTML 0KB] [PDF 910KB] ( 256 )
133 沈飞;吴解生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扩散溢出能力、效应及其网络质量评价研究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于区域产业经济的影响已深入到产业结构内部节点互联化发展网络层面。结合网络分析,针对长三角区域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进行创新溢出网络化层级与动态结构分析,测算创新扩散溢出与吸收在流程和产品维度的网络扩散结构、活动集聚程度及其层级变化态势。结果表明,结构化效益差异是创新扩散对于创新网络式转换及传播的机制作用;创新转移传播与溢出具有从多节点、多部门走向相对单一的科技服务类别的特征,且创新扩散溢出网络分布不均化特征逐渐增强,并具有层级网络扩散特征和相对均衡化的创新溢出吸收扁平化网络层级特征。
2015 Vol. 32 (8): 133-138 [摘要] ( 602 ) [HTML 0KB] [PDF 877KB] ( 251 )
139 肖俊夫;林勇
经济转型发展中科技人才分型与协同作用机制研究
立足我国经济发展转型诉求,提出基于创新链视角的科技人才新分型思路。在深入分析各类科技人才创新协同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剖析创新要素集成流动及创新价值传递转换机理。最后,系统地给出了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发展要求的科技制度及政策配给调整建议。
2015 Vol. 32 (8): 139-144 [摘要] ( 609 ) [HTML 0KB] [PDF 1368KB] ( 367 )
145 何丽君;
青年科技领军人才胜任力构成及培养思路
作为重要战略资源,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的规模、结构及质量已成为衡量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基础性指标。基于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素质特征相关研究成果,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构建包含道德资本、心理资本、认知资本及能力资本在内的青年科技领军人才MPCA胜任力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青年科技领军人才胜任力培养思路。
2015 Vol. 32 (8): 145-149 [摘要] ( 565 ) [HTML 0KB] [PDF 832KB] ( 256 )
150 邵云飞;詹坤;钱航
共生理论视角下高校协同创新共生一体化研究
协同创新已成为实施“2011计划”和科技创新的核心概念,反映了国内科学研究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结合现实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运用共生理论探讨高校协同创新过程中高校、企业、政府之间的共生关系、共生特征以及作用方式;通过对高效协同创新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的具体分析,构建高校协同创新共生一体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对美国斯坦福大学高校协同创新进行案例分析,具体阐述其共生一体化系统的演化过程,为完善我国高校协同创新共生一体化建设提供借鉴,进一步推动高校协同创新发展。
2015 Vol. 32 (8): 150-154 [摘要] ( 631 ) [HTML 0KB] [PDF 1201KB] ( 252 )
综述
155 郑爱翔;周海炜
专业服务企业专业化成长国外研究评述
通过回顾专业服务企业成长的国外相关研究,从专业化视角,阐述和分析了专业服务企业成长中的“专业化”要素。同时,围绕学术界关于专业服务企业成长战略的分歧展开讨论,最后指出专业服务企业成长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
2015 Vol. 32 (8): 155-160 [摘要] ( 536 ) [HTML 0KB] [PDF 944KB] ( 265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