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年 32卷 9期
刊出日期:2015-05-10

产业技术进步
军民融合创新
科技管理创新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赵武;陈琳
印度包容性创新的经验及启示
包容性创新与中国现阶段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密切相关,这一概念无论从理念还是政策角度,对于我国政府而言仍是全新的。印度作为较早开展包容性创新的国家,在包容性创新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以印度包容性创新实践为研究对象,归纳和总结了印度在构建包容性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开展低成本创新、依靠基层组织支持草根创新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以期对我国包容性创新有所启示和借鉴。
2015 Vol. 32 (9): 1-5 [摘要] ( 684 ) [HTML 0KB] [PDF 1073KB] ( 290 )
6 郝君超;王海燕;李哲
DARPA科研项目组织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自成立起始终关注重大突破性、颠覆性科研项目,并在科技及军事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其独特的科研项目组织模式值得借鉴。分析了DARPA科研项目组织模式,探讨了其对于解决我国科研项目组织过程中政府定位不清、项目管理效率较低、成果产业化率不高等问题的启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2015 Vol. 32 (9): 6-9 [摘要] ( 677 ) [HTML 0KB] [PDF 767KB] ( 393 )
10 戚湧;魏继鑫
基于博弈理论的科技资源共享研究
科技资源共享对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通过构建科技资源共享博弈模型,分析探讨了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科技资源共享的均衡条件,求得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解,并基于合作博弈中改进的Shapley值模型分析了各共享主体的所得利益,最后提出了促进科技资源共享的对策建议。
2015 Vol. 32 (9): 10-14 [摘要] ( 683 ) [HTML 0KB] [PDF 885KB] ( 338 )
15 张岭;张胜
金融体系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机制研究
金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是落实科技与金融结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重要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基于创新驱动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提出了金融发展支持科技创新的路径,重点分析了金融体系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支持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在于构建金融链对创新链和产业链前端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融资支持体系,并采取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金融支持策略。
2015 Vol. 32 (9): 15-19 [摘要] ( 563 ) [HTML 0KB] [PDF 901KB] ( 298 )
20 张一清;刘传庚;白卫国
碳足迹概念、特征、内容框架与标准规范
碳足迹作为温室气体排放测度指标,其重要性愈显突出,引起了诸多学者与组织机构关注。通过归纳分析学者与组织机构相关研究,明晰碳足迹定义。以生命周期评价为切入点,将其特征归纳为目的性、完整性、一致性、透明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学者与组织机构的研究将其内容框架梳理为11点,并与生命周期评价4个阶段形成对应关系。将出台的碳足迹标准规范归纳为地域、企业和产品3大类,并对各类标准规范的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后续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2015 Vol. 32 (9): 20-25 [摘要] ( 563 ) [HTML 0KB] [PDF 1269KB] ( 291 )
区域科学发展
26 邢乐斌;徐雁南
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R & D环境满意度实证研究
为改善我国内陆地区产业R&D环境,基于已有研究成果,从科技人力资源、R&D配套服务、知识产权与专利保护、经济与社会发展和政府政策支持5个维度构建了产业R&D环境满意度指标体系。基于重庆、四川和陕西等中西部七省市产业发展实践,选取七省市IT产业R&D机构和相关企业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利用SPSS18.0对156份产业R&D环境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科技人力资源和R&D配套服务对中西部地区产业R&D环境的改善作用明显高于其它3个维度,且R&D人员总量、R&D资源开放与共享、成果交易市场完善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引进政策等10个二级变量与IT产业R&D环境满意度显著正相关。最后,提出了改善我国中西部地区IT产业R&D环境和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2015 Vol. 32 (9): 26-31 [摘要] ( 534 ) [HTML 0KB] [PDF 875KB] ( 216 )
32 李波平;邹德文
湖北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实施效果评价与政策优化研究
高层次人才数量集中代表了一个地区人才队伍的整体
2015 Vol. 32 (9): 32-35 [摘要] ( 582 ) [HTML 0KB] [PDF 723KB] ( 431 )
36 张国政;陈维煌;朱文萍
区际产业转移对承接地自主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
目前,区际产业转移已成为我国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获取外源性技术研发外溢的主要渠道。采用2004-2011年湖南地区层级面板数据计量方法,通过构造连乘解释变量,对承接区际产业转移而产生的自主创新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际产业转移在整体上对湖南各地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存在显著溢出效应,但不同技术层次、不同地区的自主创新效应差异较大。
2015 Vol. 32 (9): 36-40 [摘要] ( 528 ) [HTML 0KB] [PDF 821KB] ( 256 )
产业技术进步
41 曹孜;陈洪波
生态产业园区形成与演进国际经验研究
生态产业园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组织方式,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友好双重目标的有效途径。生态产业园的形成与演化有其内在规律,同时又受到经济环境、地理位置、法律制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一定的异质性。依据对现有世界各国生态产业园区的了解,结合以往学者的研究结论,对生态产业园概念、特点及发展状况进行了描述和总结,并分别讨论了市场和政策在产业园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最后,总结了位置集中、科技信息、社会参与、经济利益等产业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2015 Vol. 32 (9): 41-47 [摘要] ( 442 ) [HTML 0KB] [PDF 1073KB] ( 232 )
48 王伟光;由雷
异质性CRLMI市场导向型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对比分析
基于市场导向型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的理论基础,运用CRLMI模型重点分析了异质性产业属性的市场导向型产业创新体系演化趋势。重点分析了钢铁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现状,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创新模型,实证分析了CRLMI交互作用下2008-2012年高技术产业与钢铁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协同度,进而对比分析了其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的演化趋势。
2015 Vol. 32 (9): 48-53 [摘要] ( 514 ) [HTML 0KB] [PDF 912KB] ( 221 )
54 徐玲;孟祥霞;刘春香
基于价值星系的集群升级机理研究
主导我国产业升级实践的线性升级框架已使本土集群被低端锁定。通过分析发现,近年来提出的“互动升级路径”仍然属于线性升级思维,非但不能使集群升级,反而会令集群陷入更深层的“交互锁定”之中。在目前国际旗舰企业引领的向星系型组织结构演进的产业组织创新背景下,提出了嵌入价值星系的非线性升级路径。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研究视角,基于“组织-动因-结果”的思路研究发现,顾客成为价值创造成员、多产业知识链解构和重新组合、以动态需求为目标的柔性价值创造等价值星系的特点触发了提升创新能力的动因,为本土集群提供了一种升级机制。不但如此,价值星系还具有“活源效应”,可以激发本土集群突破能力陷阱,获得持续升级。
2015 Vol. 32 (9): 54-59 [摘要] ( 479 ) [HTML 0KB] [PDF 1266KB] ( 233 )
60 郝新军;姚树俊;同世隆
服务型制造模式下价值共创网络研究
发展服务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促进GDP增长、提高就业率及振兴制造业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服务型制造模式下,服务型制造企业、目标供应商和目标客户所构成的价值共创网络是各利益相关方获取价值的关键所在。以客户主导逻辑的视角,探讨了服务在制造业中的研究演化,总结分析了产品主导逻辑(G-D)、服务主导逻辑(S-D)、客户主导逻辑(C-D)的内涵及特征,探析了服务型制造模式下价值共创机理和优势,构建了服务型制造模式下价值共创网络。构建的价值共创网络为产品/服务系统(PSS)开发和服务创新流程机制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2015 Vol. 32 (9): 60-66 [摘要] ( 557 ) [HTML 0KB] [PDF 1276KB] ( 264 )
67 蒋楠;赵嵩正;吴楠
服务知识获取模式对服务创新绩效影响研究
为获取外部服务知识,服务型制造企业经常使用不同的服务知识获取模式以满足客户需求和适应外部环境。不同服务知识获取模式会对企业服务创新绩效产生不同影响,该过程受到企业信息处理能力的调控。通过相关文献梳理,给出3种服务知识获取模式:共同解决问题、服务技术购买和外部信息获取。提出变量间理论命题,以信息处理能力为调节变量,建立服务知识获取模式对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影响模型,并给出相关结论。研究结果能够为我国服务型制造企业服务创新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2015 Vol. 32 (9): 67-70 [摘要] ( 478 ) [HTML 0KB] [PDF 607KB] ( 269 )
71 刘洪伟;张晶
基于TRIZ的服务质量提升方法研究
管理咨询服务质量攸关客户满意度,如何提升管理咨询服务质量,有效服务客户,是一个重要问题。问题解决过程中往往面临矛盾,TRIZ采用创新思维,通过建立矛盾矩阵,以系统性程序解决特定问题,已成功运用于工程、管理等领域。运用TRIZ矛盾矩阵得出改善管理咨询服务质量的程序,并通过案例分析,印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2015 Vol. 32 (9): 71-75 [摘要] ( 508 ) [HTML 0KB] [PDF 843KB] ( 269 )
76 臧维;方之翰
基于效益评价的软件上市公司商业模式研究
在商业模式画布框架下,根据软件公司的特点,基于DEA方法,建立了软件企业效率评价模型,对软件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利用软件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从效率、有效性、规模效益及投影分析4个方面进行了DEA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软件上市公司综合效率较高,不同类型企业效率差异较大,规模效率是导致企业效率偏低的主要因素。最后,对DEA有效企业进行了聚类分析,总结了3种不同商业模式,结合DEA评价结果提出了企业效益改进目标、方案和建议。
2015 Vol. 32 (9): 76-79 [摘要] ( 547 ) [HTML 0KB] [PDF 647KB] ( 244 )
企业创新管理
80 张漪;YANG EILEEN JIANXUN
兴达集团创新保护策略研究
与欧美先进厂商相比,中国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包括技术二次创新、运营模式创新等在内的多元化创新和独特的专业互补性资产等方面。无锡兴达集团是由苏南乡镇企业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国内EPS龙头企业,通过专利动机调查,基于PFI思想,指出其创新保护模式以机密保护为主,在弱独占性制度下,主要依靠互补性资产一体化获利。而专利作为正式独占性制度,基于政策获取动机和未来开放式创新的战略储备,仍受到企业高度重视。
2015 Vol. 32 (9): 80-86 [摘要] ( 480 ) [HTML 0KB] [PDF 1285KB] ( 188 )
87 许侃;张力
观念和流程变革、社会网络遗忘与自主创新行为实证研究
创新对企业、行业和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有效创新行为受到组织内部与外部多种因素影响。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193家样本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观念和流程变革、社会网络遗忘对自主创新行为的影响,并引入闲置资源与社会资本为调节变量。实证研究表明,观念和流程变革对自主创新行为有正向影响,而社会网络遗忘对自主创新行为具有负向影响;闲置资源强化了观念和流程变革与自主创新行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而社会资本在社会网络遗忘与自主创新行为之间发挥作用的假设未获支持。研究结果丰富了观念和流程变革研究内容,拓展了遗忘研究视角,深化了对创新规律的认识,为企业管理者组织资源调配、发挥社会资本作用带来了启示。
2015 Vol. 32 (9): 87-92 [摘要] ( 534 ) [HTML 0KB] [PDF 856KB] ( 156 )
93 田立法;王淞;刘丛珊;杨来娣
差异化战略、二元创新与企业绩效:资源整合能力的调节或中介作用
基于18个省域内167家盈利性企业,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二元创新的中介作用、递进关系及资源整合能力的调节或中介作用。结果发现,突破式创新在差异化战略与企业绩效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渐进式创新在差异化战略与突破式创新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资源整合能力在渐进式创新与突破式创新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资源整合能力与突破式创新的调节或中介作用关系不显著。
2015 Vol. 32 (9): 93-99 [摘要] ( 556 ) [HTML 0KB] [PDF 1376KB] ( 404 )
100 王成城;倪清;石朝树;李敏
中国创新型企业成长差异性:基于组织身份理论的计量分析
以组织身份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创新型企业成长性测量指标体系,通过深交所、上交所以及国泰安数据库等搜集数据,综合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潜变量测算、GLM分析等方法测量了创新型企业成长性,从行业、规模、批次、上市年限、地区及组织性质等6个角度全面刻画了中国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差异性,从产业升级、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组织生命周期等视角,提出了对策建议。
2015 Vol. 32 (9): 100-104 [摘要] ( 569 ) [HTML 0KB] [PDF 833KB] ( 424 )
105 王有志;庄雨婷;姚缘;李丰男
基于创新诊断的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企业创新诊断是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助力。以企业创新诊断为切入点,从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三方面构建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并用加权平均法和SWOT分析法对江苏省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及创新发展战略进行了案例分析,提出了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5 Vol. 32 (9): 105-109 [摘要] ( 478 ) [HTML 0KB] [PDF 814KB] ( 226 )
军民融合创新
110 贺琨;曾立
军民融合机理的范围经济解释
军民融合的本质是资源在军民两大系统间的优化配置。从范围经济角度对军民融合机理进行解释,既是提升相关理论研究发展的需要,也是突破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资源约束的现实要求。范围经济理论是研究相关多产出组织的有效工具,在国内外已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将其研究思想、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用于军民融合机理分析,有助于加深对军民融合本质的认识,也有利于军民融合效率和融合边界等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规范。发挥范围经济效益,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实践,必须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通过技术渗透和制度保障消除融合障碍,优化路径选择。
2015 Vol. 32 (9): 110-115 [摘要] ( 610 ) [HTML 0KB] [PDF 1072KB] ( 411 )
评价与预见
116 葛加国;张陆洋;庞鹏沙
基于风险投资的国家竞争力指标创新
当今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国家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家竞争力主要表现在经济表现、政府效率、商业效率以及基础设施4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可以分为5个子因素。基于IMD《世界竞争力年鉴》的竞争力排名对国家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说明中国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提高商业效率。通过对传统指标与加入风险投资因素指标的国家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较高的风险投资可以明显提升国家竞争力。
2015 Vol. 32 (9): 116-120 [摘要] ( 569 ) [HTML 0KB] [PDF 973KB] ( 246 )
121 贾军;
外商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关联测度分析
将知识存量分为绿色技术知识存量和“脏”技术知识存量,采用1999-2011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自举面板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实证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FDI)与绿色技术知识存量或“脏”技术知识存量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结果表明,FDI是绿色技术知识存量的格兰杰原因在9个省份存在;绿色技术知识存量是FDI的格兰杰原因在17个省份存在;FDI是“脏”技术知识存量的格兰杰原因在4个省份存在;“脏”技术知识存量是FDI的格兰杰原因在14个省份存在。中国各地方政府的外资引进政策并未增强东道国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引资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加强本土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从“脏”技术研发向绿色技术研发转型,是改善FDI绿色质量的关键。
2015 Vol. 32 (9): 121-127 [摘要] ( 545 ) [HTML 0KB] [PDF 879KB] ( 299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28 滕堂伟;赵培
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三重融合”的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优化
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以大学为主体的内生型模式,我国知识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是结合现状推动大学与科研机构两大主体间的系统性融合。实证分析了现阶段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的关系表现,提出通过创新机构联合、创新过程整合和创新功能耦合实现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并剖析了3个创新过程相互作用、螺旋式上升推动两者深度融合的运行机理。结果表明,通过3个创新过程的相互作用推动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是实现我国知识创新双轮驱动良性运转的可行路径。
2015 Vol. 32 (9): 128-131 [摘要] ( 499 ) [HTML 0KB] [PDF 1242KB] ( 198 )
132 应洪斌;张永胜;陈素芬
网络镶嵌、地理邻近影响企业知识获取的实证研究
将网络镶嵌分为关系镶嵌和结构镶嵌,在引入地理邻近作为调节变量的基础上,构建并实证检验网络镶嵌、地理邻近与企业知识获取的关系模型。研究表明,关系镶嵌和结构镶嵌均有助于企业知识获取;地理邻近则对关系镶嵌、结构镶嵌与知识获取之间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作用,即地理邻近性降低了企业利用关系镶嵌和结构镶嵌获取外部知识的潜力。这些结论为企业更有效地获取外部知识提供了依据。
2015 Vol. 32 (9): 132-135 [摘要] ( 420 ) [HTML 0KB] [PDF 617KB] ( 174 )
136 毕颖;明炬
基于知识三角的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协同创新动力模型构建
“知识三角”强调的是教育、研究和创新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其中,大学是核心。从知识三角的视角,以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协同创新动力形成机理为研究切入点,对影响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协同创新的动力因素以及因素间关系进行归纳梳理,构建了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协同创新动力机制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
2015 Vol. 32 (9): 136-140 [摘要] ( 465 ) [HTML 0KB] [PDF 936KB] ( 205 )
人才与教育
141 侯爱军;夏恩君;陈丹丹;李森
基于供需视角的我国区域人才流动研究
市场经济下,人才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其配置也遵循市场规律,而市场配置的驱动机制主要是供求机制,当地区人才需求和供给不平衡时,人才资源会在地区间转移。首先界定了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的衡量指标,然后从人才供需的视角探讨了区域人才流动理论,利用ARIMA模型,采用1990-2012年的统计数据,分别预测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2013-2020年的人才需求和人才供给情况,并依据预测值分析了区域人才流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未来几年,人才资源流动更多地表现为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向东部地区流动。
2015 Vol. 32 (9): 141-145 [摘要] ( 595 ) [HTML 0KB] [PDF 2148KB] ( 241 )
146 王君华;彭华涛
TRIZ应用中协同创新意识对员工创新能力的影响
在构建面向TRIZ的协同创新体系过程中,离不开企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第三方服务机构等主体之间的协同配合。在协同创新过程中,企业协同创新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员工创新能力以及主体之间的兼容性发挥着重要作用。以TRIZ应用中的协同创新意识为自变量,以员工创新能力提升为因变量,以TRIZ应用中的组织协调能力为中介变量,以主体兼容性为调节变量,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及中介效应、调节效应的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TRIZ应用中的协同创新意识对于员工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正向影响;TRIZ应用中的组织协调能力对于协同创新意识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能力有部分中介作用;TRIZ应用中的主体兼容性对于协同创新意识与员工创新能力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2015 Vol. 32 (9): 146-151 [摘要] ( 583 ) [HTML 0KB] [PDF 912KB] ( 229 )
综述
152 张春博;丁堃;曲昭;刘则渊
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创新驱动研究述评
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848篇创新驱动研究论文的研究特征和主题内容进行了总结分析,揭示了该主题领域的期刊与学科分布、核心作者群以及机构和区域分布。从研究主题来看,国内创新驱动理论成果划分为国家层面的宏观研究、产业和区域层面的中观研究、企业层面的微观研究3个层次。最后进行研究展望,认为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机理仍将是创新驱动系统的研究重点,基础研究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作用是重要衍生问题,科技金融和知识产权则是探讨的分域热点,创新驱动的绿色化和民主化将成为研究新趋向。
2015 Vol. 32 (9): 152-160 [摘要] ( 636 ) [HTML 0KB] [PDF 1742KB] ( 411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