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年 33卷 16期
刊出日期:2016-08-25

工程案例研究
工程创新管理
工程管理理论
工程管理人才与教育
工程项目评价
经济发展与节能降耗工程管理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综述
   
工程创新管理
1 利镇有;何继善;王孟钧
精准项目管理能力维度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
2010年左右,现代项目管理进入精准项目管理阶段,但是由于对精准项目管理能力及过程模型和参数的精准程度缺乏统一的定义,其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项目生命周期各个环节要求具备基于精准项目管理的核心能力,即总承包商在项目早期的规划与决策、项目过程中的实施与优化、监督与控制所要求的国际核心竞争力及其构成因素。
2016 Vol. 33 (16): 1-6 [摘要] ( 570 ) [HTML 0KB] [PDF 808KB] ( 277 )
7 曾磊;张进;陈城;王青娥
重大建设工程技术与管理协同创新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以重大建设工程技术与管理协同创新为视角,基于解析结构模型(ISM)和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多层次递阶解析结构模型,定量计算出各关键因素对工程创新的影响并进行重要性权重排序,随后分析了各层级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如下结论:重大建设工程技术与管理协同创新关键影响因素为多方协同创新,工程创新的成功需要技术与管理创新协同。
2016 Vol. 33 (16): 7-11 [摘要] ( 585 ) [HTML 0KB] [PDF 1297KB] ( 226 )
12 王涛;刘慧;郑俊巍
BIM技术应用对建设工程创新影响机理研究
当前,BIM引发了建设行业一次史无前例的创新变革。BIM技术应用既是一种技术创新行为,更是创新引擎,系统研究BIM对建设工程创新的影响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路径创造理论和交易区理论构建研究模型并提出相应假设,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对BIM技术应用对建设工程创新的影响机理进行探究。结果显示,BIM主要通过为创新网络参与组织提供创新路径影响作用和创建交易区而对建设工程创新产生显著影响。
2016 Vol. 33 (16): 12-16 [摘要] ( 585 ) [HTML 0KB] [PDF 1045KB] ( 392 )
17 陈兴海;鲁文霞;赵兴祥
基于DEA-Tobit模型的特级资质建筑企业科技创新效率测度
建筑企业研发不足已成为我国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的一大障碍,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各地区特级资质建筑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与科技进步水平如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采用DEA-Tobit模型,分析了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区)特级资质建筑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3年我国特级资质建筑企业整体发展水平有所上升,但地区发展不平衡,东中部地区明显优于西部地区,部分地区特级资质建筑企业出现投入冗余、产出亏损。在科技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检验中发现,人力和财力投入并非越多越好,资源之间的匹配度很重要。
2016 Vol. 33 (16): 17-20 [摘要] ( 596 ) [HTML 0KB] [PDF 705KB] ( 391 )
21 朱石坚
舰船装备保障工程管理创新与实践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要求海军必须具备强有力的远海作战能力,海军舰船装备保障能力是远海作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舰船装备保障面临的问题,以工程管理理论为指导,开展了技术责任型保障体系、新型保障要素体系、基于体系能力的保障系统规划设计等研究,创建了适应海军远海作战需求、基于体系能力的新型舰船装备保障系统,成功变革了舰船等级修理模式,大幅提高了舰船在航率,实现了等级修理目标由功能恢复性修理向舰船总体性能提高性修理的提升,突破了17个舰船装备维修工程关键技术群,大幅提升了舰船装备保障能力、部署能力及作战使用能力。
2016 Vol. 33 (16): 21-26 [摘要] ( 552 ) [HTML 0KB] [PDF 1881KB] ( 335 )
27 王林秀;钱佺
污水处理PPP项目跨境联动创新路径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于推动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正是“一带一路”发展实施的先导领域。分析了“一带一路”污水处理PPP模式的发展困境,以明确优化PPP模式的重点突破口。结合国内外成功PPP案例,对跨境资本参与污水处理PPP进行PEST-SWOT分析,并基于流程再造和联动创新理论,对“一带一路”污水处理PPP模式跨境联动创新路径进行了分析。以徐州市邳州污水处理项目为例的分析,为“一带一路”污水处理PPP模式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2016 Vol. 33 (16): 27-31 [摘要] ( 615 ) [HTML 0KB] [PDF 1768KB] ( 252 )
32 吴光东
项目导向型供应链跨组织合作行为激励机制
在假定项目型组织平等合作的基础上,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纳入总承包商给予专业分包商基于监控信号的奖惩结构,构建了基于监控信号的项目导向型供应链跨组织合作激励模型,并与传统激励模型进行比较,通过数据模拟与模型算例,研究了监控信号对激励契约设计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引入监控信号,总承包商可以收集到更多有关专业分包商行为选择的信息,通过调整对专业分包商的奖励和惩罚力度,可以促进专业分包商采取合作行为,降低其机会主义行为,也可以降低总承包商对专业分包商激励的盲目性。
2016 Vol. 33 (16): 32-38 [摘要] ( 609 ) [HTML 0KB] [PDF 1579KB] ( 273 )
39 严玲;李志钦;邓娇娇
公共建设项目中合同策略及其关系行为测量研究
公共建设项目合同策略的制定往往忽视了关系治理对承包人机会主义行为的抑制作用,造成合同策略侧重于单一的控制功能,不利于合同的事后履约。根据项目治理理论,项目缔约全过程中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存在交互作用,因而,合同策略必然包含两者间的互动关系。首先通过扎根分析,明确了公共建设项目合同策略是一个组合型构念,包括承包人选择、合同策略重点及防范问题方式3个维度;然后,利用关系行为量表,对合同策略中3个维度对应的关系行为进行测量,明确各参与方在合同缔约各阶段采取的具体关系行为;最后,结合访谈数据对关系行为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缔约全过程中,承包人对待关系行为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业主方采取关系行为则存在一定的障碍。研究结果为公共建设项目关系治理的使用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各参与方采取合理的关系行为提供指导。
2016 Vol. 33 (16): 39-46 [摘要] ( 546 ) [HTML 0KB] [PDF 1245KB] ( 278 )
工程管理理论
47 袁红平;孙洪伟
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管理意愿研究
研究了影响承包商开展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管理意愿的主要因素。首先,甄别了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管理意愿影响因素;其次,开展了相应的实证分析和结果讨论。结果表明,从业人员减排意识、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程度、承包商施工监管力度等是影响承包商开展废弃物减量化管理的主要因素,结果对进一步提升承包商主动管理建筑废弃物具有重要意义。
2016 Vol. 33 (16): 47-52 [摘要] ( 616 ) [HTML 0KB] [PDF 959KB] ( 255 )
53 郭峰;陈敏友
成长战略导向的大型建筑企业项目群管理优势分析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建筑市场竞争,大型建筑企业需要以项目群管理的方式实现企业整体效益优化。从建筑企业角度定义了项目群管理,并指出其与单项目管理的不同点。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项目群管理 “量”的优势,并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流图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与单项目管理相比,项目群管理在“质”的优势方面产生的剩余优势显著。两个维度对比分析表明,项目群管理方式比单项目管理优势更大。
2016 Vol. 33 (16): 53-56 [摘要] ( 540 ) [HTML 0KB] [PDF 1018KB] ( 247 )
57 惠宁;周晓唯
大型气田开发工程项目集成管理
结合中国石油与国外大型石油公司合作开发项目,也是目前中国石油唯一一个为作业者的本土国际合作项目——苏南气田开发工程的管理实践,探究在面临低品位储量和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时,项目组织和管理者如何对由错综复杂、相互制约的许多专业子项目构成的大型气田开发工程进行集成管理,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气田的高效经济开发。
2016 Vol. 33 (16): 57-60 [摘要] ( 511 ) [HTML 0KB] [PDF 917KB] ( 248 )
61 郑传军;徐芬;成虎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为了解国内PPP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CNKI数据库(2000-2015)收录的相关期刊论文为数据来源,运用SATI3.2和UCINET6.0软件,针对期刊、作者、机构和关键词字段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着重对关键词进行了社会网络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通过上述研究,得到了反映该领域研究的知识图谱,并由此发现该领域的主流期刊、高水平机构、代表性学者、知识特征和研究趋势。
2016 Vol. 33 (16): 61-66 [摘要] ( 596 ) [HTML 0KB] [PDF 2379KB] ( 252 )
67 任志涛;郝文静;于昕
基于SNA的PPP项目中信任影响因素研究
为提升PPP项目中信任度,构建了社会网络分析模型,将影响信任的主要因素视为社会网络的节点,采用调查问卷方法,统计了有关数据,研究公私合作中信任随各影响因素变动而产生的变化情况。使用Ucinet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信任作为关系契约中的重要部分随影响因素而变化,为提高PPP项目合作绩效,应重视关系契约的作用,重视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联系,正式契约在PPP项目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关系契约更有利于保证公私间长期与高效的合作关系。
2016 Vol. 33 (16): 67-72 [摘要] ( 569 ) [HTML 0KB] [PDF 1661KB] ( 257 )
73 胡欣;王建廷;王宇飞;谷金雨
PPP项目界面管理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PPP项目界面可从合同、组织、实体3个维度划分,对这3种界面予以清晰界定对于PPP项目的界面管理优化至关重要。对PPP项目界面系统各类界面进行剖析,应用BP-DEMATEL,即后馈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uron network)与决策试行及评价实验室评价(DEMATEL)相融合的方法,识别并分析PPP项目界面管理关键影响因素。其中,BP网络的链接权重代替了直接影响矩阵(DIM)的元素,降低了传统DEMATEL方法中专家构造DIM的主观性,提高了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的可操作性与客观性。
2016 Vol. 33 (16): 73-76 [摘要] ( 550 ) [HTML 0KB] [PDF 955KB] ( 262 )
77 赵娜;邱琦;姜力文
地铁工程成本责任流管理原理探讨
依据责任成本管理理论,引入动态管理思想,结合地铁工程成本管控体系,界定地铁工程成本责任流内涵,提出地铁工程成本责任流构成要素和流动机理。通过地铁工程成本责任流管理,实现对成本责任在地铁工程项目内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和控制,以达到强化地铁工程成本管理的目的。
2016 Vol. 33 (16): 77-80 [摘要] ( 486 ) [HTML 0KB] [PDF 1281KB] ( 291 )
工程项目评价
81 任宏;杜永杰;陈永奇;任鹏宇;董海峰
距离测度视角下生态城市规划方案三维评价模型研究
在高速发展的城镇化和节能环保要求的双重背景下,生态城市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首选,各级政府短期内推出了大量生态城市规划方案,但多数生态城市规划方案存在随意性和主观性等问题。对生态城市规划方案、规划方案运作机制和规划方案保障措施3个维度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指标选取构建了生态城市规划三维评价模型,采用距离测度方法对方案进行了综合排序,采用“四方格评价屏幕”方法对方案进行了投影分析。通过对中国深圳、重庆、潍坊三地的生态城市规划方案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模型可以有效地对生态城市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有助于降低生态城市规划实践的制度成本和社会成本。
2016 Vol. 33 (16): 81-85 [摘要] ( 641 ) [HTML 0KB] [PDF 1683KB] ( 236 )
86 孟俊娜;符美清;王然;闫婧鸿;刘炳胜
基于云模型的基础设施项目可持续性评价
基础设施项目可持续性评价是基础设施项目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过程中,针对基础设施项目可持续性表现出的随机性和模糊性等特点和评价过程中决策者可能存在的属性状态偏好,引入云模型描述基础设施项目可持续性的各属性,实现了基础设施项目可持续性的不确定性度量,并通过惩罚因子对属性值进行修正,提出了基于云模型的基础设施项目可持续性评价方法。
2016 Vol. 33 (16): 86-90 [摘要] ( 571 ) [HTML 0KB] [PDF 1258KB] ( 263 )
91 艾永飞;詹伟
工程共同体视域下重大科技示范工程过程管理模型研究
对比分析了国外现有重大科技示范工程过程管理模型,根据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技术成熟度低、利益相关者目标不一致等特点,将工程共同体概念引入示范工程中。基于工程共同体中重要利益相关者的职责、交付成果,确定管理关键决策点,提出了适用于国内重大科技示范工程的过程模型。
2016 Vol. 33 (16): 91-95 [摘要] ( 554 ) [HTML 0KB] [PDF 1676KB] ( 258 )
96 刘俊颖;闫鹏;尹贻林
风险偏好视角下工程项目风险分担研究
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能够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然而,目前的风险分担机制主要以“理性人”为假设,忽略了对于项目参与方风险偏好的关注。旨在建立嵌入合同双方风险偏好的风险分担决策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构建了风险分担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模糊集理论和TOPSIS技术,设计了风险分担定量模型。在该方法中,承包商风险偏好包含在评价指标体系中,业主风险偏好通过派生的三角模糊数予以表示。最后,通过实证案例对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成果为实现工程项目合理风险分担提供了理论支持。
2016 Vol. 33 (16): 96-101 [摘要] ( 533 ) [HTML 0KB] [PDF 973KB] ( 221 )
102 常雅楠;王松江
一带一路背景下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分担研究
一带一路PPP项目面临着巨大的风险,项目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是风险的合理分担,不合理的风险分担会影响项目参与者的积极性,有损项目整体收益。在PPP项目风险分担原则的基础上,将风险分为自担风险和共担风险,运用随机合作博弈模型确定双方共担风险的分担比例。通过建立一带一路PPP项目风险分担模型,实现一带一路PPP项目最优风险策略组合。
2016 Vol. 33 (16): 102-105 [摘要] ( 668 ) [HTML 0KB] [PDF 1096KB] ( 359 )
工程案例研究
106 徐选华;孙倩;刘洁;张威威
基于云模型的大型工程机械企业项目融资决策研究
针对大型工程机械企业项目融资决策的多指标性和复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模型的大型工程机械企业项目融资群决策方法。首先,利用云模型将决策群体语言偏好形式的评价矩阵转化为云决策矩阵;然后,利用浮动云的概念进行决策群体偏好集结;接着计算各方案的群体效益值和个体遗憾值,在此基础上,计算各方案的折衷排序值,并据此对方案进行排序;最后,应用该方法进行大型工程机械企业项目银行贷款决策,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16 Vol. 33 (16): 106-110 [摘要] ( 536 ) [HTML 0KB] [PDF 703KB] ( 263 )
111 徐长山;金龙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时间价值、空间意义与约束条件
中国铁路特别是中国高速铁路的横空出世,已经或正在改变人们的时空观念。铁路走出去的时间价值和空间意义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推动力。所谓铁路走出去的时间价值,即由于快捷及交易成本的降低,铁路会成为交通出行和物流运输的优先选择,为中国和沿线国家带来福祉。所谓铁路走出去的空间意义是指铁路尤其是高铁的互联互通,必将引起“一带一路”沿线空间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改变国内和国际经济不平衡状态,带动中国西部和沿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应积极面对诸如沿线国家需求不同、沿线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沿线国家铁路标准不统一等约束条件,提升铁路运输的时间价值和空间意义,推进中国铁路走出去。
2016 Vol. 33 (16): 111-115 [摘要] ( 504 ) [HTML 0KB] [PDF 924KB] ( 359 )
116 路铁军
高铁“走出去”的问题与路径分析
我国高铁在“走出去”过程中,在技术标准、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竞争对手、项目融资以及东道国政治环境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中国高铁企业带来了困扰和障碍。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高铁企业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对策,指出高铁企业走出去应根据自身实力确定目标市场,选择走出去的层次、项目类型以及实施模式。在现阶段,尤其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大型建设承包集团与高铁制造企业通过组成联营体,采用投资、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的方式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与设备输出的“集成输出”,是开拓海外高铁市场的有效方式和路径。
2016 Vol. 33 (16): 116-118 [摘要] ( 455 ) [HTML 0KB] [PDF 641KB] ( 293 )
119 余慕溪;陆瑶
PPP模式下轨道交通项目干系人动态管控
公私合营PPP模式作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建设的新方式,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的应用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PPP项目结构复杂、参与方众多,决策和设计阶段的干系人管理对项目顺利实施有较大影响。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识别徐州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干系人,并对其进一步细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徐州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各干系人的期望与要求,提出了基于全寿命周期的项目干系人动态管控,可从主体识别、参与动力、参与过程以及绩效评价机制4个方面提高管理效率,为PPP模式下项目干系人管理策略决策提供一种新思路,对于同类项目管理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2016 Vol. 33 (16): 119-123 [摘要] ( 484 ) [HTML 0KB] [PDF 1658KB] ( 251 )
经济发展与节能降耗工程管理
124 吴文浩;李明;赖小东;邓丽燕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绿色建筑推进机制研究
面对供给侧改革新常态,为解决绿色建筑推进难问题,以绿色建筑供给侧为切入点,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探究绿色建筑产业链供需双方的创新关系,探讨政府与供给端动态演化过程的目标策略选择。通过对绿色建筑供给侧动态博弈模型与需求侧进行比较分析,将绿色建筑推进阶段分为起步、发展、成熟3个阶段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在绿色建筑推进的起步阶段,政府应对绿色建筑开发商给予补贴,对传统房地产商实行高税收政策,迫使传统房地产商转型升级;在发展阶段,政府对房地产商进行减税以化解过剩库存;在成熟阶段,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实现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2016 Vol. 33 (16): 124-128 [摘要] ( 619 ) [HTML 0KB] [PDF 1019KB] ( 266 )
129 王星;郭汉丁;陶凯;王毅林
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协同激励路径优化对策
从系统形成与系统运行两阶段入手,分析了协同视域下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系统失灵问题,进而提出了产业发展协同激励路径传导模型,从时间、方法、逻辑3个维度剖析了产业发展激励要素协同作用机理。针对中国节能服务产业激励政策文件的分析,从激励主体协同、激励措施协同、激励过程协同3个层面分析了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激励路径内在问题及致因,由此提出了基于价值共创、组合优化、循环反馈的协同激励路径优化对策。
2016 Vol. 33 (16): 129-134 [摘要] ( 587 ) [HTML 0KB] [PDF 1591KB] ( 262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35 朱林;刘先涛;刘红勇;袁梦婷
国内外知识流动研究演化路径分析
通过获取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和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与知识流动有关的文献,采用时间维度的关键词共现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探索了国内外知识流动研究演化路径,并对两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外知识流动研究可分为潜伏期、快速发展期和稳定发展期3个阶段;国内外知识流动研究演化路径存在稀疏性特征,路径表现出主流明确、支流繁多的特点;国内外在知识流动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研究目的基本相同,但在供应链、公司层面等具体研究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相比国际一流水平,国内知识流动研究一方面需要从国际视角进行思考,另一方面需要在定量分析和信息系统上加大力度。
2016 Vol. 33 (16): 135-142 [摘要] ( 518 ) [HTML 0KB] [PDF 2558KB] ( 284 )
工程管理人才与教育
143 陈群;柳丕辉;陈哲
中德高校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介绍了我国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比较了中德高校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形式和手段、师资队伍、学生实践环节的异同,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通过学习和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培养模式与经验,为我国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带来启示。以福建工程学院为例,介绍了其对“卓越管理工程师”培养所作的探索和实践。
2016 Vol. 33 (16): 143-146 [摘要] ( 502 ) [HTML 0KB] [PDF 946KB] ( 198 )
147 严敏
公共项目代建人激励制度设计
公共项目代建制面临在现有制度安排下进一步改善其制度效率的重要课题,而基于项目治理的代建人激励容易在政府业主部门和代建人之间形成代理型治理问题,即治理机制激励不足。鉴于此,通过文献分析理清了代建人激励制度的多维度治理机制构成,构建了各维度治理因子测量量表,并通过因子分析对该量表的维度结构进行验证,初步形成了代建人激励制度的多维度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关分析讨论了概念模型中各维度关键治理因子之间的关联性,依据关联性所形成的作用效应设计了相应的代建人激励制度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项目治理视角下,代建人激励制度包括多维度关键治理因子,且各维度治理因子之间存在耦合作用,能够更有效地激励代建人的积极履约行为。研究结论将为政府业主部门构建更为综合、高效的代建人激励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2016 Vol. 33 (16): 147-152 [摘要] ( 515 ) [HTML 0KB] [PDF 1280KB] ( 218 )
153 姜仁贵;闫建文;吴文平;朱记伟;高海东
基于可雇佣性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然而,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呈逐年增加态势,就业形势严峻。将可雇佣性引入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在分析可雇佣性USEM模型和KSAIB技能指标的基础上,以西部某理工大学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学校、个人、政府和用人单位4个方面提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可雇佣性开发策略。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国家倡导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推广价值。
2016 Vol. 33 (16): 153-156 [摘要] ( 515 ) [HTML 0KB] [PDF 934KB] ( 239 )
综述
157 蒋振威;刘爱东
复杂创新阶段性特征及其价值创造机理研究综述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技术创新价值创造机理最新研究内容进行聚焦分析,探讨了国内外在技术创新价值创造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特征,论述了复杂创新背景下技术创新理论在研究内容、创新主体、创新模式、关键因素等方面的阶段性特征,探讨了技术创新在价值创造理论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总结了技术创新价值创造机理3条研究路径及其背后的价值基础,可为我国技术创新实践和技术创新价值创造理论提供借鉴。
2016 Vol. 33 (16): 157-160 [摘要] ( 651 ) [HTML 0KB] [PDF 1177KB] ( 244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