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年 33卷 18期
刊出日期:2016-09-25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何继江;王文涛;刘宁
社会技术促进发展型政府转型研究
以深圳科技工业园社会技术创新和扩散过程中的政府角色为实证基础,扩展了政府替代论,设计了科技工业园创新扩散的政企互动演化模型。结果表明,社会技术作为市场发育的关键因素,在政府替代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社会技术还不成熟时,政府通过供给资源、鼓励创新促进社会技术创新,政府在社会技术成熟之后应采取鼓励扩散和公共化的策略从而及时退出,并且保持与创新者的知识互动,不断提升治理水平,实现从发展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2016 Vol. 33 (18): 1-6 [摘要] ( 578 ) [HTML 0KB] [PDF 1160KB] ( 242 )
7 吴伟;陈仲常;黄玮
国家创业生态系统要素与创业活动关系研究
创业资源要素在创业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依据国家创业生态系统理论,基于2007-2015年全球创业观察报告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分析国家层面创业活动与系统要素间的关系。回归结果发现:创业系统要素对创业活动产生的作用效果具有明显差异;税收要素对创业活动影响效果最为显著;创业文化同市场条件及基础设施间具有显著交互作用。结合国内外经典研究及模型回归结果,对我国创业生态系统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2016 Vol. 33 (18): 7-11 [摘要] ( 513 ) [HTML 0KB] [PDF 783KB] ( 264 )
12 张玉明;魏娇;叶玲
万众云创新无边界特征及运作逻辑研究
云创新与万众创新具有内在一致性,内涵基本相同,均要求组织边界模糊、内外部资源整合以及全方位、全时空、全社会、全要素创新。传统创新模式由于自有资源限制,研发周期长,很难快速取得创新成果;无边界的万众云创新模式可以整合企业内外部的无边界资源,将创新过程阶段化,充分利用创新主体的多重身份,实现产品快速创新。并且,万众云创新模式可以源源不断地吸引主体加入到产品创新和价值创造过程中来,形成利益导向机制、互动反馈机制和动态学习机制,打造稳定、交互和不断向前的云生态,微信“众创”生态的形成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运作逻辑。
2016 Vol. 33 (18): 12-18 [摘要] ( 553 ) [HTML 0KB] [PDF 2265KB] ( 174 )
19 陶秋燕;李锐;王永贵
创新网络特征要素配置、环境动荡性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特征要素配置模型,试图揭示创新绩效不是依赖于某一个网络特征要素,而是依赖于这些网络特征要素的不同配置,同时,网络特征要素配置受到外部环境动荡性水平的影响。以167家科技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QCA方法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网络特征要素的5个条件组合构成了创新绩效提升的充分条件;提升创新绩效的充分条件会依据外部环境的动荡性水平发生变化。结论说明了不同网络特征之间的互相关联性是提升创新绩效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对企业创新网络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创新开发战略实施等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6 Vol. 33 (18): 19-27 [摘要] ( 669 ) [HTML 0KB] [PDF 1334KB] ( 220 )
28 张晓黎;陆新华
技术相似关系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不同阈值水平的技术相似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产业内的技术竞争情况,由此构建了全球研发领先的88家通信及技术设备制造类企业的技术相似关系网络和合作关系网络,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了技术相似关系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当技术相似度阈值在0.3和0.5水平时,技术相似关系负向影响创新绩效,合作直接关系部分或完全中介调节两者关系。
2016 Vol. 33 (18): 28-34 [摘要] ( 500 ) [HTML 0KB] [PDF 1416KB] ( 215 )
区域科学发展
35 马永红;李玲;王展昭;张帆
复杂网络下产业转移与区域技术创新扩散影响关系研究
在对产业转移与区域技术创新扩散的复杂网络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复杂网络和采纳阈值模型等相关理论,以技术类型为调节变量,构建了基于产业转移的区域技术创新扩散仿真模型,并借助Netlogo仿真平台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产业转移规模、创新程度及信息整合与技术创新扩散速度均呈正向相关关系,但在技术创新扩散深度上,受阈值机制的影响,二者关系呈现阶段性变化规律,且在不同的技术类型情况下,转移产业规模、创新程度及信息整合对技术创新扩散深度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性特征。最后为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管理者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2016 Vol. 33 (18): 35-41 [摘要] ( 666 ) [HTML 0KB] [PDF 1557KB] ( 224 )
42 田逸飘;许秀川;辛旅洁;刘明月;张卫国
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态关联及其区域差异
基于2003-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对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发展间的动态关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双向的正向影响关系,但相互影响效应存在一定滞后性;长远来看,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对科技创新贡献大于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贡献,而经济次发达地区的情况却与之相反,且整体存在较大差异。
2016 Vol. 33 (18): 42-50 [摘要] ( 562 ) [HTML 0KB] [PDF 2050KB] ( 255 )
51 张予川;石雨晴;沈轩
长江经济带制造业服务化梯度推进路径研究
作为我国承东启西极其重要的经济纽带,长江经济带汇聚了一大批优秀的制造业企业,是中国的“制造工厂”,作为国家战略发展重点,长江经济带的制造业亟需转型升级。利用核密度分布和马尔可夫转移矩阵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分布和动态演进进行了分析,发现11省市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整体较低,有向低水平收敛的趋势,两极分化严重,从稳态分布看,短期内将保持较大差异,难以实现均衡。再从服务化中间投入和服务化水平两个维度对11个省市的3大类制造业进行了分类,发现沿长江经济带从下游至上游呈现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格局,提出了“三步走”的梯度推进路径,并结合上、中、下游的产业、资源和交通等特点,提出了制造业服务化梯度推进的合理建议。
2016 Vol. 33 (18): 51-58 [摘要] ( 542 ) [HTML 0KB] [PDF 2076KB] ( 194 )
59 张秀娥;祁伟宏;方卓
美国硅谷创业生态系统环境研究
互联网时代的环链模式彻底改变了全球产业结构,创业者如何系统化地思考创业活动成为创业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关键。在梳理和总结国内外现有创业生态学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美国硅谷创业生态系统为例,从政府政策、创业融资、创业教育、研发转化、文化和社会规范5个方面系统分析了美国硅谷的创业生态系统环境,可为中国创业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2016 Vol. 33 (18): 59-64 [摘要] ( 583 ) [HTML 0KB] [PDF 1426KB] ( 289 )
产业技术进步
65 曾婧婧;刘定杰
产业集群集聚效应能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吗
产业集群集聚效应是指企业集聚过程中知识信息传播、劳动力市场共享、企业间投入产出关联和良好的匹配机制等产生的外部经济促使生产效率提高的现象。集聚效应对集群内企业创新绩效具有重要影响。搜集武汉市生物医药核心企业技术合作数据,构建了一个5年期的持续合作网络。以结构嵌入性维度衡量产业集聚程度,研究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介中心度和聚簇度对技术创新产生了巨大促进作用,结构洞限制度削弱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当前,武汉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网络的中介中心度和聚簇度对企业利润创造作用未达到预期,结构洞限制性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经济产出。结合武汉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特征和发展现状,提出应大力支持处于中介连接地位的专业平台型企业建设,提高合作质量,扩宽合作领域。
2016 Vol. 33 (18): 65-71 [摘要] ( 703 ) [HTML 0KB] [PDF 1841KB] ( 501 )
72 伍先福;杨永德
产业链治理的核心论题
产业链治理是顺应产业发展新常态而生的新兴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治理主体之间的协作治理、企业间的网络治理与产业聚集的空间治理等研究领域。在对既有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相关研究主要围绕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结构、治理机制4大核心论题展开,并呈现出“五重五轻”的特点,即重企业而轻产业、重纵向而轻横向、重治外而轻治内、重中间而轻两头、重借鉴而轻创新。基于此,就今后的研究重点提出了一些建议。
2016 Vol. 33 (18): 72-76 [摘要] ( 515 ) [HTML 0KB] [PDF 897KB] ( 249 )
77 王进富;杨双双;王亚丹
扎根理论视域下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针对我国科技园区发展主要依靠土地价格优惠及政府政策扶持等外生型因素、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提出了生态化创新发展解决方案。选取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与中关村为典型案例,采用NVIVO10.0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对案例园区开展纵向研究,总结3次译码,纵向分析了两园区生态化发展的具体措施,从初始期、成长期、成熟期3个阶段分析了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路径影响因素及运行机理,并构建生态化创新发展路径模型,提出了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路径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2016 Vol. 33 (18): 77-85 [摘要] ( 610 ) [HTML 0KB] [PDF 1778KB] ( 221 )
企业创新管理
86 陈强;颜婷;常旭华
企业产品研发管理:发展趋势、模式比较及启示
科技创新是一种商业投资行为,企业依赖产品创新取得成功的前提之一是具备科学的研发管理体系。首先,梳理了产品研发管理体系演变历程及其发展趋势;其次,对集成产品研发、设计思维及敏捷开发3种管理模式进行了比较;最后,总结了我国企业产品研发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集成产品研发等模式对我国企业产品研发的几点启示。
2016 Vol. 33 (18): 86-91 [摘要] ( 565 ) [HTML 0KB] [PDF 1885KB] ( 203 )
92 邵剑兵;李威
环境支持还是企业迎合:高管持股、企业研发投入与省际创新强度
在转轨经济国家中,制度环境究竟会对高管持股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产生何种影响一直存在争议。从环境支持和企业迎合两个视角出发,分析企业所处的外在环境及其开展研发活动的动机等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在环境的创新氛围对高管持股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企业为满足政府政策导向而采取的迎合行为也强化了上述关系,这两者同时作用于高管持股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但两者相比,创新氛围的影响更为重要。进一步揭示了高管持股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逻辑黑箱,为今后的理论研究与政策设计提供了必要支持。
2016 Vol. 33 (18): 92-99 [摘要] ( 486 ) [HTML 0KB] [PDF 1125KB] ( 163 )
100 胡海波;黄涛
企业成长中的战略转型演化模型:瑞原案例解析
以企业战略转型为主线,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以江西瑞原门窗装饰有限公司为案例样本,分析其企业战略转型不同成长阶段的影响因素、演进路径,构建企业战略转型演化模型。研究表明:在企业不同成长阶段,企业内外部环境对其战略转型的影响作用存在差异;企业战略转型遵循一定的规律,即由战略转型方式选择、战略转型实施过程以及战略转型结果导向构成,其中战略转型实施过程包括环境认知、资源契合、系统控制和模式创新4个环节。
2016 Vol. 33 (18): 100-106 [摘要] ( 717 ) [HTML 0KB] [PDF 2489KB] ( 245 )
科技法制与政策
107 徐细雄;陈柯甫;淦未宇
反腐败促进了企业创新吗?
突破传统的宏观效应研究,从微观视角考察了反腐败行动对企业创新决策的影响。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13年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反腐败行动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投入,随着地区反腐败力度的增加,企业R&D投资强度得到显著提升。相对于国有企业,反腐败对民营企业R&D投资的驱动作用更加明显;相对于政府管制行业,反腐败对自由竞争企业R&D投资的积极作用表现更充分。从企业层面拓展了对腐败经济后果的理论认知,也从一定程度上驳斥了当前社会存在的“反腐败阻碍了经济增长”的谬论。
2016 Vol. 33 (18): 107-112 [摘要] ( 626 ) [HTML 0KB] [PDF 1008KB] ( 310 )
113 张颖颖;胡海青
二元技术能力、制度环境与创业绩效
社会技术能力是共享经济下企业适应动态环境的一种有效策略,具有挣脱自身资源束缚,赢得外部支撑力的作用。明确提出物理技术能力与社会技术能力是导致企业创业绩效差异的关键,并根据权变理论提出制度环境(正式制度约束与非正式制度约束)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进而通过层次回归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①物理技术能力与社会技术能力均能促进创业绩效提升;②正式制度约束能够有效促进物理技术能力和社会技术能力对创业绩效的影响,非正式制度约束会减弱物理技术能力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但会增强社会技术能力对创业绩效的影响。
2016 Vol. 33 (18): 113-120 [摘要] ( 574 ) [HTML 0KB] [PDF 1524KB] ( 192 )
评价与预见
121 杨武;高卉杰
国家科技创新活动时序性及其测度研究
目前大多数学者关于科技创新活动的测度指标都是基于能力和绩效,忽视了创新活动的时序性特征,未将时间因素引入测度体系中。从科技创新基础能力、科技创新活动投入、科技创新活动产出3个维度,基于熊彼特创新周期理论,对中日美法德五国科技创新活动进行了实证研究,采用时差分析法将科技创新活动的测度指标分为先行指标、一致指标和滞后指标,构建了具有时差关系的科技创新活动指标体系,揭示了科技创新活动的时序性规律。
2016 Vol. 33 (18): 121-126 [摘要] ( 547 ) [HTML 0KB] [PDF 798KB] ( 231 )
127 朱雪春;陈万明;贡文伟
实践社群知识流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实践社群能促进成员间知识的有效流动,提升企业知识水平,从而有利于企业创新,其对企业发展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但现有文献对实践社群知识流动绩效评价的研究较少,综合考虑实践社群知识流动过程、知识流动结果和社群成员对知识流动的感知,从知识流动水平、知识创新水平、知识运用水平和知识感知水平4个方面构建实践社群知识流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知识流动水平包括知识流动频率、知识流动速度和知识流动强度,知识创新水平包括知识扩散效应、知识重组效应和知识集聚效应,知识运用水平包括克服困难度、优化流程度和改善质量度,知识感知水平包括知识流动和谐度、知识流动安全感和知识流动满意度,以为企业科学评估实践社群知识流动绩效提供借鉴。
2016 Vol. 33 (18): 127-133 [摘要] ( 583 ) [HTML 0KB] [PDF 1243KB] ( 303 )
人才与教育
134 钱宝祥;蔡亚华;李立
个人团队匹配与团队创造力关系研究:团队认同的中介作用
主要研究个人团队匹配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及其过程机制。基于个人环境匹配分析范式和自我归类理论,构建了个人团队匹配、团队认同与团队创造力模型,并以河南省一家制造业企业73个团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个人团队匹配对团队创造力有正向显著影响,同时团队认同在两者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2016 Vol. 33 (18): 134-139 [摘要] ( 705 ) [HTML 0KB] [PDF 1030KB] ( 381 )
140 郑琳琳
原始性创新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原始性创新人格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和补充,通过建立和训练BP神经网络确定了影响因素综合权值,结合DEMATEL算法,对1901-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原始性创新人格形成影响因素进行了重要性分析。按照中心度计算结果,对原始性创新人格形成影响因素进行了排序,根据原因度结果,判定哪些属于原因类影响因素,探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原始性创新人格形成规律。最后,提出了有益于塑造原始性创新人格的对策。
2016 Vol. 33 (18): 140-145 [摘要] ( 653 ) [HTML 0KB] [PDF 1196KB] ( 251 )
146 戴智华
大学基础科研投入产出与教师背景特征关系实证研究
为研究高校教师背景特征对基础研究科研投入与产出的影响,以投入产出理论为基础,以高阶理论为支撑,以2002—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一流学科建设为例,通过建立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研究在职教师人口统计学背景、教育背景、学科背景、职务背景、海外交流背景下基础科研投入与科研产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职务背景中教师职称和海外交流背景对论文产出具有显著影响,而项目背景中项目量级和经费投入对论文产出并无显著影响。另外,还分析了显著性产生的原因,结合实证研究和建设实践,提出了高校有效配置科技资源、建设一流学科的建议。
2016 Vol. 33 (18): 146-151 [摘要] ( 570 ) [HTML 0KB] [PDF 1045KB] ( 218 )
152 郭宁生
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化管理模式研究
现行管理体制机制制约了中国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的开展,面对国家重大需求,亟需建立有效的协同创新模式,整合优势资源支持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协同创新的本质是管理创新,在分析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内涵和问题的基础上,借鉴项目化管理理论与方法,以任务为导向,采用“任务集中管理、项目分散实施”的思想,建立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机制,实现目标、任务、技术资源与管理资源之间的协同,从一定程度上突破现有管理体制,形成高效的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2016 Vol. 33 (18): 152-155 [摘要] ( 574 ) [HTML 0KB] [PDF 1261KB] ( 235 )
综述
156 党兴华;薛超凯;施国平
风险投资网络社群行为研究述评与展望
从中观网络社群视角解读风险投资行为已成为当今理论研究的热点内容。通过相关文献梳理,描述了风险投资网络社群行为概念的产生过程。从社群内和社群间两个视角对网络社群行为类别进行研究;从社群结构、社群差异、网络节点特征等方面剖析网络社群行为的影响因素;从知识转移、资源获取与利用、第二者意见等方面探讨网络社群行为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风险投资网络社群行为的整合研究框架,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2016 Vol. 33 (18): 156-160 [摘要] ( 572 ) [HTML 0KB] [PDF 886KB] ( 287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