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年 33卷 19期
刊出日期:2016-10-10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张绍丽;郑晓齐;张辉
互联网环境下国家“开放—共享—协同”创新体系研究 Hot!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会对科研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会促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变革和创新。从互联网基本属性分析和相关理论研究回顾出发,以开放创新、资源共享和分工协作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基于互联网的国家“开放—共享—协同”创新体系,并分析了体系构成、建设内涵、逻辑关系及技术作用,同时,探讨建立相应的科研数据开放机制、科研资源共享机制、科研生产协同机制和强化支撑策略,以加快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2016 Vol. 33 (19): 1-7 [摘要] ( 672 ) [HTML 1KB] [PDF 1641KB] ( 448 )
8 高照军
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国际化、投机性学习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组织学习过程中的投机性行为影响着企业创新绩效。运用组织学习与创新理论,从开放式创新视角阐述了国际化企业投机性学习影响创新绩效的过程机理。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企业的内向型创新模式能够提高创新绩效,但国际化程度负向调节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投机性学习行为削弱了内向型与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即投机性学习不利于提高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绩效。研究结论对于新兴企业的开放式创新与国际化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2016 Vol. 33 (19): 8-13 [摘要] ( 513 ) [HTML 0KB] [PDF 1199KB] ( 216 )
14 党兴华;胡玉杰;王育晓
基于扎根理论的风险投资网络社群形成影响因素研究
风险投资网络社群的作用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关于风险投资网络社群形成的影响因素却很少有研究涉及。基于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的深度访谈数据,运用质性的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探索了风险投资网络社群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VC异质性资源、风险企业特质、VC关系网络特性以及外部投资情景是影响风险投资网络社群形成的4类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风险投资网络社群形成的影响作用。
2016 Vol. 33 (19): 14-20 [摘要] ( 628 ) [HTML 0KB] [PDF 1363KB] ( 263 )
21 王丽平;陈晴晴
跨界合作行为、外部创新搜寻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平台经济兴起背景下,跨界合作行为是企业迎合时代发展、提高创新水平的重要竞争策略,但关于跨界合作行为与创新绩效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还不多。整合开放式创新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基于平台经济视角,引入外部创新搜寻作为中介变量,战略柔性作为调节变量,构建跨界合作行为与创新绩效之间的理论模型,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跨界合作行为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外部创新搜寻在跨界合作行为与创新绩效间具有中介作用;战略柔性在跨界合作行为与创新绩效、外部创新搜寻与创新绩效间均有显著调节作用。
2016 Vol. 33 (19): 21-26 [摘要] ( 538 ) [HTML 0KB] [PDF 1018KB] ( 189 )
27 李德鸿;王肖鹏;崔文田
结构洞对不同属性研发者创新绩效的权变影响研究
以往学者针对结构洞影响创新绩效的机制以及其在不同情境下的权变作用进行了研究,但关于结构洞对具有不同知识异质性水平以及整体网络嵌入性特征研发者的作用差异及其内在机理的研究比较缺乏。利用国内57家电子类高新技术企业专利数据,分别利用知识异质性和核心/边缘网络嵌入性刻画研发者的知识属性和网络属性,探讨了结构洞对创新绩效的权变影响。分析结果显示,研发者自身知识异质性及整体网络中心性对结构洞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这表明,研发者自身知识优势与结构洞在功能上互补大于替代,对于研发者而言,整合处于核心位置的结构洞价值更大。最后对企业及研发人员提出了相关管理建议。
2016 Vol. 33 (19): 27-33 [摘要] ( 552 ) [HTML 0KB] [PDF 1188KB] ( 186 )
区域科学发展
34 李文博
浙江镇域集群缘何普遍拥有发达的小微企业创业行为
镇域集群情景下,小微企业的创业行为研究日益受到学者们关注。运用扎根理论,基于浙江10个镇域集群的案例调研,研究了浙江镇域集群缘何普遍拥有发达的小微企业创业行为这一现实问题。提炼得到了镇域集群情景下小微企业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其中个体创业认知、企业适应行为、镇域创业情景和善治有为政府为4类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创新点在于,将政府行为视为转轨经济体中区域创业聚集的内生变量;同时,整合了个体、企业、区域和政府4个层面进行分析。
2016 Vol. 33 (19): 34-40 [摘要] ( 600 ) [HTML 0KB] [PDF 1958KB] ( 219 )
41 吕蕊;石培基
基于自组织的河西走廊新能源产业集群成长演化
基于自组织理论,从产业集群成长演化视角探讨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选取典型地区新能源产业集群进行集聚度分析,探索新能源产业集群成长规律,分析河西走廊新能源产业集群成长演化。研究发现:我国新能源产业于2004年进入集群成长自放大阶段,2013年前集聚水平稳定上升,现阶段产业发展面临升级与衰退两种极端;结合产业集聚水平变化,基于自组织理论,可将我国新能源产业集群成长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河西走廊新能源产业集群在政府外生力量的推动下,已完成资源要素自增强阶段,形成了空间集聚,目前处于企业集聚能力自放大向集群系统自调整的过渡阶段。最后,提出了加快河西走廊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2016 Vol. 33 (19): 41-46 [摘要] ( 457 ) [HTML 0KB] [PDF 1676KB] ( 206 )
47 李宁娟;高山行
印度仿制药发展的制度因素分析及对我国的借鉴
借鉴其它国家经验可推动我国仿制药的发展。印度仿制药业依靠强有力的制度支持获得了飞速发展,建立了全球范围的竞争优势。分析了印度医药产业制度变迁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印度医药制度变迁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其中专利法规、外国投资管制政策、价格管制制度是3个最重要的制度因素。同时,通过对比分析,明晰了我国与印度医药制度之间的差异。最后,借鉴印度仿制药发展的经验,为推动我国仿制药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建议。
2016 Vol. 33 (19): 47-53 [摘要] ( 591 ) [HTML 0KB] [PDF 1437KB] ( 358 )
产业技术进步
54 刘蕾;鄢章华
“互联网+”背景下产业集群“零边际成本”趋势及其发展策略研究 Hot!
“互联网+”在多个产业得到广泛应用,并上升为我国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通过分析我国传统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在线产业带”趋势和服务业产业集群的“产业生态集群”趋势,明确了产业集群发展、升级的影响因素。从信息、能源、制造成本3个方面阐述 “零边际成本”趋势,从万物演化的“递弱代偿”规律分析产业集群发展趋势。以此为基础,阐述了“零边际成本”趋势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并从政府、产业集群和企业3个层面给出了“互联网+”背景下产业集群的发展策略。
2016 Vol. 33 (19): 54-60 [摘要] ( 554 ) [HTML 1KB] [PDF 1492KB] ( 373 )
61 毕克新;付珊娜;田莹莹
低碳背景下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演化过程:创新系统功能视角
在低碳发展要求下,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快速发展,呈现出不同演化特征。应用动态创新系统功能分析框架,对低碳背景下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低碳背景下,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的演化包含3个阶段:初创阶段、形成与成长阶段、成熟与转移阶段。一般来说,在创新系统演化的不同阶段存在若干不同的系统功能作用模式,其中,只有一种模式发挥主导作用。最后,基于以上分析,针对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的不同演化阶段提出政策建议。
2016 Vol. 33 (19): 61-68 [摘要] ( 537 ) [HTML 0KB] [PDF 1753KB] ( 388 )
69 张峥;高明明;陈清生
技术相似度对中国制造业并购创新绩效影响模拟
以中国制造业相关数据为基础,研究技术相似度在并购创新系统中的作用。从系统动力学4个子系统入手,模拟并分析企业并购过程中技术相似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结论表明:并购双方技术相似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现倒U型;技术相似度存在临界点,处在这一临界点的创新绩效最优。
2016 Vol. 33 (19): 69-75 [摘要] ( 482 ) [HTML 0KB] [PDF 1657KB] ( 217 )
企业创新管理
76 余琨岳;顾新;王涛
新兴产业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刚性及其超越
与创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特征相伴而生的刚性问题,已成为阻碍新兴产业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拦路虎”。归纳了新兴产业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刚性的组成结构,将刚性划分为认知刚性、内部刚性和外部刚性3类;探讨了创新生态系统刚性的形成机理: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导致的业务发展预见性问题,使高稳定性创新生态系统得以存在,但这种稳定性也导致了刚性的产生;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超越刚性的策略;指出刚性的测度以及刚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将是未来研究重点。
2016 Vol. 33 (19): 76-81 [摘要] ( 435 ) [HTML 0KB] [PDF 1267KB] ( 205 )
82 胡汉辉;孙文婷
运营环境如何影响传统企业创新效率
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了探究江苏省传统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并得出剔除环境因素后的创新效率,采用改进的三阶段组合效率模型(RAM-SFA-RAM),对江苏省445家传统企业创新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域、企业性质、企业规模和出口比重均对传统企业创新效率值产生影响,剔除运营环境因素后,企业创新效率明显提高,研究结果打破了“传统即低效”的固有观念,能够为企业发展及政策制订提供参考。
2016 Vol. 33 (19): 82-87 [摘要] ( 511 ) [HTML 0KB] [PDF 1308KB] ( 227 )
科技法制与政策
88 武建龙;于欢欢;王宏起
面向企业创新创业的政策工具效果研究
企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落实的重要载体。在对国家及地方一系列“双创”政策文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筛选与企业创新创业密切联系的8个主要政策工具,通过278家企业有效调查问卷及回归模型研究发现:“三权”改革、发展科技服务业、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高新技术企业扶持等政策工具效果显著,拓宽融资渠道、发展各类“双创”孵化平台和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等政策工具效果不明显,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与企业创新创业呈现负相关关系。分析了引致不同“双创”政策工具效果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016 Vol. 33 (19): 88-93 [摘要] ( 580 ) [HTML 0KB] [PDF 1000KB] ( 195 )
94 宋潇;罗若愚;杨俊杰
创新政策制定的跨部门协调机制
国家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创新政策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多部门推出的创新政策“组合拳”关乎国家创新能力的命脉。因此,实现多部门协同创新即跨部门协调合作显得至关重要。中美两国最初以不同方式组建了国家创新体系,美国以市场为导向,中国以政府为导向,其结果是美国形成了“官产学研用”创新模式,中国仍停留在“官产学研”阶段。在创新政策制定过程中,美国形成了“制衡-合作”的跨部门协调主导模式,中国形成了“等级-线性”的跨部门协调主导模式。对比研究发现,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存在创新转化能力弱的问题,而跨部门协调存在协调范围窄、协调方式单一、协调时效性滞后、协调不规范、主体间协调沟通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2016 Vol. 33 (19): 94-100 [摘要] ( 994 ) [HTML 0KB] [PDF 2124KB] ( 230 )
评价与预见
101 袁立科
专家背景特征影响国家技术水平评价吗
技术评价是通过专家对一国主要技术领域进行研判,并为国家编制科技规划与计划实施提供重要支撑的过程。面对技术本身及其相关研究的不确定性、复杂性,专家凭借其知识和经验作出一国技术水平综合判断是科学有效的。专家评价结果显示,我国技术水平整体达到美国的68.4%,而不同专家研究工作经历、技术知识背景不仅会对我国技术整体水平的判断产生差异,还会对评价产生显著影响。由此针对性地提出,要重视技术评价工作,吸收更为广泛的专家参与,优化专家组成结构,并将技术评价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科技工作予以确立。
2016 Vol. 33 (19): 101-105 [摘要] ( 498 ) [HTML 0KB] [PDF 779KB] ( 163 )
106 段万春;孙新乐;许成磊;王玉华;王鼎
层式创新团队结构效率评价内涵与方法研究
为有效刻画层式创新团队管理效率评价结构化投入产出参数,引入团队能力视角的能力本体与功能对应分析策略,形成了针对其角色倾向、技能匹配、任务协作的效率评价要素解析维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挖掘效率形成、交互与转化过程中衍生的角色、技能与任务维度投入产出要素需求差异,提炼出3个结构效率评价概念,并融合DEMATEL方法和AR-DEA方法,构建了能够整合要素复杂作用关联、反映偏好约束的结构效率综合评价模型。案例应用结果表明,以上理论方法有效、可行,对于提升结构化归纳层式创新组织管理效率内涵、梳理投入产出要素关联、增强评价结论参考价值等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2016 Vol. 33 (19): 106-113 [摘要] ( 458 ) [HTML 0KB] [PDF 1808KB] ( 325 )
114 孙凯;刘晓婷;赵丽华
基于LRUH模型的战略联盟成员相关性测度研究
战略联盟成员相关性对于战略联盟的稳定性、风险水平和绩效具有重要影响,借鉴研究集团多元化战略的LRUH模型,测度战略联盟成员相关性,将战略联盟划分为低度多元化联盟、非相关战略联盟、相关战略联盟和高度多元化联盟4种类型。以中国汽车产业中代表性企业战略联盟为例,应用LRUH模型对汽车行业战略联盟的相关性进行了测度。最后,分析了用LRUH模型的优点和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2016 Vol. 33 (19): 114-117 [摘要] ( 477 ) [HTML 0KB] [PDF 723KB] ( 178 )
118 王进富;王亚丹;杨双双
高新区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格局评价研究
高新区在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中处于重要地位,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对正值转型发展时期的中国至关重要。在高新区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从全国视角对高新区与所在城市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时序特征来看,高新区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但耦合协调整体水平偏低;从空间分布来看,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东西空间分异特征,且高新区发展超前型地区范围逐渐扩大并呈集聚态势。
2016 Vol. 33 (19): 118-124 [摘要] ( 563 ) [HTML 0KB] [PDF 1944KB] ( 197 )
人才与教育
125 胡文安;江岩;罗瑾琏
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社会网络与创业意向关系:创业心理弹性的解释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基于文献回顾和访谈构建了大学生社会网络、创业心理弹性和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模型,并以我国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联系强度、网络中心度、网络异质性与创业意向正相关;创业心理弹性与创业意向正相关;网络联系强度、网络中心度、网络异质性对创业心理弹性存在正向影响;创业心理弹性在网络联系强度与创业意向、网络中心度与创业意向以及网络异质性与创业意向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据此,对如何高效引导大学生创业意向提出相关管理建议。
2016 Vol. 33 (19): 125-131 [摘要] ( 677 ) [HTML 0KB] [PDF 1485KB] ( 307 )
132 沈江;柳洲
高校协同创新网络构建与耦合机制研究
高校协同创新是一种制度安排,其目的是从系统层面提高创新效能。根据网络分析结构洞理论,协同创新是一个发现并填补创新结构洞的活动过程。协同创新表现为创新网络结构的变迁调整,从社会-认知视角看,其实质是异质性知识、资源和文化相互耦合的过程。基于复杂网络非线性耦合思想,重点分析了协同创新知识耦合与协同机制,并从知识、资源和文化整合等角度,提出了我国高校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及若干改进建议。
2016 Vol. 33 (19): 132-138 [摘要] ( 514 ) [HTML 0KB] [PDF 1533KB] ( 217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39 卫武;何敏
跨层级组织知识转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组织知识必须依附于一定主体才能实现转化,环境一旦成熟,知识和资本就可以进行良好的结合,个人、团队和组织知识则分别转化为人力、团队和组织资本,从而提升企业价值。基于相关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选取武汉各高校 MBA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基于高新技术、传统制造和服务业相关数据,对各主体层次知识转化、知识资本和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结构方程求解和验证。结果显示,各主体层次知识资本对相应层次知识转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具有完全中介效应;服务产业人力、团队和组织资本对各主体层次知识转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也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而高新技术和传统制造产业则无中介效应。
2016 Vol. 33 (19): 139-146 [摘要] ( 499 ) [HTML 0KB] [PDF 1377KB] ( 187 )
147 杨相玉;徐振亭;孙效敏
个体目标取向与团队心理安全交互对个体知识共享的影响
知识经济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知识共享成为组织获取前进动力的主要方式以及组织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结合目标取向理论与特征激活理论,将团队心理安全纳入到个体目标取向对个体知识共享影响的研究中。对120个研发团队(含485个团队成员)样本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个体学习目标取向与证明取向都显著正向影响个体知识共享,且团队心理安全在两者关系间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个体回避取向显著负向影响个体知识共享,团队心理安全在两者关系间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
2016 Vol. 33 (19): 147-154 [摘要] ( 450 ) [HTML 0KB] [PDF 1288KB] ( 213 )
综述
155 李艳;李海强
在线创新竞赛的基本问题与研究展望
在线创新竞赛是组织实施开放式创新的新途径,学术界关于在线创新竞赛的研究日益丰富。然而,现有文献分布于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各个领域,为了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分别从什么是在线创新竞赛、谁在参与在线创新竞赛和如何实施在线创新竞赛3个角度对现有文献进行了述评,厘清了在线创新竞赛的主要特征与类型、参与主体动机及要素设计等基本问题。最后,探讨了开放式创新和“互联网+”背景下,在线创新竞赛的未来研究方向。
2016 Vol. 33 (19): 155-160 [摘要] ( 524 ) [HTML 0KB] [PDF 1045KB] ( 260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