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年 34卷 1期
刊出日期:2017-01-10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戚湧;饶卓
社交指数、风险倾向与创业
创业不仅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也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源泉。从个人社交指数和风险倾向着手,分析其对个人创业的影响,同时考虑政府干预、市场成熟度和产权保护水平对社交指数和风险倾向与创业之间的调节作用,并将个人特质和区域因素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分析框架,运用CGSS 3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个人社交指数对创业具有正向影响,个人风险倾向对创业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在农村地区,个人风险倾向对创业活动具有正向影响,即风险倾向越高,创业概率越大;而在城镇,个人风险倾向对创业的影响为负。在制度环境层面,政府干预和市场成熟度对创业具有负向影响,产权保护水平与创业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制度环境对社交指数与创业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较高政府干预力度和较低市场成熟度使社交指数与创业负相关,而产权保护水平的调节作用则较弱;制度环境对风险倾向的调节作用较弱。
2017 Vol. 34 (1): 1-8 [摘要] ( 703 ) [HTML 1KB] [PDF 1259KB] ( 424 )
9 朱云鹃;李颖;李丹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溯源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多年技术创新实践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战略的现实源头。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技术创新实践的阶段划分,展现其中“技术驱动”发展到“市场驱动”再突破到“创新驱动”的发展轨迹,提炼出我国技术创新发展背后隐藏的规律,为双创战略找到理论与现实支撑,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2017 Vol. 34 (1): 9-14 [摘要] ( 855 ) [HTML 1KB] [PDF 1511KB] ( 398 )
15 钱颖;朱莎
基于项目类型的股权众筹羊群行为及领投人作用研究
股权众筹为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但其存在风险大和信息不对称等突出问题,为了规避风险,股权众筹投资者往往会跟随领投人及其他投资者进行决策。研究羊群行为及领投人作用有助于了解投资者群体心理,对提高融资绩效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目前,国内股权众筹方面的研究较少,更缺乏针对不同类型项目的深入研究。对众筹网的股权众筹项目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科技类和非科技类项目的投资者均存在羊群行为,且科技类项目投资者羊群行为边际效用趋增。领投人有利于吸引对科技类项目的投资,却不利于吸引对非科技类项目的投资。最后,从投资者、融资者及众筹平台3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2017 Vol. 34 (1): 15-19 [摘要] ( 539 ) [HTML 1KB] [PDF 770KB] ( 366 )
20 全守杰;马志强
扎根理论视角下协同创新中心组织智力特征研究
识别组织智力特征是组织整合智力资本并转化为组织价值的基础。运用扎根理论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组织智力进行研究,发现了4个方面的特征,即全国行业领先型战略目标、特色科技型知识管理、双能型领导者与多样型合作伙伴。
2017 Vol. 34 (1): 20-24 [摘要] ( 538 ) [HTML 1KB] [PDF 973KB] ( 401 )
区域科学发展
25 李琳;彭宇光
中三角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及影响因素比较研究
采用相对价格法和1 246组城市对数据,对1999-2013年中三角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程度进行测度与比较分析,运用熵权法构建了复合指标和固定效应模型,对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近15年来,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中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水平和进程均滞后于长三角城市群;地方保护主义、经济外向度和交通基础设施是影响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的共同因素。其中,地方保护主义和经济外向度是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而交通基础设施有利于促进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信息通达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是影响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的差异化因素。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制约了中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却促进了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信息通达度阻碍了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却促进了中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
2017 Vol. 34 (1): 25-30 [摘要] ( 604 ) [HTML 1KB] [PDF 1188KB] ( 320 )
31 杨晔;朱晨;谈毅
上海鼓励设立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政策研究:历程、理论与措施 Hot!
目前上海市鼓励设立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政策制定以技术溢出为理论基础,希望通过技术溢出渠道提升上海城市创新能力。然而,福布斯针对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的调查显示,2014年上海的城市创新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只排在第5位,这就需要对现行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政策进行改进。首先阐述了上海有关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政策历程,建立了包括政策工具、政策目标、政府主体作用等因素在内的政策理论框架,并探讨了现有政策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从有利于本土企业创新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政策改进的思路与措施。
2017 Vol. 34 (1): 31-36 [摘要] ( 520 ) [HTML 1KB] [PDF 1065KB] ( 446 )
37 张新芝;邱国斌
两类区域产业转移发生机制的路径选择研究
产业转移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在产业转移路径方面,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两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发生行为。将现有两区域产业转移发生机制拓展到两类区域的产业转移,并运用产业转移势差模型,基于经济、产业、成本、交易成本和技术5个方面势差,建立产业转移评价指标体系,对两类区域产业之间的转移路径进行探讨。得出研究结论:①基于势差理论的两类区域产业转移发生机制是对两区域产业转移发生机制的扩展,将产业转移的“一对一”模式扩展至“一对多”模式,能更好地解释区域间产业转移发生路径;②以广东(发达类型区)对江西、湖南和安徽(欠发达类型区)三地的产业转移为例,广东至湖南的转移势差最小,相对于江西和安徽更不具有转移优势,通过对各子指标的调控,可以改变其转移势差,以达到改变其转移路径选择的结果。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推动我国两类区域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
2017 Vol. 34 (1): 37-43 [摘要] ( 427 ) [HTML 1KB] [PDF 1023KB] ( 365 )
产业技术进步
44 田博文;田志龙;史俊
分散的行动者与物联网技术标准化发展战略
行动者网络理论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发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研究表明:①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发展既是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等非人类行动者作用的结果,也是政府、企业和学研机构等人类行动者推动的结果;②技术标准化发展的不同阶段(技术研发期、联盟建设期、标准制定期、标准推广期)都需要核心行动者、主要行动者和共同行动者的互动与互联,以推动行动者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和优化发展;③核心行动者、主要行动者的承担者角色要随着技术标准化不同阶段的需求适时转换。
2017 Vol. 34 (1): 44-52 [摘要] ( 498 ) [HTML 1KB] [PDF 3671KB] ( 406 )
53 王磊;谭清美
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条件下产业创新平台战略地图研究
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条件下产业创新平台研究随着“工业4.0”和“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确定平台未来发展战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平台存在形式,研究其特征、运行机制;基于利益相关者、平台内部运行流程、学习和成长、财务目标4个维度,绘制完整的平台战略地图;从运营风险、资产损伤风险、竞争风险、商誉风险4个层面,研究平台潜在战略风险,并找出与之对应的风险来源和失误环节。为尽可能规避平台战略风险,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平台战略执行的标准。
2017 Vol. 34 (1): 53-58 [摘要] ( 410 ) [HTML 1KB] [PDF 2556KB] ( 407 )
59 孙冰;沈瑞
行业竞争强度对创新扩散效率的影响
以知识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研究了行业竞争强度对创新扩散效率的作用机制。以6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据为样本,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构建概念模型,通过分层回归分析验证相关假设。研究结果表明:行业竞争强度对创新扩散效率具有正向影响;潜在知识吸收能力在行业竞争强度与创新扩散效率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实际知识吸收能力在行业竞争强度与创新扩散效率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考虑到行业竞争强度的不可控性,从强化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入手,提出了促进创新扩散的相关建议。
2017 Vol. 34 (1): 59-65 [摘要] ( 640 ) [HTML 1KB] [PDF 1195KB] ( 397 )
企业创新管理
66 朱斌;欧伟强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动态演进研究
在企业创新系统中,主流与新流创新动态演进,形成持续创新机制,对企业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充分促进主流与新流创新协同发展,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动态演进开展了实证研究,构建了基于创新生命周期的主流与新流创新动态演进系统动力学模型。在神州数码公司仿真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设立识别机制体系、完善政府扶持体系、转变资源分配方式,以有效支持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系统。
2017 Vol. 34 (1): 66-74 [摘要] ( 534 ) [HTML 1KB] [PDF 3945KB] ( 359 )
75 刘骏;刘媛媛;俞立平
高技术企业间数字鸿沟对协同创新的影响
当今世界正迈入数字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和发展理念已渗透到企业创新活动中。高技术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其协同创新的推进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间数字鸿沟的阻碍。从网络建设、网络环境、网络利用、网络人才4个维度构建了一套测度指标体系,运用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定量测度了高技术企业间数字鸿沟。在此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企业间数字鸿沟对协同创新的影响途径。结果表明,数字鸿沟可以通过管理方式、战略目标、合作投入、团队分工、学习-吸收能力5条途径影响高技术企业间的协同创新。其中最主要的影响途径是管理方式,其次是战略目标,然后才是合作投入、团队分工、学习-吸收能力。
2017 Vol. 34 (1): 75-82 [摘要] ( 457 ) [HTML 1KB] [PDF 1567KB] ( 433 )
83 邱玉霞;孙晓燕
企业网络学习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企业网络学习能力是提升网络绩效、推动网络创新变革的直接影响因素,其提升路径必须注重协同性、匹配性、系统性。以企业网络中124个企业为研究对象,从网络组织结构与治理机制的作用机理出发,采用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研究企业网络学习能力提升路径。研究发现,存在5条高学习能力路径和两条低学习能力路径。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企业网络学习能力提升的策略建议:企业在网络合作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结构特征,维护并完善通向高学习能力的路径,避开导致低学习能力路径的网络条件,注重提高网络联系紧密度,强化网络组织的学习创新机制等。
2017 Vol. 34 (1): 83-89 [摘要] ( 477 ) [HTML 1KB] [PDF 1329KB] ( 403 )
90 盛宇华;蒋舒阳;韦畅
创业企业如何有效进行要素资源分配
依托创业管理理论和企业成长理论,构建了一个跨层次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运用2010-2015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通过Mplus软件检验了投资挤占、资源冗余、行业周期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创业企业投资挤占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绩效,而资源冗余在其中起中介作用。按流动性进一步分析资源冗余发现,投资挤占会造成低流动资源冗余的增加和高流动资源冗余的减少进而负向影响创业企业绩效。最后,对于周期性行业中的创业企业,行业周期性会加剧企业投资挤占与低流动资源冗余的正向关系,同时又会减弱投资挤占与高流动资源冗余之间的负向关系。
2017 Vol. 34 (1): 90-97 [摘要] ( 682 ) [HTML 1KB] [PDF 1527KB] ( 341 )
98 潘清泉;鲁晓玮
创业企业创新投入、高管过度自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基于2012-2015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创业企业创新投入、高管过度自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①企业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呈显著倒U型关系,即随着创新投入的增加,企业绩效呈现边际效应递减规律;②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即高管过度自信的自我意识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③高管过度自信及企业创新投入之间存在交互效应,显著影响企业绩效。
2017 Vol. 34 (1): 98-103 [摘要] ( 547 ) [HTML 1KB] [PDF 938KB] ( 403 )
科技法制与政策
104 叶选挺;尹静茹;张剑;黄萃;苏竣
标准与技术、市场、政策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
以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标准光组件为例,对标准与技术、市场和政策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标准可以提高产业技术可接受度,使得技术在产业范围内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技术成熟度决定了产业标准化过程中采用的标准类型;标准的实施和应用可以使产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也将促使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更多地注重开展本国产业内部及国际间的合作;标准的实施和应用将推动政策的示范和扩散;政策可以推动产业标准的制定工作。
2017 Vol. 34 (1): 104-110 [摘要] ( 482 ) [HTML 1KB] [PDF 2224KB] ( 397 )
111 黄薇君;李晓秋
论标准必要专利中的FRAND劫持
随着标准必要专利发展的发展,衍生出的FRAND劫持对市场健康运转造成巨大阻碍。针对FRAND劫持的定义、表现形式、产生原因,以及运用法律规制FRAND劫持等技术标准化中的关键问题,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进行阐述。分析指出,FRAND劫持是专利实施者在标准必要专利中,通过拖延谈判、拒绝协商或以起诉威胁等方式,利用FRAND原则、禁令限制等反向劫持专利权人,以获得更低廉专利许可费或免费使用专利的行为;FRAND劫持作为专利标准化过程中的新生景象,具体形式表现为提起诉讼的积极手段与拒绝、拖延谈判的消极态度;引起FRAND劫持的原因多样,包括当事人谈判地位不平等、FRAND原则的不确定性、标准制定组织的态度以及禁令通过率大幅度降低。因此,我国必须坚持诚实信用原则、重视禁令的使用,并建立事前披露和公开专利使用费机制,才能使专利法促进创新的宗旨实至名归。
2017 Vol. 34 (1): 111-117 [摘要] ( 662 ) [HTML 1KB] [PDF 1346KB] ( 336 )
评价与预见
118 张明喜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财政支持效率评价
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财政支持效率评价作为突破口,研究了我国科技重大专项管理路径。分析重大专项财政投入现状发现,资金使用情况良好,支出结构基本合理,多元化投入机制逐渐建立,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同时,通过DEA和Malmquist模型评估了决策单元的综合效率值和动态效率值,结果表明,财政支持重大专项发展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效率并没有实现最优。但是,通过技术创新、资源配置、规模效率等途径优化重大专项管理的效果已初步显现。效率较为低下的表象为科研活动价值补偿不足,制约因素包括:事权缺乏清晰界定且事权与支出责任不匹配、组织管理体制有待完善、实施模式缺乏清晰判断。最后,提出了建议,包括不断完善重大专项财政投入及其管理、匹配科技重大专项事权与支出责任、健全重大专项实施机制、优化管理架构。
2017 Vol. 34 (1): 118-123 [摘要] ( 490 ) [HTML 1KB] [PDF 1069KB] ( 315 )
124 杨栩;管国政
世界国防科技工业综合实力评价
为客观准确地评价世界国防科技工业综合实力,构建了基于AHP-CRITIC-CTWF的国防科技工业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测算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和CRITIC法进行主客观加权组合赋权,运用中心点混合三角白化权函数进行聚类分析。对20个代表性国家的国防科技工业综合实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整体来看,各国国防科技工业综合实力四层次的分布格局较为明确;从准则层看,大部分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各层面建设与综合实力水平有较大差别,有的国家综合实力排名靠前,但层面建设不足,限制了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如俄罗斯;有的国家综合实力排名虽然不高,但在某些层面处于领先地位,成为其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重点和优势,如韩国。
2017 Vol. 34 (1): 124-130 [摘要] ( 609 ) [HTML 1KB] [PDF 1719KB] ( 344 )
131 李玥;张雨婷;郭航;徐玉莲
知识整合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作为一种关键资源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系统分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从创新投入、主体协同、创新产出、创新环境4个方面构建基于知识整合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熵值法和TOPSIS法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进而选取智能装备制造行业的5家企业进行实证研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2017 Vol. 34 (1): 131-135 [摘要] ( 559 ) [HTML 1KB] [PDF 1082KB] ( 309 )
人才与教育
136 尹志欣;谢荣艳
我国顶尖科技人才现状及特征研究
人才是第一资源,顶尖人才是人才中之人才,是科技巨匠或奇才,是国际社会竞相争夺的第一资源。以汤森路透2015高被引科学家名录为基础进行数据分析发现,我国顶尖科学人才总量连续两年进入前4位,且与第3位差距不大;14个学科已经拥有顶尖人才,1/3学科还属空白;40-55岁顶尖科学人才占60%以上;一半以上顶尖科学人才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来自企业的顶尖科学人才只占3%,均来自生物领域;成才周期约为28.8年;多学科合作型人才更容易成为顶尖人才。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顶尖科学人才的“学术产量”与“学术质量”,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2017 Vol. 34 (1): 136-140 [摘要] ( 852 ) [HTML 1KB] [PDF 1180KB] ( 414 )
141 王亮;牛雄鹰;石冠峰
互联网背景下共享型领导对团队创造力的促进作用研究:边界行为视角
互联网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创造力成为企业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关键。基于边界理论视角,尝试从团队层面揭示互联网背景下共享型领导对团队创造力的促进作用。以北京和乌鲁木齐等地的30家企业128个团队共510位成员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享型领导对团队创造力有显著正向影响;边界强化和边界缓冲行为在共享型领导和团队创造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尤其是边界跨越行为通过边界强化行为和边界缓冲行为对团队创造力起作用。研究结论为认识互联网时代团队创造力提供了新视角。
2017 Vol. 34 (1): 141-146 [摘要] ( 504 ) [HTML 1KB] [PDF 1006KB] ( 392 )
147 郝云宏;叶燕华;金杨华;谢江佩
团队敬业度研究述评与展望
团队敬业度作为团队持续、积极的情感激活状态,以团队活力、团队奉献、团队专注为主要特征,是团队有效性研究的重要内容。采用文献研究法,结合团队有效性及个体层面敬业度研究成果,对团队敬业度概念、测量、影响因素及过程模型进行梳理发现,现有敬业度研究虽然基于不同视角提出了相应研究构念框架,但其存在重合和相互补充的问题。为此,构建了团队敬业度整合研究框架,并指出未来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团队敬业度的作用机制。
2017 Vol. 34 (1): 147-153 [摘要] ( 487 ) [HTML 1KB] [PDF 1423KB] ( 343 )
综述
154 张钢;乐晨
团队有效性研究新进展:团队适应研究综述
团队适应是团队应对变化时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维持团队有效性并实现发展的过程。现有研究主要从两大视角定义和测量团队适应:组合式理论将团队适应作为个体适应的综合表现,合成式理论将团队适应视为个体成员通过互动在团队层面体现的对环境线索的有效回应。这两大视角均对适应性团队开发、团队适应影响机制以及团队适应测量3类主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和讨论,但由于团队适应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概念内涵和结构、影响机制和结果以及测量等问题均未达成共识。未来研究需继续丰富和完善这三类主题的讨论,并进一步拓展团队适应研究在管理领域的应用。
2017 Vol. 34 (1): 154-160 [摘要] ( 446 ) [HTML 1KB] [PDF 1156KB] ( 511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