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新闻公告
“基于科学的产业创新”专题论坛征文通知

一、论坛背景

从产业形成与发展的知识来源角度,可将经济中的产业分为基于科学的产业和基于技术的产业。前者的创新与发展更多依赖于科学发现及新进展,后者则更多依赖于技术提升与替代。现阶段,在比较成熟的能源交通、机械制造、轻工纺织等领域,支撑产业发展的主要技术体系大体上是前几次科技革命奠定的科学基础(如电磁理论、电子信息理论)和技术(如燃烧、冶炼、加工),这些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也有相当的进步,但总体上产业发展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故可称之为基于技术的产业。近年被广泛关注的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智能化、量子、新材料、复杂电子系统等领域,是极富生机活力的新兴领域,在理论上、技术上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相关领域产业发展,尚需要理论和技术不断突破,特别是基础理论突破,这类产业可称为基于科学的产业

面对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化,国际科技和产业竞争日趋激烈,中国走向高质量发展、实现现代化,皆要求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如何完成这一战略任务,下好创新的“先手棋”,抢占科技创新“先机”,前瞻布局,活跃基于科学的产业创新,加快发展基于科学的产业,是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1)发展基于科学的产业是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的焦点。当代科技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基础科学理论突破快速对经济社会产生影响,甚至直接引领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率先培育基于科学理论突破形成的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已成为当代国际竞争的焦点,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性问题。基于科学的产业发展态势深层次决定未来全球产业的基本格局。目前发达国家得益于科学研究的领先,在基于科学的产业领域几乎全面领先,后起国家基础研究普遍落后,仍集中在传统和低端产业,难以在基于科学的产业领域与发达国家竞争。如果不能在新一轮产业格局构建中,在基于科学的未来产业上获得应有的位置,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国家,其前景将令人担忧。

2)基于科学的产业是我国突破产业短板、培育未来产业的重要突破口。当前国际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产业发展的技术来源、技术路线都面临重大变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遭遇技术障碍,未来产业进入技术“无人区”,核心关键技术买不来、无处可买,科学理论和前沿技术短缺成为突出矛盾。在诸如高端微电子、生物医药、新型功能材料、智能装备等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面临严峻“卡脖子”难题。“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发展量子信息、生物科技、类脑智能、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等未来产业。这些产业皆属于基于科学的产业,特别是目前关注度较高的高端微电子、智能制造等实际上都是基于科学的产业,既是当下我国的短板产业,也是打造长板产业的方向,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

3)亟待弄清基于科学的产业创新规律及趋势。在科学研究新进展的推动下,上世纪后半期形成的新兴产业正呈现加快发展态势。生物科学进展引发了生物工程、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等新产业形成与发展;纳米科学进展引发了纳米产业形成与发展;大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科学进展分别引发了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产业形成与发展。这些新兴产业正成为推动新工业革命的主导力量。科学理论进展促进探索性技术创新。从科学假说、系统理论、应用基础、前沿技术,到核心关键技术、配套适用技术、产品开发、模式创新,一直到市场开拓、产业发展,均涉及极为丰富的创新活动。按创新的本源涵义,创新是技术成果的商业应用,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流程创新、市场创新等。在传统创新分析框架中,讨论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从技术到产业的过程,即技术成果的商业应用过程。但在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背景下,产业技术创新流程及组织模式正在变化和拓展,科学研究直接介入产业技术创新过程,科学活动与技术实践融合,科研机构与企业融合,科学家与企业家融合,自由探索与任务导向的创新融合,正在形成更为深刻的大尺度融合创新。

《科技进步与政策》编辑部联合有关单位举办“基于科学的产业创新”专题论坛,关注基于科学研究的产业创新过程理论研究与实践,致力于探索如何通过科学活动与技术实践的融合促进产业发展。倡导从中国情境出发,从产业发展新现象中拓展现有理论和构建新理论,鼓励开展学科交叉研究,关于产业技术进步理论与方法等相关选题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案例研究及综述均欢迎投稿。届时将聘请领域专家作主旨报告;开设论文工作坊,现场评审交流;优秀论文将在《科技进步与对策》设专栏优先刊发。

二、论坛主题

基于科学的产业创新

三、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中国企业成长与经济安全研究中心

《科技进步与对策》编辑部

四、论坛时间及地点

202110月中旬(具体时间、地点敬请关注第二轮会议通知)

五、征文参考议题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1.基于科学的产业概念界定与产业的量化甄别方法

2.基于科学的产业全球格局与发达国家基于科学的产业创新模式

3.基于科学的产业在我国产业版图中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4.科学新进展促进探索性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形成的典型案例研究

5.基于科学的产业创新链及其治理机制

6.科学家直接参与产业技术创新、商业转化科学成果的典型案例

7.基于科学的产业创新过程模式与组织模式

8.基于科学的企业治理结构与创新机制

9.基于科学的产业创新与发展要求的科学生态、技术生态和产业生态

10.企业、高校院所、政府在基于科学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中的生态位及其关系

六、特邀嘉宾

雷家骕,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清华大学中国企业成长与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创新创业与企业成长、国家经济安全等领域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科学基金及部委等重要科研项目30余项,出版专著及刊发论文200余(部)篇。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科一二等奖等。先后兼任北京市自科社科联席会议顾问,教育部高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委员,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技术创新创业分会联执理事长等。

余江,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科学院大学网络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主要从事科技创新管理与政策、数字化与产业竞争战略等研究。担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学会数字创新与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创新管理专委会副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软科学计划重大项目和国家高端智库重点研究课题等多项国家级重要科研课题。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并出版英文专著担任多家国际SSCI学术期刊编委或者专刊客座主编等。

张俊芳,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投资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科技与金融、创新体系、风险投资、科技投入等领域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科技投入政策评估、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政策制定,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等项目,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40余篇。

鲁若愚,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电子科技大学创新与创业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技术创新管理、服务管理等领域研究。参与或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40余篇,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成都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两次获得省级学会优秀科研成果奖,担任《技术经济》《科学学研究》杂志编委。

王国红,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创业管理、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化等领域研究。担任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技术创新与创业分会副理事长,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项目40余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先后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大连市科技著作一等奖1项。

专栏主编:雷家骕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博导

七、论文工作坊及专栏刊出

论文评审委员会将评选若干靶子论文进入论文工作坊进行打磨提升,分组进行“论文报告+现场评审+互动交流”,论文根据评审及交流意见修改提升,达到录用要求后即进入编辑部录用流程。对通过第一轮评审,但因报告交流人数有限未能进入论文工作坊的论文,采用常规送外审方式同行评议。经评审符合要求的优秀论文将在《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年第24期及2022年择期以专栏优先刊发。

八、投稿须知

1.所投稿件为未公开发表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无学术不端,未一稿多投。

2.选题新颖,研究设计严谨,方法科学,数据真实,论证充分,文笔流畅,格式规范,12000~15000字符为宜。

3.论文格式规范见《科技进步与对策》官网投稿样张或近期刊文。

4.通过《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官网(www.kjjb.org)投稿系统“基于科学的产业创新专题论坛投稿”端口注册投稿,投稿步骤中选择对应栏目名称,收稿后系统将生成ZL开头专用稿号。

九、征文起止日期

720日投稿系统专栏投稿端口开通,接收投稿;920日征稿截止。 

 

栏目责任编辑:陈井    电话:027-87713900   87300572 

邮箱:bianji_chenj@kjjb.org   邮编:430071

地址:武汉市洪山路2号湖北科教大厦D6

专栏专属微信服务 

 


 清华大学中国企业成长
与经济安全研究中心      《科技进步与对策》编辑部

 

202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