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企业技术获取模式的内在联系 |
林春培; |
华侨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华侨大学 闽籍华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福建 泉州362021 |
|
|
摘要 技术能力、知识整合以及技术学习是解析企业技术获取模式内在联系的重要维度。技术能力、知识整合、技术学习三个因子的演化形态及其相互作用方式,直接决定了关系基的形成和升级路径,进而反映了企业技术获取模式内在联系的一般规律。关系基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实质上就是技术获取模式内在联系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的过程,据此探讨了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技术获取模式内在联系的动态演进过程。
|
|
关键词 :
技术能力,
知识整合,
技术学习,
技术获取模式
|
收稿日期: 2013-11-24
|
|
通讯作者:
林春培
|
[1] |
李玥;张雨婷;郭航;徐玉莲. 知识整合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 131-135. |
[2] |
张颖颖;胡海青. 二元技术能力、制度环境与创业绩效[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8): 113-120. |
[3] |
李丹丹;马丽仪. 技术能力、路径依赖与技术赶超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7): 20-24. |
[4] |
孙秀丽;赵曙明;蒋春燕. 制度支持、公司创业与企业绩效[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1): 61-67. |
[5] |
钟竞;吴玥;罗瑾琏. 团队成员自发外部搜索的知识整合过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1): 129-135. |
[6] |
李俊华;. 双元性理论视阈中技术学习的双因素测度模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 32(5): 10-14. |
[7] |
刘倩;陈峰;赵筱媛. 产业技术追赶效果评价测度理论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 32(20): 120-124. |
[8] |
杨海兰;刘博文. 战略导向下知识基础论研究的贡献与争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 32(18): 132-137. |
[9] |
张玉臣;周宣伯;罗芬芬;俞少栋. 创客个人动机与外部环境影响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 32(18): 150-154. |
[10] |
曾德明;孙佳;戴海闻. 技术多元化、技术距离与企业二元式创新:以中国汽车产业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 32(17): 61-66. |
[11] |
朱方伟;侯淑贤;于淼. 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产品架构技术学习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 32(13): 100-105. |
[12] |
罗瑾琏;花常花;钟竞. 悖论式领导对知识团队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 32(11): 121-125. |
[13] |
何建洪;贺昌政;胡冬云. 技术能力、战略创新导向与创新型企业形成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2): 57-62. |
[14] |
赵丽梅;孙艳华;刘岩芳. 基于行为知识信息融合模型的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整合流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1): 125-131. |
[15] |
张宝生;张庆普.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跨学科科研团队知识整合机理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1): 132-13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