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跨国公司国际市场技术利用模式选择 |
那军;孙瑶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16;四川大学 经济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
|
|
摘要 技术商业化利用是企业获得价值增值的主要手段。探讨了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如何更好地利用自己拥有的技术为其创造价值。跨国公司可以在企业边界以内应用技术,也可以在企业边界以外利用技术。后者在跨国公司追逐商业利益上日益重要。跨国公司的决策者们需要在内部和外部技术利用方式之间权衡,考虑风险、辅助资产、技术特性等因素确定最合适的技术利用模式。
|
|
关键词 :
跨国公司,
国际市场,
技术利用模式,
技术商业化
|
收稿日期: 2013-11-26
|
|
通讯作者:
那军
|
[1] |
杨晔;朱晨;谈毅. 上海鼓励设立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政策研究:历程、理论与措施[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 31-36. |
[2] |
刘国巍;张停停. 跨国公司逆向知识转移网络:内涵、模型与机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 32(7): 122-128. |
[3] |
田泽;顾欣. 基于Multi-Agent的跨国公司内部网络知识转移仿真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 32(17): 139-144. |
[4] |
刘娟;彭正银. 关系网络与创业企业国际市场机会识别及开发[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8): 74-79. |
[5] |
邓峰;张永安. 跨国公司全球内部R&D网络组织模式与环境适配性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4): 61-64. |
[6] |
洪建中;吴姝欣. 跨国公司与中国高校研发合作及知识互动中文化作用研究述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4): 150-155. |
[7] |
逄健;朱欣民. 国外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与数字经济国家发展战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8): 124-128. |
[8] |
林玮;张向前. 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5): 52-59. |
[9] |
张宏伟;崔新健. 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大学R & D合作中技术溢出研究述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4): 189-192. |
[10] |
许学国;梁红;王丹. 跨国公司R&D中心集聚动因分析与集聚水平测度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1): 124-128. |
[11] |
甄美荣;杨晶照. 区域创新环境对区域内企业群落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7): 42-46. |
[12] |
易加斌;范莉莉;谢冬梅. 跨国公司母子公司知识转移风险识别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7): 117-121. |
[13] |
任静;宋敏;. 跨国公司研发对我国农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4): 23-26. |
[14] |
张长征;. 知识管理的战略性界定对跨国公司知识管理成功的影响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6): 135-140. |
[15] |
曹衷阳;刘敏;张宏伟;. 跨国公司知识管理研究综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7): 152-155. |
|
|
|
|